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聯掌故:「大小姐吃東西,坐南朝北」對個下聯
國慶長假,連續十幾天沒有寫對聯繫列,沉下心來在讀《資治通鑒》,今天接著談對聯,對聯中名聯太多,我們分類說說,今天就先說說方位聯。就是在對聯的上下聯中,以方位詞東西南北或上下左右來成對的對聯。
方位聯中最經典的當然是紀曉嵐的那一副。
(紀曉嵐像)
乾隆年間,工部(又稱水部)失火,命一位姓金的司空修建。有人以此事撰了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此聯包含了五行「水、火、金、土、木」五行,一時無人能對。一位中書說:「要對此聯,非我同鄉紀昀不可。」,於是,這位中書親自上門找紀曉嵐,紀曉嵐說:「要對不難,只是要多多得罪閣下了。」中書說:「但對不妨。」紀曉嵐應口而出:「南人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這位中書為南方人,卻在北京為相,故曰南人北相。弄得這位中書大人十分尷尬。可這確是一副妙對,用「南、北、中、東、西」五方對上聯的五行。
另一副紀曉嵐名下的方位聯是紀曉嵐跟乾隆皇帝的戲對,上下聯的歸屬分別是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乾隆皇帝的上聯,來自於南北各有一個地名為通州的城市。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紀曉嵐的下聯,傳說乾隆帝的上聯難倒了紀曉嵐,因為其中的南、北為方位,而南北通州天作之巧,恰好那日紀曉嵐沿街閑走,見東西兩家當鋪,因此上得了這個天然的下聯。以東西對南北,可不是天作之對嗎。
(《春秋左傳》書影)
梁章鉅在《巧對錄》中引《痂留編》裡面的一則故事,說有個才子偶然湊巧擬出了一聯的上聯: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但是四下尋思,卻如何也想不出來下聯,因為這一副上聯中,含冬、夏、春、秋四個季節,實在不好對,傳說這位士子後來扶乩(扶乩,其實是扶褉。扶乩要準備帶有細沙的木盤,沒有細沙,可用灰土代替。乩筆插在一個筲箕上,有的地區是用一個竹圈或鐵圈,圈上固定一支乩筆。扶乩時乩人拿著乩筆不停地在沙盤上寫字,口中念某某神靈附降在身。術士制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頂部懸錐下垂。架放在沙盤上,由兩人各以食指分扶橫木兩端,依法請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畫成文字,作為神的啟示,或與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與人處方。)這裡就是請仙人對對子,這才由仙人對出下聯: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北西廂」,元代中國戲曲劇本,王實甫撰。書中的男女主角是張君瑞和崔鶯鶯。這個下聯,以東南北西四個方位應對了上聯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工筆畫《西廂記》)
還有一個笑話聯,一大家閨秀自小聰穎,喜讀詩書,後來年歲較長,遂以對聯招親,小姐出的上聯:雞狼毫寫紅鸞箋,雁足傳書,南來北往;徵婚聯發布許久,無人應對,一名老鞋匠經過,看完上聯,嘆息道,若我年輕30歲,這婚事我就來應徵了,這對聯我來對個下聯:馬蹄刀割黃牛皮,豬鬃引線,東扯西拉。小姐的上聯多是精巧事物,用字文雅,極盡浪漫精緻,鞋匠的下聯卻來自生活,用字粗鄙,但下聯與上聯偏偏動物對動物,顏色對顏色,方位對方位,對仗又極其工整。讀來看似氣息不合,但實在也不易對出更好的下聯了。
(啟明星)
再說一聯,傳說乾隆年間有一個獨眼才子,科舉中,考的特別好,乾隆看他是個獨眼就不想給他功名,就出對子為難他,第一個上聯:「獨眼豈能登皇榜」,士子應對的下聯:「半月依舊照乾坤」。乾隆見第一聯難不倒,於是又出一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極北斗,朕是摘星漢」,這個難得多了,士子對到「春牡丹夏芍藥,冬梅秋菊,吾乃探花郎」。 乾隆大喜,於是真的封他做了探花。一副對子,反倒謀來了大功名。上聯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講的是天象,甚合身份,而下聯以春、夏、秋、冬四季寫人間美景,也符身份,實在是佳對。
今天標題里征聯的這個上聯,本來也有下聯,本來的對聯上下聯分別是,上聯:大小姐吃東西,坐南朝北,下聯:老童生看春秋,自夏至冬,上聯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下聯是春夏秋冬,但顯然這個下聯似乎仍不最佳,「老童生」也局限明顯,不如上聯的「大小姐」明白通俗。擅於對對聯的各位,能不能對出更好的下聯呢?
(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