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電安全神話背後的陰影——絲木事件

核電安全神話背後的陰影——絲木事件

大家好。今天我們的案子,是一起與核電發展歷史相關的重要事件。或者說,這是一起被諸多強大勢力試圖掩蓋住的事件。

核能發電,在上個世紀的50-80年代,曾經被認為是人類未來能源的拯救者。它高效、先進、低排放、燃料節省空間的特點,讓無數匱乏煤炭石油的國家,認為這是一種能夠讓它們徹底擺脫能源困境的辦法。而另一方面,儘管人類仍然活在核武器的陰影之中,但各大支持核電發展的國家,都投入了無數的人力財力,來竭力證明核電安全、無污染,消除人們對於「核能」的戒備之心。

在那個時代,甚至是現在,如果有誰站出來反對發展核電的話,一定會被大眾認為是「缺乏基本的科學知識」,扣上「反智」的帽子。

然而,凡是人類參與的事情,都會存在著各種無法預料的人為因素,使事情的發展向著與理想化狀態相反的方向進行。無論是切爾諾貝利,還是美國的三哩島,這些核電事故的發生都與人工操作有著分不開的聯繫。當然,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都歸結於「人為疏漏」和「機械故障」的話,似乎也能夠給我們一些心理上的慰籍 —— 畢竟人都會犯錯誤嘛。

但是絲木事件,卻似乎沒有這麼簡單。

故事的主人公叫 卡琳?絲木(Karen Silkwood),1946年2月19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父親是一名石油鑽井工人。在她就讀大學期間,她遇到威廉?梅道斯,並與他在19歲結婚。威廉是一名油田管道工人,比她大4歲。在德克薩斯,因為傳統的石油工業非常發達的緣故,產業工人們大多數與石油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這也使得得克薩斯成為了美國反對建設核電站呼聲最高的州之一。

卡琳與威廉的婚姻維持了7年,最終由於威廉出軌而宣告結束。她和威廉有三個孩子,在離婚後她選擇了放棄撫養權,自己離開了家鄉,獨身前往俄克拉荷馬,在那裡尋找新的人生。正是在這裡,卡琳開始接觸到一些大企業的「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

1972年,在來到俄克拉荷馬城之後,卡琳在科爾-麥吉公司(Kerr-McGee)找到了一份工作,同時她也加入了當地的工會,成為了一名為工人權益積極活動的運動分子。在科爾-麥吉,她作為一名化學工程師,工作是使用鈈來製造核燃料。

科爾-麥吉公司,設立於1929年,是一家專營石油天然氣鑽探,以及核原料精鍊的公司。其本部位於俄克拉荷馬,其業務覆蓋了美國中部、墨西哥灣區。其海外的業務通過設在中國北京的辦公室進行,在渤海灣設有勘探、開採、加工項目。同時,它也設立了開發南中國海的石油冶煉項目。自1952年起,科爾-麥吉就開始了在美國本土的核原料開採和精鍊業務,並擁有多項美國政府頒發的核原料開採及精鍊證書。

鈈是一種具有強烈毒性的放射性元素,也是製造原子彈的重要材料之一。同位素鈈-239的臨界質量僅為鈾-235的三分之一,並且可以提高裂變反應中的中子利用率,因此在原子彈核心中使用鈈-239,可以使彈體的體積大幅減小,並增加其易爆性。美國在二戰中於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胖子」,在製作內核時就使用鈈。

在使用鈾作為燃料的核電站中,鈈的同位素(238、239)是最主要的一種核廢料。由於鈈-239超長的半衰期(2.41萬年)和劇毒性,即便埋入地下也會有很高的風險污染土地和地下水,因此如何利用鈈-239,就成為了熱核發電的發展要面對的一大課題。在1960年代,歐洲和美國都開展了核廢料再利用的研究,最終出現了MOX燃料。

MOX燃料是將鈾裂變反應之後產生的鈈-239與鈾-238的氧化物混合後,再次用於熱核反應發電。使用這種技術後,可以將核燃料的利用率提高23%左右。這種被稱為「鈈熱發電」的技術,在60年代中期於歐洲進行了廣泛的實驗之後,便在1970年代初,開始在日本和歐洲進行了商業化立項。

