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卦史記112:太史公的難言之隱

八卦史記112:太史公的難言之隱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上一篇文章說了神秘中山國的興亡史,再多說幾句。

中山國復國之後逐漸走向強盛,這其中相國司馬賙發揮了頂樑柱一般的作用。但司馬賙死後,他的兒子司馬憙卻最終導致了中山國的滅亡。

知子莫若父,司馬賙知道華而不實、好大喜功,並不喜歡他。臨終前,司馬賙對時任國君中山舋(xìn)王說不要重用司馬憙。但是,司馬憙主動投靠了趙國,並在趙國的幫助下,迫使中山舋王任用自己為相。

司馬憙當上相國以後,排斥武官,重用文士,極力倡導「無為而治」,使得中山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大幅下降。

雖然,中山舋王以及繼任的中山姿王都試圖將權力從司馬憙手中奪走,先後兩次罷免了司馬憙的相位,但司馬憙都依靠著趙國的壓力復起,這便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司馬憙三相中山」。

司馬憙為了討好趙國,多次出賣中山國利益,並且排擠和害死了許多正直的大臣,先後暗殺了卿士爰騫,謀殺了大將軍季辛,解除了樂毅等將軍的官職。

在趙武靈王進攻中山國的時候,司馬憙和兒子司馬子期充當「帶路黨」,最終導致了中山國的滅亡。

那麼,中山國的滅亡和太史公司馬遷有什麼關係呢?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者,相中山。」

在趙國的司馬家族就是後來司馬懿的祖先,司馬遷自己說自己是秦國的司馬家族司馬錯的後代,問題出在最後一句話「其在衛者,相中山」,衛國並沒有姓司馬的人出任中山國的相國,司馬賙和司馬憙都是魏國人。「衛」「魏」雖為同音,但兩個國家地理位置上相去甚遠,弄錯的概率不大。

幾年前,一位名叫「玉壺九千」的大神在「天涯論壇」上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司馬遷實際上是司馬賙和司馬憙的後代!而司馬遷自己承認的另一個先祖司馬靳正是司馬憙的孫子。

中山國滅亡之後,司馬憙家族輾轉來到了秦國,他的孫子司馬靳從軍,聲名鵲起,成了殺神白起的副將,最後和白起一起被處死。

司馬遷以移花接木之術巧妙地把司馬靳說成是司馬錯的孫子,把自己的前輩世系依附在司馬錯的名下,藉以炫耀自己祖宗的威望,同時也掩蓋了自己真正的直系先祖、惡名遠揚的司馬憙。

事實上,司馬相如才是司馬錯的直系後代,因為司馬錯晚年就是定居蜀郡。

在司馬遷所處的時代,世人把家族名聲看得極為重要。如果司馬遷的先祖真的是司馬賙和司馬憙,那麼,他的先祖先有背叛魏國投靠中山國之舉,此為不忠;後有賣國求榮謀殺大臣等種種惡行,此為不義。有如此不忠不義的祖宗,後代子孫怎麼能抬得起頭呢?

大嘴比較認可「玉壺九千」的推測,因為,最起碼,司馬遷不為中山國單獨立傳的疑問迎刃而解了。

可以想見,司馬遷在面對中山國史的寫作時,面臨兩難。

寫中山國史不能不寫司馬氏,司馬氏是中山國的重臣,從中山桓王復國至中山國滅亡,中山國的歷史軌跡都離不開司馬氏,這讓他很為難。該如何去寫自己的祖宗呢?往臉上貼金固然不行,如實去寫就更不行!有辱祖宗不說,對自身和家人也極為不利,弄不好就會弄個身敗名裂,禍及子孫。

難言之隱,乾脆不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早的醫鬧事件引出一段救父佳話(八卦史記149)
八卦史記111:神秘的戰國第八雄
武廟72將系列:李勣 讓李世民割須合葯的純臣
八卦史記109:一個逆襲屌絲的惡趣味
八卦史記110:秦國最丑宰相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