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專制的父母,也掩蓋不了你戰略上的懶惰

再專制的父母,也掩蓋不了你戰略上的懶惰

新媒體管家

這是智先生的第44篇原創文章

有幸與你見證這個時代

1

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大概是許多中國孩子必經的魔咒。哪怕長大成年,也像一把達斯摩爾之劍,時刻懸掛在他們的頭上。

這一切,還得從上世紀說起。

陪伴著新中國一起發展的父母輩們,經過了開墾荒地、化劍為犁的改革,也見證著計劃經濟的轉變,和90年代的下崗潮,大風大雨見過太多了。

他們明白生活穩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於是在子女身上孜孜不倦地搞各種「計劃經濟」:鐵飯碗、早生早育、養兒防老、無孝有三等忠孝觀念,然後將這些「啪」全壓在了孩子身上。

因為價值觀的單一,父母們認為依據自身經歷所得出的經驗就是人生真理,對不了解的事物持著否定態度,同時要求子女遵循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專制行為」讓當代年輕人感到十分困擾,無所適從——

@hatty:父母想我去考公務員,但在實習期我找到一份很喜歡的工作,雖然挑戰性大,但提升空間也高,前途很不錯。但在父母的眼裡,不是編製內的工作都不用考慮,哪怕我磨破嘴皮也無濟於事。唉,他們只想我考上編製後,找個好對象嫁了......真的很無奈。

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都有類似的處境,父母的這種缺乏界限意識,不尊重子女自主權的觀念,其實和對待一件附屬品沒什麼區別。

他們習慣了下命令,並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就認為正確。當你賣弄知識和父母辯論時,拼嘴皮子斗得過你時就「講道理」,拼不過又開始「講倫理」。

我們沒少聽到類似的言論:

1、女孩子追求的是穩定,要那麼高學歷幹什麼呢?只有在一個地方穩定了,談婚論嫁才方便,成家立業有了小孩,就是有了依靠,爸媽死了才能瞑目。

2、你這個專業太冷門了,爸媽都沒聽過,肯定不好找工作,以後我們想幫忙也幫不上忙啊!

3、爸媽走的路太多了,肯定是為你好的,才為你選擇這條路的。如果你以後走歪了,爸媽可就後悔死了!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明,被束縛在各自的肉身里,給了我們肉身的父母,也給了我們一生最核心的束縛——

@大兔子醬:我媽是一個控制欲超強又很偏執的人,從小到大必須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從髮型衣服等生活細節到人生規劃都要按照她的意思來執行。說實話我一直活在我媽的陰影下,對生活失去樂趣,差點換上了抑鬱症。幸好我執意考了外省的大學,才能脫離我媽的束縛。

他們善於通過道德綁架來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這種專制型教育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容易具備自私、懦弱和膽小的性格,難以脫離原生家庭的陰影。

安倍晴明解釋咒語時說:「世間萬物莫不被束縛著。而人類,還多出一樣束縛其他東西的能力,那就是語言。帶有願望的語言,就是咒語。

最痛苦的咒語莫過於情感控制了:「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卻不聽話,長大了還談什麼孝順(我生你下來有什麼用!)

2

所以,父母的做法是完全錯誤嗎?他們真的無法體諒子女的心情嗎?並不是。

當代的父母,在物質上有所保障,生活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但重心卻圍繞著孩子而轉,一輩子都在操心著後輩的婚姻和房子,辛苦存下的儲蓄更是捨不得去旅遊

當你感受到他們內心那份充滿愛意的赤誠後,原本的怨氣便開始消融,鼻子會心酸,你永遠都無法糾正父母的觀念,更沒有權利去干涉,因為這是他們的選擇

父母當然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也不想和子女的關係弄僵,但是多年的行事作風決定了他們只重視家長權威而忽視教育方法。

但子女的人生始終是自己的,他們並不想要活成父母期望的樣子,希望有自己的追求,不想父母以愛的名義來綁架人生。

而父母的想法無非是這幾點:

他們希望你找個伴侶,相互有個照應,因為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擔心你的安全,之前某個新聞好像就在說:某女子單身,在出租屋死亡了一個月,家裡人才知道......他們看到類似的新聞,心裡慌了,並竭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他們希望你能生個孩子,雖然老人家存在著寂寞抱娃的心理,但更多的是為子女考慮。年輕時,子女都在追求享樂舒服的生活,媒體也在鼓吹單身貴族的好處。