美國在1970年代時,大部分的核電站已經使用了輕水爐技術,因此在核電站的核島冷卻水中,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鈈同位素。原本是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廢水,一下子就成為了製作MOX燃料的重要原材料。美國的一些核燃料公司,便將這些廢水,以及核電站使用後的鈾燃料棒回收後進行提煉精化,再製成MOX燃料出售。由於當時美國本土應用鈈熱發電的核電站很少,於是這些MOX燃料大部分被出口給日本和歐洲。

這就是用於鈈熱發電的MOX燃料塊,一塊重量為8克,可以產生的能量大約為2000千瓦,大約為一個家庭的一年用電量。按照裝機容量不同,鈈熱發電的電廠,一次裝填燃料塊的數量為1000萬以上,重量超過80噸。但是,燃料塊在用於發電之後,由於含有鈈-241、鈈-239、銫-137等等具有強烈放射性的物質,其仍然具有相當危險的核輻射性。1噸使用後的MOX燃料放置一年後,所具有的核放射能仍然超過人體安全承受量的大約60萬億倍。

卡琳所在的這家工廠,生產的就是這種MOX燃料。

在加入了俄克拉荷馬當地的工會組織後,卡琳曾經積极參加了幾次核燃料工廠的罷工。由於她的活躍表現,她被推舉為工廠中的工會執行委員,負責調查該核燃料工廠在維護工人的健康和生產安全方面的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和調查,卡琳發現在工廠中確實存在著一些生產安全隱患,例如:

工廠沒有準備淋浴設施,工人們在工作後有可能將放射性物質的沾染攜帶回家;

在直接接觸放射性物質的操作車間里,工人們的防護面罩上的過濾面具經常有漏氣或堵塞的情況;

產品樣本的儲存存在安全隱患,很多密封容器達不到密封或是防輻射的要求;

在發現了這些問題後,卡琳向工會組織進行了報告。1974年初,當地工會向媒體曝光了科爾-麥吉公司在生產核燃料時的諸多非法操作和管理問題,並指出,由於對鈈燃料的需求上升,科爾-麥吉的這家工廠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承接了超出工廠生產能力的訂單,並要求工人們加班加點進行生產,甚至招收了一批沒有任何技術經驗和防護安全培訓的臨時工,來工廠里充當臨時勞動力。

隨著卡琳的調查的逐漸深入,她發現了科爾-麥吉公司的鈈燃料,存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由於技術工人的短缺,在生產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殘次品。這些殘次品在質檢階段無法通過射線探傷檢測,被生產線篩選出來。然而,為了應付訂單的需求,科爾-麥吉公司選擇了篡改射線探傷的結果,使這些存在著問題的鈈燃料,依然流向了市場。

使用具有問題的鈈燃料,其影響的不僅僅是發電效率,更可能給電站運行帶來相當大的危險。然而,卡琳在將這些問題反饋給質檢主管後,得到的答覆卻是由於使用量非常大,所以較小數量的殘次品混同於正常品之內,並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不服輸的卡琳將這些問題整理成為了一份報告,在1974年6月遞交給了美國原子能委員會( AEC )。

出乎意料的是,AEC 對於這份報告並未給予相當的重視。當年7月,AEC 就卡琳的這份報告召開了一次小規模聽證會,並要求卡琳出席作證。在聽證會結束後,AEC 不僅沒有對科爾-麥吉公司進行處罰處理,反而將這份報告轉送給了科爾-麥吉公司的董事會。就這樣,卡琳進行的這些調查,在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 AEC 出賣了。收到了報告書之後,科爾-麥吉公司將卡琳從原本負責的產品質控部門調離,為她在原料檢驗部門安排了新職務。

1974年11月5日下午,卡琳在進行例行放射性自檢的時候,發現自己身上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攜帶了超過400倍人體耐受劑量的鈈含量 —— 這意味著她將很快面臨急性放射病發病的風險。多年的放射物接觸的工作經驗告訴她,一定是在她沒有察覺的時候,沾染到了放射性泄露源。於是在當天下班之前,卡琳找到了自己的主管,向他彙報了這一情況。根據工廠的安全管理辦法,卡琳接受了放射性沾染清除之後,被要求立即回家,並給了她一套醫療採樣用具,讓她在家中收集自己當晚的尿樣和糞便,以供進一步的分析。

