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周宰相,女帝近親,離皇位只差一步,最後卻死都不安寧!

武周宰相,女帝近親,離皇位只差一步,最後卻死都不安寧!

唐朝時期有一段最為特殊的歷史,便是武則天統治時期。雖然當時武則天代唐立周,但因為是在唐朝一段時間中的一個節點,所以也被歸於唐朝歷史中學習。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帝,雖在後世爭議很大,但能在男權社會開一王朝仍然讓後人敬仰欽佩。本文的主角,便是武則天近親,她的侄子武三思。

在武則天受寵並漸漸把控朝政之前,武家雖然也是功勛之家,但卻遠達不到頂級權貴的地步。武則天掌權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大肆封賞武氏親屬,武家由此大貴。

武三思為人機敏聰慧,性乖巧,善於揣摩他人心思,進而討好奉承。因為他本身與武則天親近,又慣會說些巧話,所以很得武則天的喜愛和信任,受到大力提拔。

武家到了當時那種情形,全都依賴於武則天,武三思自然也不例外。武三思為了保證自己,於是想方設法的鞏固武則天的權利,為武則天排除異己。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等唐宗室親王,都是在武三思的多次勸諫下被除掉。

晚年武則天年邁體衰,厭倦了在宮中的生活,於是武三思就創建三陽宮於嵩山,興泰宮於萬壽山,供武則天每歲巡遊。這巨大的工程,消耗了很多國力,百姓都為此怨聲載道。

武三思為了討好武則天,不僅奉承女帝本人,同時還極力拍武則天寵信之人的馬屁。武則天曾經先後寵信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面對薛懷義,武三思和武承嗣「皆執僮僕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轡」。對張姓兄弟,則「爭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武三思的討好不是沒有用處,至少他被封梁王,升任內使,擔任宰相要職。位高權重,權利的滋味十分美好,武三思後來還打起了皇位的主意。

他曾經多次暗中指使他人,在武則天立嗣之時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

當時武則天是有親子的,按理來說應該由自己的兒子繼承。但是她的兒子是大唐皇室,而她建立的則是大周。武三思這麼一鼓動,大意就是說天下王朝沒有異姓繼位的。你姓武,兒子姓李,不應該作為繼承人。這話說的冠冕堂皇,實際就是想要自己當皇帝。

武則天當時還真有立武三思和武承嗣其中一人為繼承人的打算,武三思與武承嗣甚至因此而鬥爭。不過後來中途出了狄仁傑、吉項等人的變故。

狄仁傑屢次勸諫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他對武則天說:「母子親還是姑侄親?您若是立廬陵王為太子,千秋之後還可配享太廟。但若是立侄子,從未聽過侄子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於是由此立李顯為太子。

武三思雖然謀求嗣位失敗,但是武則天對他仍然十分信任,他依然為宰相,位高權重。

唐中宗李顯繼位之後,武三思雖然被推下宰相之位。但是唐中宗懦弱,朝中大權掌握在皇后韋氏、婕妤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手裡。而武三思與韋氏和上官婉兒有私,安樂公主的又是他的兒媳婦,所以很快就重登高位。

武三思執掌大權之時,大肆攬權,排除異己。他曾說:「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典型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雖然武三思一直大權在握,但是最後卻不得善終。因為和韋氏、安樂公主的亂政,最終引發朝臣和唐宗室不滿。景龍元年,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變亂,武三思、武崇訓等親黨被誅殺。

唐中宗對他還比較好,大肆追封,上謚號「忠」。但是等到唐睿宗繼位之後,武三思就慘了。睿宗下令,將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訓斬棺、暴屍,墳墓夷平,死都不得安寧。

早在武則天離世,唐朝復立之後,其實武三思等人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則天 的精彩文章:

當上皇帝的憑什麼是武則天?原因其實很簡單!
秦始皇陵與武則天陵都葬在崑崙龍脈,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歷史上眾多皇太后都只稱制掌權,為何只有武則天敢稱帝建國
武則天為什麼沒有把皇位直接傳給女兒太平公主?

TAG: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