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寄墨荷花問取禪——獨家專訪著名畫家于振蓮女士

寄墨荷花問取禪——獨家專訪著名畫家于振蓮女士

認識于振蓮女士源於一次文化雅集活動,在活動的第一項演誦會表演中,于振蓮女士唱了一首《禪韻》,震驚四座,清寧淡泊的詩韻,圓潤嫻雅的聲音,如一股深泉清流注入人的心中,讓人如沐春風梵境,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位沉靜、淑雅的女士。下來的欣賞畫作中,大家再次震驚于于女士的作品,她筆下的荷花靈動秀逸,大氣沉穩,觸碰人心,讓人觀之難忘。

此後熟識了,見識了于振蓮女士更多的作品,便進一步認識了這位內心唯美、情感豐富,外表波瀾不驚的女畫家。於女士以侍女起步,專攻山水,尤其善於荷花。她的畫作用墨大膽,線條清奇,畫面靈動唯美,意境清遠。她不但用筆講究,而且內外兼修,衣著掛飾大方得體,妝容精緻;人如其畫,沉穩端達,凝練至臻,寧靜淡遠。為人善良敦厚,不拘小節,而且熱心慈善。

說起于振蓮女士的繪畫,就不得不說我國「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著名繪畫大師何海霞先生。何老先生是大風堂嫡系弟子,張大千先生的得意門生。畫作不但深得其師妙髓,而且博取眾長,形成了自我獨特清絕之畫風,開「長安畫派」之先河。何老的畫風個性鮮明,立意雄奇,骨絡堅闊,筆力雄健凝練,著墨渾厚華潤,雄壯大氣,是上世紀後期畫界的頂級大師。

用於女士的話說,冥冥中自有安排,從小喜歡書畫的于振蓮女士上世紀七十年代機緣巧合成為了何老先生的兒媳婦。由於崇拜和喜愛,對於畫畫一竅不通的的於女士每次在回婆婆家時,都會用心觀賞何老作畫。何老看在眼裡,喜在心中。

一日,趁於女士收拾完家務之際,便巧妙的引導於女士跟著他學畫畫,激動之餘,於女士說自己沒有基礎,何老語重心長地說:「沒有基礎的人就像一張白紙,容易學到精髓,你人聰明,有靈氣,我怎麼教,你就怎麼畫。」於是,在何老的要求下,於女士先從線和圓開始練習基本功,她一入門就沉迷畫中,每天堅持練習,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直到畫的線條有了力度,圓圈變成精圓之後,何老又要求她從點、面、線的基本搭配和協調開始學畫骨架,必須達到布局合理,線條流暢,層次顯明。每次看到於女士的進步,何老都會表揚鼓勵,看到於女士的不足,何老就以幽默風趣的比喻激發和引導。

自古有云:名師出高徒。何老的嚴格和耐心,加上自己的用功和勤奮,於女士很快就能掌握所學要領,得到提高。為了讓於女士儘快掌握線條的粗細變化和流暢性的美感,何老讓於女士學習臨摹一代宗師張大千先生的仕女圖;為了讓於女士儘快掌握精要,何老三上四川青城山,手拓三張張大千先生的仕女圖,回家讓於女士潛心臨摹線條,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於女士完全掌握點、線,面的布局、長短、明暗、粗細、大線銜接、以及畫面規格和繪畫章法之後,何老便開始教她著色,於是便有了一幅珍貴的具有紀念意義、於女士珍藏多年的翁媳合作的仕女圖,並以此獲得當年職工才藝展示大賽一等獎。

之後,何老又開始教於女士畫荷花,從構圖、花瓣的走向、花莖的橫斜、葉子的遠近、留白的大小、布局的合理,畫面的立體程度等,一點一滴的用心指點和教誨,使於女士盡得師風。何老告訴於女士,歷代畫家都有專愛,祖師大千先生特別愛荷,不止因為荷花的高潔品質,還因為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最易也最難,容易入手,難畫神韻。為了畫好荷花,祖師大千先生曾租居頤和園,每天用心觀看荷形態和神韻,最後總結出畫荷的基本方法和理論,何老深得精髓。何老對於女士說,大千老師愛荷,我姓何,你又叫振蓮,這都是很好的緣分,你一定要先把荷花畫好,小紙畫大畫,小筆墨見大題材,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一幅畫就要有一種境界。於女士謹記師言,一畫就是四十多年,不但深得師畫的要領,還在何老的鼓勵下自我創新,形成了自我風範。於女士告訴我,每次自己畫荷花的時候,至情至性,身心都在畫裡面,感覺自己整個人都隨著畫筆搖曳生姿,有時候畫完好久都出不來。於女士不但敬重恩師,謹記師言,深愛並一直用生命做畫,而且不斷學習恩師的做人、做事,處處以何老為表率,嚴格要求自己,出淤泥而不染。

於女士一邊苦練畫荷,一邊跟何老臨習山水,何老告訴於女士,要畫好山水,要先學會畫花草、樹木、人物、房屋、山的走向、水的流向等,然後要學會布局和構圖等。何老說:「畫花猶如美女嬌,畫松猶如古人舞……畫什麼都要觀其風貌,悟其神韻,解其寓意,深得其精髓。」常言道畫樹難畫根,為了讓於女士學會畫樹根,何老專門帶著於女士來到樓觀台的一處景觀中,讓她現場臨習樹根的各種畫法,為了永遠記住恩師的教誨之恩,於女士多次去樓觀台採風臨習,終於成功畫得一副《終南秋色》,把恩師當年帶著自己去樓觀台的情景永遠定格畫中,作為永久的紀念。秉承師風,於女士的山水畫蒼勁氣派,凝練厚重;同時又具有獨我的清峻秀麗,意境清奇。

大風堂有一句傳訓:「努力重明德,隨時愛景光。」警誡弟子要學繪畫,首先要努力學會做人,還要有一雙隨時發現美景的眼光。何老告誡於女士要這把這句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融會在生活里。恩師的教誨於女士一直銘刻於心,隨時以恩師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她不但吸納了恩師的繪畫精髓,也學得了恩師的做人原則和大師風範,她胸懷寬廣,內心博大,外表莊重嫻雅,舉止大方得體;行而穩健,坐而端莊,言而沉穩,靜而凝重,行止帶有禪韻。而且胸懷大愛,熱心公益,經常參加慈善以及社會活動,無條件向社會各界捐贈作品,支持國家以及有意義的社會團體活動。2017年8月17日,於女士把一副力作十三米的百荷圖無償捐給了國家佛教著名寺院法門寺,被法門寺永久收藏。

於女士告訴我,愛人去世的那段時間,她感到特別的痛苦和鬱悶,每天把自己關在家中畫畫,不願意和外界接觸和交流,到了痴迷的地步。陝西人大的王永智先生知道後,幾次溝通,把她拉了出來,王永智先生經常舉辦畫展,使書畫家們相互交流和學習。慢慢的,於女士不但走出了心靈的陰影,而且開闊了眼界,博取到了眾家所長,提高了自己的繪畫水平,也得到了精神領域的拓寬和提升,所以她特別感謝王永智先生。

現在的于振蓮女士青春煥發,樂於和外界交流,經常和畫家們一起出去採風體驗生活。而且不斷臨習名家大家的畫作,擴大自己的繪畫知識面,放大自我的格局,健步走上了一條健康、快樂的藝術家創作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子讀寫 的精彩文章:

TAG:學子讀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