在離開辦公室之前,卡琳仔細檢查了自己當天在實驗室中使用過的手套箱,以試圖找出沾染髮生的原因 —— 因為在實驗室中,所有與鈈原料相關的實驗,都是在手套箱中進行的。一旦人員發生放射性沾染,最大的可能就是手套箱的手套發生了破裂。

(手套箱就是上圖中這樣的裝置,在具有放射性、腐蝕性或毒性的實驗操作中經常用到)

但是,在她當天使用過手套內側,卡琳卻沒有找到任何破洞。於是她又進行了氣密性實驗,再次確認了手套完全沒有破損。

也就是說,儘管卡琳每天在實驗中接觸鈈原料,但是由於手套並沒有破損,所以出現了放射性沾染的原因,並非來自於實驗中的事故性泄漏。即便是容器發生了氣體泄漏,但一方面泄露出的氣體中鈈含量會非常低,其次實驗室中的其他同事也都會出現相同的沾染情況 —— 這都無法說明,為何只有卡琳一個人的身上,出現了如此大劑量的放射性沾染。

11月6日上午,卡琳來到工廠,將昨晚收集到的尿樣和糞便採樣交給安全實驗室之後,回到辦公室進行了一些案頭工作。在她準備離開辦公室,前往參加工會的會議時,她再次進行了例行自檢,結果仍然出現了高劑量的鈈污染。感覺到情況異常的她,在離開辦公室之前對自己進行了徹底的沾染清除。

11月7日清晨,卡琳早早地來到了實驗室,使用實驗室的儀器對自己進行了一次徹底檢查。結果她發現自己身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已經高到了十分危險的程度,甚至連呼吸帶出的氣體都有著強烈的放射性物質反應。意識到危險的她立刻通知了工廠的放射性沾染處理小組。工作人員們來到後,將她護送回家,並對她家中的物品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表明,卡琳租住的公寓中,廚房、冰箱、洗手間中都有著大劑量放射性鈈的存在。而且在與她同住的室友身上,也查到了放射性反應。

而卡琳的室友是一名在當地銀行工作的女性,在工作中沒有任何接觸放射性物質的機會。

鑒於情況緊急,工作人員們按照往常的處理方法,用車將卡琳和她的室友一起送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研究所,在這裡對她們進行了徹底的檢查,以搞清她們體內的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以及受到的污染侵害的嚴重程度。

同時,放射性物質處理小組也接到了科爾-麥吉公司高層的直接指示,將卡琳的公寓里所有物品都拿走進行了銷毀,包括卡琳的全部私人物品。

然而,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研究所中的實驗室里,對卡琳的尿樣分析結果,卻出乎意料地低 —— 從尿樣中可以分析出一定的鈈含量,但其數值遠低於從卡琳家中發現的鈈元素污染水平。

在卡琳的堅持之下,洛斯阿拉莫斯的研究人員向她出示了從不同地點抽樣獲得的檢查結果。根據結果顯示,在所有出現過鈈污染的地點中,卡琳家中的洗手間的含量最高,其次為家中的廚房、卡琳的辦公室;而尿樣分析結果也顯示,在11月5日晚間,卡琳第一次發現沾染後回家採取的尿樣中鈈含量達到了最高,其次是在11月7日早晨,在工廠實驗室里發現沾染後採取的尿樣,而在洛斯阿拉莫斯採取的尿樣里鈈含量最低。

看到這個結果,卡琳開始了分析。

首先,從眼下的分析結果來看,最有可能的沾染源在於卡琳自己的家中。但是卡琳自己清楚,嚴格遵循安全生產守則的她,每天都會在下班時對自己進行放射性沾染自檢。而在出現異常的11月5日之前,她從未在自己身上發現過如此大劑量的沾染。這也就是說,11月5日是鈈污染出現的唯一可能時間。

其次,因為自己嚴格遵守實驗室管理規定,所以因為自己一時疏忽,將有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帶回家中的可能性為零。但是,由於實驗人員在家中檢測到了最高的鈈污染,因此污染源就在家裡,是具有最大的可能性的。

再次,在自己家中出現的鈈污染數值要遠低於辦公室,這也就是說,在11月5日首次發生了問題之後,卡琳並沒有將具有污染的物品一直帶在身上。而洗手間、冰箱這些地方出現的沾染,正是自己初次接觸了放射性污染之後,在家中走動時接觸到的地方。

然而奇怪的是,卡琳在11月5日下班前,曾經對自己進行過放射性沾染清除。如果當時身上攜帶的污染物已經被清除掉了的話,那麼卡琳的家中怎麼會又出現鈈污染呢?

