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假人工智慧:偉大與忽悠一線之隔

真假人工智慧:偉大與忽悠一線之隔

劃重點:

A股人工智慧概念板塊確實存在真正具有發展前景的公司,但也不乏純粹的概念炒作。事實上,人工智慧在產業層面的應用尚屬初級階段,涉及人工智慧業務的公司里,主要的投資布局領域只是集中在語音通訊、人臉識別和電子晶元有關的項目。相關業務能否為人工智慧上市公司貢獻業績?投資者還需拭目以待。

有分析師認為,在人工智慧晶元領域有所布局和突破的企業值得重點關注,比如擁有顯控晶元的獨家標的景嘉微、與寒武紀強強聯合的科大訊飛[股評]、與華為深度合作共建AI軟硬生態的中科創達等。

未來人工智慧概念最有可能在以下幾個領域落地,包括金融領域、電商零售、安防領域、教育領域、醫療健康領域、交通領域。人工智慧目前相對成熟的應用領域是個人助理領域,即通過智能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網路,可實現人機交互。

兩市目前共有59家人工智慧概念股,其中有13家已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11家凈利潤同比上漲,但業績上漲大多與公司的人工智慧業務無關。對於那些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上紮實投入的企業,投資者要給予一些耐心。

投資者報記者 吳越

人工智慧概念可以說是如今A股市場最火的概念之一。炒作此起彼伏,一批具備人工智慧概念的個股大多走出了一波不小的漲幅。以至於網上流傳著這樣的段子:「在A股市場上,我們已經完成了眾多世界高精尖技術從研發到落地的一系列過程。據不完全統計,A股這一個月完成的產業革命包括:半導體趕超美國、電動車替代燃油車、乙醇汽油替代傳統汽油、鋰雲母替代礦石鋰、鹽湖鋰替代鋰雲母、燃料電池替代鋰電池、人工智慧替代一切。」

A股這些風生水起的概念股里到底有沒有真正的人工智慧業務?其業務的進展情況如何?是否真能為上市公司貢獻業績?《投資者報》記者通過一系列的採訪研究發現,這其中確實存在真正具有發展前景的公司,這些公司未來甚至有可能成長為「偉大的公司」,但也不乏純粹的概念炒作。

如人們所知,股市是一個「炒未來」的市場,投資者往往更願意對那些看起來前景遠大的公司給出更高的估值。事實上,從國內外資本市場多年的歷史來看,世界上不乏成長性驚人的公司,最終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但就目前A股市場上的這批人工智慧公司而言,要說誰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谷歌或騰訊還真不容易。投資前務必要擦亮眼睛,仔細鑒別。


人類的災難還是希望?

說起人工智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戰勝了圍棋天才李世石的「阿爾法狗」(AlphaGo),其計算能力令人震驚,甚至令不少人感到恐慌。著名科學家霍金就發出了這樣的預言:「人工智慧對人類將會是一場災難。」

不過從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來看,距離科幻電影中機器人統治人類的日子還遙遙無期,因此大可不必現在就恐慌。事實上,人工智慧在產業層面的應用目前還很初級。A股涉及人工智慧業務的公司里,主要的投資布局領域也只是集中在語音通訊、人臉識別和電子晶元有關的項目。

那麼,為什麼市場對這一板塊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炒作熱潮呢?

首先是政策層面給出了明確的指引。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要加快人工智慧等技術研發和轉化,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隨著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宣布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人工智慧已經上升為全球競爭背景下的國家意志,也因此迎來了一輪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

就在上個月舉辦的2017年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上,工信部科技司巡視員盧希表示,工信部將加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的部署。據介紹,未來將通過出台三類政策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首先是針對人工智慧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在鼓勵人工智慧創新方面,將統籌推進人工智慧領域建設若干國際領先的創新基地,引導現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基地的發展;同時,中國還將制定促進人工智慧發展的法律法規,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

更引人注目的是,國務院7月末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中國的人工智慧將在2020年進入國際第一方陣;而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慧要佔據全球人工智慧制高點,實現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萬億元。面對這塊巨大的蛋糕,也難怪各路資本爭相布局。

這樣的政策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也在摩拳擦掌,希望分一杯羹。據《投資者報》統計,目前兩市已有59家具備人工智慧概念的公司,相關板塊也走出了一波氣勢如虹的上漲勢頭。截至9月25日,人工智慧板塊指數近60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10%。

進入四季度,按照市場慣例,越接近年末人們越關注公司實際的業績。於是問題就來了,這些具備了人工智慧概念的上市公司,相關業務能否真正為它們貢獻業績?


