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被宮刑?刑餘之人真丈夫,全保之軀盡閹豎!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為了理想而飽受生活的苦痛,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想司馬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了理想忍受宮刑的痛苦。司馬遷生活的年代是漢朝最為強盛的漢武帝時期,按理說漢武帝這樣的千古一帝,又怎麼會和司馬遷這樣一個正直的人發生矛盾呢?這就要牽扯到漢朝另一件大事了,當時漢朝武力昌盛,李廣利帶領大軍攻打匈奴,而遠在朝堂之上的司馬遷也因為這件事差點丟了腦袋。
當時負責為李廣利護送糧的是李陵,這個李陵又是誰呢?他便是飛將軍李廣的長孫,李家的頂門杠子,而這個李廣利卻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哥哥,多次出征塞外,卻戰績平平,名字叫李廣利卻和飛將軍一個天一個地。李陵帶著五千兵馬護送糧草輜重,卻遇到了匈奴八萬人馬的圍攻,此戰兩方人數懸殊太大,儘管如此李陵還是殺了一萬多匈奴人,以這樣懸殊的兵力,打出這樣的戰績,也無愧李廣長孫之名,同時也證明了李陵的忠心。
漢武帝聽到前線傳來的戰報後,也大加讚賞李陵的功績,而且漢武帝心裡認為李陵應當戰死,這才對得起漢朝天威,但是事實上李陵做出種種反抗後,卻遲遲得不到李廣利大部隊的援助,無奈之下只能降服了匈奴以待後事。但是漢武帝聽到李陵竟然降了勃然大怒,朝廷上的大臣們也都是察言觀色的高手,將李陵批判的體無完膚,然而漢武帝卻看到了司馬遷不一樣的表情。
便讓司馬遷發表意見,司馬遷是極其正直的人,雖然漢武帝對李陵不滿,但是他還要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司馬遷認為李陵浚稽山一役對漢朝的忠心表露無疑,李陵已經打的非常好了,但是援軍遲遲不到,李陵也只有暫時歸降,以待後世。在漢武帝眼裡這番話無疑是在指責李廣利領軍不利,而且是在為降將李陵說話,一怒之下將司馬遷關押到了牢里。後來漢武帝聽信謠言,說是李陵為匈奴練兵,毫不猶豫之下就將李陵的家人全殺了,包括司馬遷也被波及,宮刑代替死刑。
後來證實為匈奴練兵的是李緒,而李陵不反也要反了。在漢朝對死刑有個規定,可以用宮刑代替死刑,當時的人們認為宮刑是比死還不可忍受的刑罰,司馬遷一度想要自殺,但是一想到「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司馬遷想到自己還有史記大業還未完成,忍受四周的冷眼,頑強的戰勝了痛苦,這才有了中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刑餘之人真丈夫,全保之軀盡閹豎!


※被匈奴趕跑的苦命兄弟,二度創業近乎無敵,干起二道販子極稱職
※《桓靈時童謠》
※中國最硬氣的朝代,國之將滅還能打的周邊外族不能自理
※盤點歷史中下場凄慘的皇后
※漢武帝時期兵強馬壯,為什麼每次出征匈奴只有幾萬的軍隊?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