這個污染源,必定是通過卡琳帶回家中,並且曾經多次接觸過,而之後又在家中消失了的東西 —— 否則的話,洛斯阿拉莫斯的實驗人員肯定會在她家找到污染源。而符合這些條件的物品只有一個:

11月5日當晚,她從公司帶回來的,用來採集尿液和糞便樣本的採樣用具。

想到這個結果後,卡琳向洛斯阿拉莫斯的研究人員進行了說明。洛斯阿拉莫斯國家研究所迅速聯繫了科爾-麥吉公司,要求他們將當時用來取樣的試管和塑料盒都拿到實驗室來。但是科爾-麥吉公司的安全部門回復說,在11月6日完成了分析之後,該物品已經作為污染物被清理掉了。

卡琳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即憤怒地表示說,自己身上出現的鈈污染,一定與科爾-麥吉公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能是一起人為的投毒事件。聯繫到自己參加工會組織罷工、試圖揭露公司在生產中的舞弊行為等等,卡琳相信,自己遭受到的這次放射性物質污染,其實是科爾-麥吉公司的一種報復行為。

儘管卡琳主張應當向科爾-麥吉公司追究責任,但由於直接證物已經遭到公司的銷毀,甚至自己的公寓中的所有物品都遭到了清除,卡琳已經很難對此事件收集證據了。然而,她手中仍然握有科爾-麥吉公司的軟肋,那就是公司在生產中出現的種種篡改產品品質鑒定結果的情況。她決定用這些證據,來扳倒這家企圖致她於死地的企業。

另一方面,對於卡琳提出的這些指控,科爾-麥吉公司予以了堅決的否認。他們承認在工廠的安全檢查方面存在疏漏,員工們很有可能將具有放射性的鈈燃料塊帶出廠外。而卡琳身上所出現的鈈污染,是由於她自己在工作中疏忽所致。

1974年11月10日,由於卡琳所接觸到的鈈污染時間很短,受影響的情況並不嚴重,在與污染源隔離48小時之後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已經基本消失,於是洛斯阿拉莫斯的研究所許可她離開。當天下午,卡琳與《紐約時報》的兩名記者 大衛?伯恩漢姆 (David Burnham)和 斯蒂夫?伍德卡 (Steve Wodka)進行了電話聯繫。卡琳在電話中向兩名記者進行了爆料,並約好在11月13日見面詳談。

12日,卡琳將自己所掌握到的,與科爾-麥吉公司在生產鈈燃料時的舞弊行為相關的信息全部整理出來,列印成為了一份200頁左右的報告。1974年11月13日傍晚,卡琳出席了一個在俄克拉荷馬城遠郊舉行的一次工會會議。在這個會議上,曾經有多名工會成員看到卡琳隨身緊緊抱著一個厚厚的文件夾,在會議中始終不曾放下。不用說,這裡面就是她連日來所準備好的一切與科爾-麥吉公司舞弊相關的材料。

11月13日21時許,工會的會議結束後,卡琳離開舉辦會議的咖啡館,坐到了自己的車上。按照之前約定好的,她要趕回俄克拉荷馬城,去見兩名從紐約遠道趕來的記者。幾名熟識的工會委員上前來跟她告別,他們看到卡琳將那個厚厚的文件夾放在了駕駛室的副座上。

是的,我想你已經猜到了:這是人們最後一次見到卡琳?絲木。

11月13日深夜23時20分,在郊外通往俄克拉荷馬城的公路邊,過路的司機發現了一輛歪倒在路邊的汽車。警方在收到報警之後趕往現場,看到這輛車從公路上衝出路面,車頭正撞在路邊伸出來的暗渠里,車體嚴重損壞,駕駛室變形,一名女性司機已經當場死亡。