人工智慧技術哪裡強?

儘管國內人工智慧浪潮風起雲湧,但要說當前世界範圍內最領先的技術,不得不說,中國公司大多還處在追趕階段。

據《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7)》透露的數據,2012年到2016年,全球新增人工智慧企業5154家,是此前12年的1.75倍,可以說,人工智慧的風口的確已經到來。在企業分布上,美國、中國和英國是全球人工智慧企業最集中的三個國家,三國企業數量佔全球總量的65.73%。其中美國占絕對優勢,人工智慧企業數高達2900多家,而中國的這一數字是709家。

從融資規模來看,中國企業與美國的企業也同樣存在較大差距,2016年,美國的人工智慧企業融資總量是179.12億美元,而中國企業這一數據是25.72億美元。

這種差距在人工智慧投資機構的數量上體現得更加明顯,2016年,美國的AI投資機構是900家,而中國只有43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投融資規模與企業數量的差距,正是中美兩國目前在人工智慧技術水平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谷歌的AlphaGo在2016年戰勝排名世界第一的韓國圍棋手李世石,震驚世界。此外,2016年4月,微軟和ING的機器學習系統成功復刻倫勃朗的畫作;2016年8月,IBM基於深度學習的醫療機器人Watson診斷出罕見白血病。這些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和計算能力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

在商業應用層面,2016年12月,亞馬遜推出無人零售業務Amazon Go,也曾引發了資本市場的一場狂歡。

在中國範圍內,人工智慧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及長三角一帶,中西部地區中,四川也是一大亮點,企業數量雖然不及上述三大區域,但明顯高於其他省市。而中國處於互聯網信息技術尖端的BAT三大巨頭,對人工智慧的嘗試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相對來說,百度是其中布局最早、產品線最為豐富的中國公司,百度大腦、無人駕駛等項目也均體現了較高的研發水平。

就A股上市公司而言,還沒有哪家公司在科技研發上有特別搶眼的表現。但具體到細分領域,也有一些企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華泰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研究員高宏博指出,在人工智慧產業里,硬體基礎可以說是第一桶金,隨著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的迅猛發展,智能計算晶元的需求量也會迎來爆髮式增長。但中國的人工智慧晶元仍是整個產業鏈中薄弱的一環,受海外技術限制嚴重。因此他認為,在這一領域有所布局和突破的企業值得重點關注,比如擁有顯控晶元的獨家標的景嘉微、與寒武紀強強聯合的科大訊飛、與華為深度合作共建AI軟硬生態的中科創達等。

人工智慧的落地有多難?

儘管資本市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炒作浪潮,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清華大學教授王志華曾表示: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AI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說自己專做AI的都純屬忽悠。

對此,不少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的分析師和互聯網行業人士均表示,這個說法過於偏激。科技進步是無法逆轉的潮流,隨著人工智慧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落地,相關技術和產品大規模商用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各大券商也紛紛發布了關於人工智慧產業或相關公司的研究報告,綜合來看,分析師們大多同意,未來人工智慧最有可能在以下領域得以落地:

一是金融領域。比如智能投顧、智能客服、安防監控、金融監管等,人工智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人類情緒或心理因素等原因帶來的失誤,在監管層面,則有利於提高監管力度,規避金融風險。

