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的七個錯誤:無知、短視、暴力、自負、偽善、僭越、懶惰

我的七個錯誤:無知、短視、暴力、自負、偽善、僭越、懶惰

有一個簡單的現象必須討論:人無法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行動,事先設計自己的出生和自己的死亡。但出生和死亡之間的過程,一個人能夠自由選擇,自由行動,自由承擔。

這並不是說出生的意義和死亡的意義不重要,恰好相反,對於一個人的生命意義而言,出生和死亡是最重要的命題,只有當這兩個命題明確無誤之後,一個人的過程隨之才有意義。如果出生命題和死亡命題一片混沌,過程必然滿盤皆輸。

所以,一個人一定要在生命的意義上防止出現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一個人必須防止自己在出生命題和死亡命題上的自我建設,你必須牢記,一個人的出生和死亡並不是自己的事前設計,不是按照自己的理性能力的自我想像,更不是自我賦予,當我們尋找出生和死亡的答案,必須仰賴於既高於我們的心靈、又高於我們的道路的上帝。

第二個錯誤,一個人在沒有明確找到出生的答案和死亡的答案之前,倉促展開自己的過程意義,將會是徒勞的,這會導致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你不能輕率地擱置出生命題和死亡命題,因為這是你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問題,是你作為一個人的第一個問題和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迴避了這樣的問題,你會捲入一個怪圈,無論你怎麼努力,無論你怎麼奔走,你都不可能體會到幸福的意義。

第三個錯誤,一個人在明確找到出生的答案和死亡的答案之後,卻沒有致力於人的過程意義的努力建設。這意味著你是躺在出生的時間地點上無所事事,或者是躺在死亡的時間地點上混吃等死。你會理所當然地懶惰,無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且把這種懶惰與無知解釋為你的生命的意義。

事實上,我們的錯誤也是以「三一秩序」的方式出現的,當一個人擁有一種錯誤,則他的生命全部錯誤。也就是說,假設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沒有錯誤的人,則這個人在三個維度上都沒有錯誤。常識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完美無缺的人,每個人都在某種我們不以為然的錯誤進路之中。

佛是錯誤的,因為佛的輪迴想像,不僅自我定義了死亡答案,而且自我定義了出生的答案。再偉大的修行,也不可能修到可以決定生與死的地步。佛教在人的起點和終點的命題上全錯了。佛教的生死觀念秩序是大錯誤,如果說人的錯誤有大有小,那麼佛教的錯誤可能就是最大的。無知,太無知了。

儒生是錯誤的,因為儒家「未知生,焉知死」,儒生把人的出生和死亡這兩個命題都放棄了,只思考中間的過程。這是一種徒勞的工作,造成儒家文化秩序下的人幾千年不長進,缺乏必要的糾錯能力。所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其實是前不見生,後不見死。短視,太短視了。

伊斯蘭人是錯誤的。因為伊斯蘭教試圖把人的死亡命題抓在自己的手上,他們幻想通過他們的力量,提前死亡或者推遲死亡,他們不僅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強行決定自己的死亡,而是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強行決定別人的死亡。暴力,太暴力了。

希臘人是錯誤的。因為希臘人是立足於自己的過程所展開的關於生與死的虛無想像,希臘人想認識自己,卻不知道怎樣認識自己,結果希臘人被自己的問題意識和知識結構所困。這構成了希臘哲學的自負傳統,並由此積澱為人類所有知識人的理性主義通病。是的,自負,太自負了。

猶太人是錯誤的,他們從頭到腳穿著黑色的長袍,在吃飯的細節上過於追求外在潔凈,在大眾廣庭之上假裝禱告,而且總是希望自己遇到神跡。但當真正的神跡來臨,他們卻以人的有限性否定了神跡。他們把人的生命過程故意表面化,形式化,總是想在人間獲得他人的讚許,積攢財富在地上,使得人的生命的過程好像一場虛浮的表演,進而把正義的冠冕戴在了自己的頭上。偽善,太偽善了。

天主教的神父們是錯誤的。神父們苦於上帝在不可企及的地方,而世界的罪惡無處不在。這種當下的愁苦和遠方之遠,讓他們無法繼續等待,而是假想了自己的權柄與正義。是的,他們不願意理解人的生命過程的改進意義,把生和死這兩種屬於上帝意志的事件抓在了自己的手上,然後,這些神父們主動走向人類的高處,幻想振臂一呼,拯救世人。僭越,太僭越了。

絕大多數基督徒也是錯誤的,他們不願意承擔人生的苦難,不願意到大地的盡頭傳播福音,不願意勇敢地與魔鬼征戰,只想著躲在教堂里口說方言,念念有詞,幻想在人性的有限性和幽暗性的狀態下忽然聖潔,忽然正義。這種一蹴而就的心態,讓他們丟失了生命的過程意義,忘記了上帝關於人是寄居的偉大誡命,忘記了上帝賦予他們的職責與使命。懶惰,太懶惰了。

這樣的辨析,讓我們悲愴,每個人都處在錯誤之中,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處在錯誤之中,那麼我們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難道我們的生活就是從一個錯誤奔向另一個錯誤嗎?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但這種錯誤的生活提供給我們一種偉大的三一模型:

——只有上帝才是正確的,我們相信,在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這一段時間之內,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力量完全抵達上帝的正確。(信心)

——我們的過程意義就是發現錯誤,承認錯誤,並針對自己的錯誤,展開一種開放式的糾錯。(糾錯)

——一個人的開放式糾錯,僅僅具有過程的意義,無論一個人怎樣開放式糾錯,都不可能把握生與死。由此,在生的命題上我們要學會順服,在死的問題上我們要學會交託。(順服與交託)

這個三一模型的湧現,讓我有能力提出一個同時捲入了人性論和認識論的前提條件:

每個人都是錯誤的。

作為一種「postulate」的認識論方式,我認為這個前提條件具有相當大的合宜性,這種合宜性表現為三個維度:

其一是簡單狀態。所有的給定前提條件必須足夠簡單。

其二是中性思維。不具有排他性,既能夠容納真理,也能夠容納謬誤。

其三是超越性。超越了思想史上的其他假設性前提條件。比如超越了休謨的「每個人都是無賴」的人性前提條件給定,從休謨的關於人性的「審判」狀態中逃離出來,賦予了人性的改進空間。比如同時超越了笛卡兒的認識論的唯理論和休謨的認識論的經驗論,把上帝的超驗啟示和人的過程理性綜合起來,從而也超越了康德的綜合判斷。

總之,在「每個人都是錯誤的」這個人性論和認識論的假設前提條件下,那些總是認為自己正確的人們有禍了。無論你做什麼,一旦你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你就堵死了開放式糾錯的可能性。這種堵死式的困境,事實上也呈現為三一秩序,即在一個人的範圍之內同時堵死了上帝意志、人的自由選擇和人的過程理性。只要你堵死其中一個要素條件,你就堵死了全部的要素條件。

人是一個信心的載體,也是一個糾錯的過程。在應該順服的地方必須順服,在應該交託的地方必須交託,中間的過程則是我們的工地。努力吧,以一種糾錯的方式努力,這是一個偉大的糾錯過程,你會因此而更新,上帝會因此而喜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小和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深刻的愛情只能發生在婚姻之內
蘇小和:小心翼翼和你接吻
如何讓我們的臉蛋看上去清秀一點
歷史的真相併不能讓我們更新
隨想錄:北島的一句「我不相信」並不能解決問題

TAG:蘇小和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