根據現場勘查,警方發現這輛車在撞向暗渠時的速度非常高,現場路邊的草皮上有明顯的車輪呈曲線碾軋痕迹,證明車子在撞擊前有一定的失控現象。同時,從已經死亡的女性司機體內檢測出了甲喹酮含量達到了每百毫升血液0.35毫克。車中有2片甲喹酮鎮定劑藥片,以及一包大麻。在車內發現了一個女士手包,裡面有卡琳?絲木的駕照,證明死者就是卡琳本人。

甲喹酮是一種常用的鎮定劑,用於治療失眠和神經衰弱,具有迅速的催眠作用,在服用後10-30分鐘後起效。從卡琳屍體內檢測到的甲喹酮含量,已經超過了正常推薦用量的兩倍,起效時間將大大縮短。

警方根據現場勘查和屍檢結果,認定這是一起由於司機陷入睡眠而導致的交通事故。然而,與卡琳所熟知的人們,包括她的家人、朋友、同事,都拒絕認可警方的這一判斷。

首先,根據卡琳生前的好友和家人回憶,卡琳從未有過失眠、神經衰弱的癥狀,所以不可能主動服用甲喹酮。卡琳本人的就醫記錄也顯示,她並沒有因為這些癥狀而就診過,用藥記錄上也沒有出現過甲喹酮或其他安定類藥物的記錄。

然而一些當地媒體卻主張,卡琳在遭受了鈈污染之後,精神出現了高度的緊張狀態,因此自己搞到了安定類藥物服用。而在11月13日當晚,卡琳因為精神不堪重負,於是在駕車時服下了安眠藥,用駕車時睡著的方式進行了自殺。

同時,一些科爾-麥吉公司的支持者也對此事發表了意見。他們認為卡琳來自於一個德州油井工人的家庭,自幼對核電就具有排斥心理。她所做的這些調查行為,其實是為了搞臭核電的名聲,讓父親所從事的原油開採行業不至於受到核電發展的衝擊。

更有人試圖證明,卡琳所在的工會組織事實上接受了來自石油開採行業的資金支持,她所作的一切其實是在憑空誣陷新興的鈈熱發電行業。最終她選擇自殺,是由於受到了內心的譴責,所以才在會見記者之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在深入的案件調查中,更多的疑點卻讓這些聲音閉嘴了。

第一,警方在聽取了13日晚上參加工會會議的幾名目擊者的證詞後,了解到卡琳隨身攜帶,並放在副駕駛位上的那個文件夾。然而在事故現場周邊200米內的搜查中,警方並未找到這個文件夾。目擊者們相信,那個文件夾中裝的,就是卡琳當晚要交給兩名《紐約時報》記者的重要證據。

第二,卡琳的遺體在進行屍檢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提出要進行進一步的放射性物質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卡琳體內的鈈含量主要存在於肺中,其次是胃部及腸道。這證明卡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曾經大量吸入過含有鈈的氣體,並且之後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通過手直接接觸餐具和杯子,吃下或喝下過已經被污染了的物質。

第三,通過對車體的詳細檢查,警方在車體的正後部發現了剮蹭和撞擊的痕迹,並且在撞擊位置上還殘存有撞擊方的車漆。根據卡琳的家人提供的證據,卡琳所駕駛的本田 CIVIC 是她在1974年當年購買的新車,並且沒有任何事故記錄。因此,卡琳的這起車禍的原因,來自於一次從車體後方的猛烈撞擊,導致她車子失控的可能性就浮上了水面。

由於對卡琳的死亡事故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聯邦調查局(FBI)介入了此案的調查。在調查中,聯邦探員們對卡琳指控科爾-麥吉公司的情況首先嘗試進行了解。而為了應對聯邦探員的調查,科爾-麥吉公司突然將所有臨時工解僱,並安排工人們按照之前正常的工作時間上下班,同時對工廠的保安措施進行了加強。在這樣的突然應對下,聯邦探員們對工廠的調查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有多達20-30公斤的鈈原料未得到妥善的儲存管理。這一消息隨後通過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公布出來。