二是電商零售。亞馬遜的無人超市已經引爆過一次話題,阿里巴巴在國內的無人超市也已經進入測試階段,此外,人工智慧在智能導購、倉儲物流方面也有很多應用場景。

三是安防領域。主要應用是安保機器人和智能監控,目前國內較為領先的企業有格林深瞳、曠視科技、360等。

四是教育領域。主要應用在智能評測、個性化評測、兒童陪伴等場景,不過,儘管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主打兒童陪伴的機器人推出,但在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情感陪護仍然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這也印證了很多人的看法,如果說將來人工智慧可能代替人類的一切計算能力甚至是邏輯思維能力,那麼唯一不能代替人類的,或許就是人類的情感了。

五是醫療健康領域。主要應用場景是健康診斷、智能醫療設備等。國內目前比較領先的相關公司有華大基因[股評]、碳雲智能等。

六是交通領域。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公共交通、無人駕駛、快遞用車、工業應用等。

此外,人工智慧目前相對成熟的應用領域其實是個人助理領域,即通過智能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網路,可實現人機交互。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以後出國旅遊帶上智能翻譯,可以解決一切語言問題。就記者採訪過程得到的反饋來看,實現這種場景的時間可能是最短的。

這也是很多專業人士的判斷,儘管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慧產業,但相關技術進入大規模商用還為時尚早。從全球範圍來看,無論是美國的科技巨頭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還是中國的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公司,它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尚處於投入階段,距離規模化還有很遠的距離。這一點從國家政策層面也能看出,按相關政策規劃,中國冀望在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慧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和標準化體系,到2020年,培育三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五個以上機器人配套集群。

從上市公司層面來觀察,《投資者報》記者梳理髮現,兩市目前有59家人工智慧概念股,其中有13家披露了三季度業績預告,11家凈利潤同比上漲。雖然看起來數據不錯,但這些業績上漲大多與公司的人工智慧業務無關。比較典型的是A股的人工智慧龍頭科大訊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還出現了凈利潤同比下滑超58%的情況,原因就是公司在人工智慧重點應用領域持續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渠道建設和產業布局,導致費用增幅較大。從這個角度看,這類業務還處於較早的投入期,距離貢獻利潤還早,同時需要公司持續不斷發地去投入研發。


這片藍海怎麼航行?

從中美兩國那些堪稱偉大的科技公司的發展路徑看,比如谷歌、亞馬遜、騰訊、阿里等,許多帶來突破性創新與發展的公司往往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投入期,也往往為此要忍受很長時間的企業虧損,但一旦成長起來,這樣的企業會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不過,由於A股市場對於IPO企業有著連續三年盈利的准入門檻,將許多處於成長期而對資金無比饑渴的科技公司擋在門外。也是這個原因,眾多中國互聯網公司都選擇在境外上市,BAT三大巨頭無一在A股上市,也讓眾多中國股民望洋興嘆。

如今人工智慧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境況,要加大研發投入,勢必影響當期利潤,但想要更長遠的發展,投入又是必須的。這就需要投資者理性甄別,對於那些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上投入較大的企業,不妨給予更多耐心,但也要警惕一些蹭熱點的公司,謹防潮水退去後才發現一地的「裸泳者」。

此外,經過一輪熱炒之後,目前A股人工智慧公司的估值都已經不低,而進入四季度,市場整體的投資偏好開始回歸業績,投資者也應注意規避一些業績無法支撐「故事」的公司。

中信證券的秦培景博士曾經在中信證券與新智元聯合舉辦的人工智慧產業研討會上說過這麼一段話:「未來人工智慧這片藍海怎麼去航行?可以說是技術為錨,資本為帆,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把握這個航線的話,創業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

轉載自:投資者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綜合 的精彩文章:

蘋果回應「最狠訴訟」:高通專利費用不合理 訴訟必敗
10噸烏木雕絲綢之路盛景 商家給出參考價9999萬
外媒:產品質量醜聞頻出 神鋼事件動搖「日本製造」根基
美聯儲鮑威爾:新興市場應該能抵禦聯儲緊縮政策考驗
不就是年化10%的投資回報率 有那麼難?

TAG:騰訊財經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