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互聯網思維+產品+營銷=未來

互聯網思維+產品+營銷=未來

傳統型的營銷模式一直延續至今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改變一種習慣很難,改變一個人也很難,改變一種商業模式難上加難。例如一個成功人士吃中餐吃了數十年年一下子改吃西餐,是激動後的困惑也是自我的自問。西餐不過如此嗎,口感色澤比原有的中餐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這是一種懷疑態度也是一種試探性的問答。

其實究其原因這些都是習慣造成的結果,一個人的習性經日積月累多年而形成。習性在骨子裡烙印很深,企業也是如此朝九晚五上班下班。工作方式和企業文化都是多年演變後而成一統,習慣性的東西特別難變動不然一些企業多次組織變革總不成功。反思一下是什麼影響著我們?除了習慣還有什麼?是不是企業組織創新沒有前期的預熱?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文化,當一種文化被大家所接受所有的問題的問題都不叫問題。互聯網思維也是如此,對於60後、70後的企業家開始變革必然有些不習慣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習以為常了。

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

互聯網時代是學習的時代是日新月異變革的時代,學習改變命運絕非空穴來風現實工作中也是這樣。一個不學習的人不是一名合格的現代人,一個不學習的組織不是一個合格的組織。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這絕不是一句口號。打造終身學習的組織是當今企業管理者畢生研究和實施的課題,在知識日新月異的變革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我的約束力和持之以恆的學習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專家、學者、教授如總停留在過去的記憶里飄飄然,時間反饋給你我的只有無情的風雨無情的冰霜。學習力大於學歷,當你的學習能力大於現有的知識時你的閱歷和經驗必然得到質的升華。如何學習?怎麼學習?向誰學習?隨著企業資源社會化,社會資源組織化的進化原有的顧客(客戶)演變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者,因為共享目標被整合到組織平台中。這種境界前所未有你必須在學習中改變,在改變中學習。另外還是要認清方向,明確未來你的企業及產品在哪裡成長,如何成長?靠什麼成長?作為企業管理者要具備站在世界看中國,站在中國看行業,站在行業看企業的境界,作為營銷人要站在老闆角度思考你的銷售,站在員工的角度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據說一代名臣曾國藩就是通過自身學習改變了自己命運,在經典故事中曾這樣描述曾國藩說:「晚清名臣曾國藩,少年時期十分愚笨。盛夏的一個晚上,他書房來了小偷,正在翻箱倒櫃找東西,恰好,這時候曾國藩從私塾回來,小偷聽見腳步聲,趕緊藏到床底下。曾國藩推門進來,開始複習當天學過的內容,特別是有一篇文章,雖然不長但是他怎麼也背不下來。曾國藩很執著,雖然已經學到了後半夜,但還是沒有睡覺的意思,反覆地洗臉然後回到座位上接著背那篇文章。這可苦了床底下的小偷,他本想等曾國藩學一會兒睡覺後,他出來再拿一點東西,然後就走。但是,聽曾國藩讀文章的勁頭,好像這晚不睡了。炎熱的夏天,他在床底下滿頭是汗。小偷耐著性子,聽曾國藩又讀那篇文章幾百遍,還是背不下來之後,實在控制不住自己了。從床底下爬出來,來到曾國藩面前,拿過曾國藩手中的書摔在地上,吼道:「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在床地下聽都聽會了。」說完很流利地把曾國藩背了大半夜還沒有背下來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然後揚長而去,曾國藩直直地看著小偷,羞愧難當。從此以後,曾國藩更加努力學習,勤能補拙,終於成就了自己的偉業。」


試點改革培養習慣

在看不清摸不著琢磨不透的狀態下我們如何布局自己商業模式,似乎這個話題一直在困擾著諸多企業的高管層。筆者這幾年來經歷的行業和企業較多,因工作的屬性關係時常到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或者坐診斷服務。大家都知道企業諮詢工作千頭萬緒遇到的事情也十分棘手,對於企業來講能求助外腦說明企業面臨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他們希望專家到企業診斷後藥到病除立竿見影,其實企業生病和人體生病一樣,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疾病看似來的迅猛其實造成疾病的原因都是日積月累的不良習慣,這個世上很難找到神醫和神葯治病的原則就是循序漸進找到根源。在一切都不確定的狀態下作為專職的諮詢師,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出自哪裡。

曾經有一家做食品的企業找到我做過幾個月的諮詢服務,企業老總三天兩頭找我問這問那還時常私自單獨宴請。一方面我十分慚愧,一方面也十分煩躁。企業負責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凡事都不能操之過急。我根據企業現狀告訴他搞個試點性試驗,至於細節性的在這裡涉及機密不便於詳說。我的方法很簡單,改革試點是從營銷系統開始。對於,企業原有的業務不需要插手。臨時成立個部門這個部門從事新的業務拓展,部門的成員有以前的業務人員也有新招人員,學歷結構多數是本科以上年齡則是90後。公司給予這個部門足夠的許可權和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這個團隊公司允許他們失敗允許他們不斷嘗試新的營銷方式方法。這樣幾個月後逐漸走向正軌,大約2年的時間老闆電話告知我實驗很有效也很成功,希望我們能更深入的合作。

正如國內實戰派企業導師蘇引華老師說的那樣:「企業最怕的不是員工計較利益,而是不付出還很計較利益,有人稱其為「吸血鬼」。對於不計較利益卻也不願意付出的員工,看起來很公平,實際上是企業人力浪費的一個根源,有人稱其為「蛔蟲」。對企業而言,雖然要大力培養願意多付出的員工,而對於追求付出獲得利益回報的員工,同樣值得讚許與重用。公司幫助員工的三個標準;1、幫助員工掙到錢:公司再好,一部分員工沒有掙到錢,企業就沒有價值。2、幫助員工成長:員工因為在公司,飛速學習,競爭大增。3、幫助員工成為有道德修養的人:好公司就是好學校,員工不能在公司而成為投機分子,造假分子,而是成為有品味,有修養對社會有用的人」。總結後的結論就是找到標杆,找標杆的過程很痛苦但找到後讓就是參照物,按照標杆去實施聽話照做慢慢的就成了一種習慣和約定。一日一線,十日十線,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作者簡介:楊海軍,中國品牌聯盟副秘書長、品牌戰略研究員,曾任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原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包穀網》、《包穀時代》總編輯、傳媒總監。微信號:yidianchuanme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你不懂這三個用人潛規則,就不可能帶好團隊!
不要在最該賺錢的年紀談夢想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你為什麼走不遠?
你下半場的人生層次,將毀於這3種習慣
未來,打造這一點是你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