但父母們太知道一個人的心境是時刻在變化,20歲、30歲和40歲的階段,對人生的想法和追求都會不一樣。當想要孩子時,卻迫於身體因素而放棄,那種伶仃孤老的痛苦,他們不想讓孩子去經歷。

劉若英在書中寫到:每一個人都有他選擇生活的方式,只要你覺得這樣自在,就完美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父母覺得他們的安排才是最完美的,而你所認為的生活,在他們眼裡充滿著缺陷。

3

這種誤解局面的出現,父母和子女顯然都有自己的苦衷,但其實並非無解,因為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身上

當今教育面臨的問題是,許多父母的過分溺愛,導致獨生子女的生活不能自理——

@郭小飛叫亞飛:記得我上大學時,當時是預備黨員,被安排和我哥們接他的新生老鄉。新生和他父母在學校門口,學校比較大,從學校門口到宿舍很遠,一路上我拿了兩個大箱子,他父母拿了兩個小袋子,他自己空手和我哥們談笑風生…我當時就呵呵了。

前段時間,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有位新生四處尋找學長學姐,希望開學時能幫忙背行李,結果未得到學長學姐的肯定答覆後,開始口出狂言,各種髒話脫口而出,儼然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

許多人看到這條新聞後,就知道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大問題,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被保護得很好,以至於目中無人。

武志紅在《巨嬰國》里提到,一旦受到挫折,父母不在身邊就會束手無策,這種心態被稱為共生心理,也就是俗稱的巨嬰病: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幼稚

中國有太多巨嬰心理的成年人了,他們往往一有困難就缺乏自己的主見,並求助於父母,雙手奉上了自己人生的決策權——

我本來想去北京/上海/廣州,結果父母硬要我留在XX,有什麼辦法;父母說我的工作沒有前途,我現在也很迷茫;父母說這個相親對象很不錯,我也不清楚,試一下先吧......

當事不如願時,他們又會開啟馬後炮模式,怨天尤人,一方面抱怨父母獨斷專橫,另一方面又享受著父母提供的某些便利,心安理得地依賴和啃老。

所以他們除了象徵性地抗議之外,於事無補,因為父母完全放不下心

印度有一些高校會拒收中國的獨生子女,原因在於中國孩子的獨立性很差,沒有任何自覺性和創造力。

換句話說,父母花一輩子心血讓孩子成功,卻成功地毀掉孩子的一輩子。

4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當面對父母頑固的思想時,我們會憤怒和抗爭,同時也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痛苦。

我見過很多在父母的高壓之下變得異常叛逆的人,也見過許多性格軟弱而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的人,他們終其一生都很難消除這種不對等關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這種負面影響其實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消弭,也就是生活獨立經濟獨立,兩者缺一不可。

1、生活獨立

距離產生美,也會減少矛盾,這條法則適用於我們和家人的長期相處。我們與父母產生矛盾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因為距離太近。

我們和父母同居,由於工作的原因,生活技能必然荒廢,個人習性也被長期監督,父母的嘮叨自然有了充足理由,且讓父母有一種錯覺:我們依然是個孩子,連兒媳也當做沒長大的女兒看待。

只有學會脫離父母營造的家庭舒適圈,小兩口子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融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並且逐漸學會如何過日子。

此外,生活獨立一定是完全意義上的獨立,絕對不是那種平時在外沒蹤影,到飯點就自覺地跑回家裡蹭吃蹭喝

2、經濟獨立

你的工資水平決定了父母干擾你的程度。當你能過上令自己滿意的高品質生活時,是為人父母最樂見之事,一直懸著的心也能安穩很多。

經濟獨立並非簡單的工資超過父母,它另一個層面是指抗風險能力。如今很多人的工資都能輕鬆超過父母,但是花錢如流水,經常月光族,導致抗風險的能力很低。

無論是經濟還是生活獨立,當你既有滿腔熱血,又有安身立命的功夫,父母才會放下心讓你去闖江湖,並收穫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人生怎麼樣才算是「完美」?

那就是在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儘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先生 的精彩文章:

那些在節日里忍受孤獨的老人
國足,你終於爭氣地站著死去!

TAG:智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