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氏防務聲稱西方因捉摸不透中國的撒手鐧而恐懼
"中國軍事威脅"一直是西方媒體喜歡的話題,但很少能說清楚中國究竟帶來了什麼威脅。西方權威防務期刊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連續發 表題為《中國軍事力量現代化》的長篇分析報告,對"中國威脅論"和中國的國防工業進行了全面評估。儘管這份報告中仍然充斥著很多西方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對中 國的誤解,但該報道也承認,所謂"中國軍力威脅"更多是來自西方對中國的不了解。
全面解讀"中國威脅"
《簡氏防務周刊》這份報告的第一部分為"中國威脅調查"。該文從解放軍的軍事預算、裝備發展、對台政策、對馬六甲海峽的政策、競爭超級大國的意圖、軍事互信等方面,通過引用西方和中國的觀點以及事實的驗證,對所謂"中國威脅"的起源、發展和現實情況進行分析。
該文在開頭稱,如果像《孫子兵法》中所說的那樣"兵者,詭道也"的話,那麼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就該讓世界感到擔心了。但是從公開的事實來看,中國的意 圖是完全善良和溫和的。中國政府最新的國防白皮書稱解放軍的發展"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並承諾"不參加任何軍備競賽或者對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威脅。"在 官方的宣傳中原先的"和平崛起"被更為溫和的"和平發展"所代替。但是儘管使用了消除他國疑慮和恐懼的語言,"解放軍龐大的規模也足以讓西方感到不自在 "。該報道稱,西方關注的"中國軍事威脅"更多是來自"中國國防力量經過長時間兩位數的增長以及獲得先進技術成就",但"很少人能夠說清中國可能實際帶來 哪種威脅"。
該報告還試圖打消一些對中國的恐懼,例如對於中國軍費的增加,《簡氏防務周刊》引用中國專家的話說,"中國軍人的工資並不高,因此我們必須增加工資待 遇。"美國國防部也同意這種觀點,即解放軍待遇的改善消耗了大量資金。不過文章稱西方對中國的令人捉摸不透的"撒手鐧"武器感到恐懼。文章提到了中國的高 技術裝備包括:最近部署的YJ-62C遠程巡航導彈、俄制S-300PMU3防空系統、新型的東風-31A洲際導彈、反衛星導彈、殲-11B戰鬥機、發展 中的第五代戰鬥機、海軍的航母和094"晉"級戰略核潛艇等。但該報告認為,所謂的"中國威脅"的問題並非只在中國身上,美國為自身利益過分渲染中國軍力,因此必須也要承擔責任。
"中國國防工業正在飛躍"
分析認為,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增加,部分西方媒體也開始嘗試著用相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解放軍和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
這份報告第二部分名為"閃耀的黎明之星",從政府計劃、技術展示、知識產權等方面闡述了作者理解的中國國防工業。
該文稱中國的國防工業部門正處在繁榮發展之中。2018年中國國防工業體系產值達到了63億美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80%。這一年中國還公布了一 系列獨立研發的武器裝備,包括殲-20戰鬥機、渦扇-10發動機,新型防空驅逐艦等,這都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國防工業的進步。中國的國防工業部門通過向研發 領域大量投資,試圖在未來20年內追趕上世界先進軍事工業大國。該刊另外一篇《中國軍事支出繼續猛增》的文章還提到,按照最近8年中國軍費支出的增長速 度,到2020年中國的國防支出將達到驚人的3800億美元,這將引發世界的不安。《簡氏防務周刊》的報告同時認為,中國國防工業缺乏創造力,整個工業體 系也面臨管理的問題,為此中國正進行優化重組,中航一集團與中航二集團合作成立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用於發展大飛機。
體現西方的矛盾心態
分析認為,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增加,部分西方媒體也開始嘗試著用相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解放軍和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2017年《簡氏防務周刊》還曾提 出中國發展的海軍不同於西方的"藍水海軍",而是將海上力量的運用與軍隊的指導思想乃至國家大戰略結合起來的"大海軍"的全新概念。有媒體將簡氏的分析解 讀為是西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過去只著眼於解放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認識。但由於他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對中國存在的誤解和偏見,使其難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 論。在這份《簡氏防務周刊》的長篇報告中充滿很多相互矛盾的觀點,其中體現的正是西方如今看待中國軍力搖擺不定的矛盾心態。


※俄要用蘇35技術交換的中國導彈到底長得什麼模樣?
※解放軍終於說「不」了:拒絕接收不合要求武器!
※美國徹底成了落伍者:中國軍隊正在研發航天母艦
※美軍很鬱悶:中國HQ9吸收了美俄同類導彈的全部精華
※微型AIP潛艇:中國從陸上對付美國航母的海上絕殺
TAG:說看七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