在原子能委員會的施壓下,科爾-麥吉公司於1975年初將這家鈈燃料工廠關閉,並於1994年拆除。時至今日,這家工廠所在地的放射性污染仍然嚴重超標,處於封閉狀態。

而卡琳的死,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在警方的檔案中仍然保持了「交通事故死亡」的記錄。

1979年,卡琳的父親和卡琳的孩子們作為受害者家屬,因卡琳在生前於工廠工作中受到了鈈污染,向科爾-麥吉公司提出了賠償訴訟。在法庭辯論中,科爾-麥吉公司主張卡琳是為了在工廠中引起事端,因此主動服用了含有鈈原料的物質,以此來試圖要挾公司。然而在原告方提供的證人和證據面前,法庭經過了長期的辯論,最終由陪審團作出了決議:

「卡琳?絲木的體內,以及她個人物品上出現的鈈污染,是由於她在科爾-麥吉公司的工廠中工作所導致的。因此科爾-麥吉公司對此事件負有全責。」

最終法庭宣判,科爾-麥吉公司對卡琳所受到的鈈污染,系公司疏於管理所致,判處民事賠償50萬5000美金,並追加懲罰性罰款1000萬美金。

科爾-麥吉公司表示不服判決,提出上訴。在上訴審中,科爾-麥吉公司認為公司對於員工的不遵守工作守則,擅自帶走放射性物質的行為,不應負有全部的責任。1982年,上訴法庭支持了科爾-麥吉公司的主張,將這筆罰金減至5000美元。卡琳的家人選擇上訴至最高法院。

1984年,美國最高法院對卡琳家人訴科爾-麥吉公司一案,進行了最終的裁決,支持一審結果,維持50萬5000美元的賠償,並對科爾-麥吉公司處以1000萬美元的罰款。

然而科爾-麥吉公司並不願意承擔如此巨額的罰款;更重要的是,公司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責任裁定判決。因此在最高法院終審後,科爾-麥吉公司向卡琳的家人提出和解,並願意向原告支付138萬美元作為和解費用。然而,卡琳的家人們堅持應當由科爾-麥吉公司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不接受和解。

直到今天,科爾-麥吉公司仍在尋求此案的重審。

根據2016年的資料,目前世界上應用MOX燃料進行鈈熱發電的國家有10個,其中以法國、德國、瑞士和日本所建機組最多。第一台鈈熱發電的商業機組是由德國在1972年建立的奧布里希海姆發電廠,之後法國於1973年建立了菲尼克斯電廠。在這之後,鈈熱發電在1980-90年代進入了建設熱潮。然而,在進入2010年代之後,由於鈈燃料存在著嚴重的生產、儲運安全問題,以及它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通過民間渠道流入恐怖組織,成為製造核彈的材料,因此美國提出應該禁止鈈燃料的製造,並已經將本國的所有MOX燃料工廠關閉。

發生於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島大地震,受到地震影響而發生了泄露事故的福島核電站,所使用的就是MOX燃料的鈈熱發電技術。

絲木事件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因為這不僅僅是一起安全事故引發的慘劇,更有可能涉及到與核電相關的大企業甚至是國立機構中的一些陰暗層面。事件的發生原因,除了企業自身追求利潤的因素之外,與美國政府及原子能委員會在發展核能發電技術目標上的激進立場,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此事件之後,1981年,描寫此事件的紀實文學《殺死卡琳?絲木 (Killing Karen Silkwood) 》在美國出版。1983年,以整起事件改編的電影《絲木 Silkwood 》(也譯《絲克伍事件》)在美國拍攝並公映,導演是曾包攬了奧斯卡、托尼獎、格萊美獎和艾美獎的邁克?尼科爾斯,女主角 Silkwood 由梅麗爾?斯特里普出演。該片獲得了奧斯卡五項提名,以及金球獎5項提名。

(片中梅姨的扮相)

=====================

文末附上給作者打賞的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淼 的精彩文章:

名古屋孕婦剖腹事件
遲到了13年的旅行
和淼叔一起過中秋
八角寨日出
國慶節我在桂林,你在哪兒?

TAG: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