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楊偉:殲20隻是一小目標,我們還遠未抵達終點

楊偉:殲20隻是一小目標,我們還遠未抵達終點

2016年是中國航空工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年。殲20驚鴻一瞥、運20從軍入役、AG600蛟龍亮爪、AC352展翼冰城……處於現代工業皇冠地位的中國航空工業,以創新引領發展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楊偉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向著「中國製造2025」目標邁進過程中,中國航空工業多年來的創新積澱在今日得以集中爆發,但不應自滿,因為我們還遠未抵達終點。

「在未來的世界航空裝備製造業格局中,是對手根據我們的裝備來調整自身裝備發展目標,而不是相反。我們會不停止發展新的裝備,這是毫無疑義的。」

談及這些年自主創新的成績,楊偉認為很難說。因為軍工行業的性質決定了「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說起2016年在珠海航展上的殲20,楊偉仍是顯得很淡定,殲20隻是走向「中國製造2025」的途中完成的一個小目標。楊偉知道,走出「黑暗森林」那一刻,誰掌握了科技創新的話語權,誰就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為了這個夢想,他和他們一直在路上

「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雖以『製造』為名,但若翻譯成英文,其對應詞並非單純的Manufacture,實際上它的含義是以科技為先導,覆蓋產品研發、製造、交付、保障全生命周期的製造業變革。這種變革最終要使生產的產品更加高效、可靠,能夠更好地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

楊偉認為,在航空工業這種高端裝備製造業,科技的先導作用更為明顯。新的科技、理念、體系和方法滲透在航空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鏈條中。科技的發展推動著航空產品的更新迭代,而自主創新,就是科技發展之「根」。

「堅持自主創新」

「成立創新中心,首先是一個戰略引領作用。未來製造的引領方向,也是企業發展的取向、產品發展的取向,更是未來戰爭發展的取向。所以謀,首先是要謀遠謀高謀戰略。這個戰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都應該對戰略進行更新。我們要的是看的遠點,做的具體點。」

作為「中國製造2025」規劃體系的一部分,國防科技工業航空技術創新中心日前在京正式成立,意在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凝聚行業內外創新資源,推動中國航空工業技術創新形成合力。

楊偉說,創新中心的使命,是研究、探索整個航空工業的戰略發展方向,是探索現有團隊不覆蓋的顛覆性創新技術,是整合行業資源實現技術共享,更是打破單位部門界線進行創新研發的協同。國家戰略規劃與航空工業發展藍圖在這裡並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殲20正式獵裝 速度這麼快蘇-34還更得上嗎
殲20A將裝備超過70架,最新照片隱含重大定型信息
強悍!殲20戰機竟然亮相武漢街頭,市民可近距離親身感受
在這一關鍵性能上,殲20遠超F22,四大後發技術,助其更加先進
為何五代機只有殲20用鴨翼 用最小風險換取最大收益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