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藝術之我見
剪影源於剪紙是錯誤的說法,剪影是源頭創作,心靈創作。剪影無須參照,全憑作者臨界感覺,一揮而就。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形態都是瞬間產生空靈秀麗映象,它是無法重複的藝術。
剪紙有套路,有樣板。剪紙是剪影發展過程中向實用方向發展的產物,人類一切藝術表現,全都起源於人的心靈感悟,剪紙一定源於剪影。目前真正保持心靈創作只有剪影了。
凡有套路,參照的藝術都不能算是源頭創作。
我國的剪影歷史悠久,幾千年前出土文物表現出千百種文飾,都有剪影的蹤跡。遠古時代的夸父追日圖,少女湖水為鏡,猴子水中撈月,都是中國剪影早期作品,可是有些專家說了一些不適宜的洋活:什麼象徵主義,抽象派,用這些話來套中國剪影,無形中否定智慧創造文明這一客觀事實。也有文章說:中國剪影是1928年從歐洲傳入。這種主動賣國的話,不當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務農者一聽,立即產生共嗚與震撼。什麼道理,這就是心靈感受的效應。欣賞剪影作品也須心靈感受的效應,只要你貝有作者同等心態,你就能領悟到作品中藝術魅力,即使你無一丁點學識。
剪影的藝術是心智運作的藝術,是開智的藝術,是七月七拜月生巧的文化傳承,剪影必將成為中國智力產業。
吳家齊,江蘇灌雲人,愛好文學、中醫學、考古學、地方文化研究,有多篇作品發表。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主編微信:shiwen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配樂詩朗誦丨秋,別離的殤
※牧童巧改李白詩
※王維的這首詩,被譽為唐詩的「壓卷之作」,你覺得呢?
※大美秋日的經典詩詞,你還記得多少?
※英國人氣歌手莫莉.金參加舞動奇蹟,靚麗閃耀全場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