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老照片:記錄抗戰時期的全民大撤退 場面十分壯觀!

歷史老照片:記錄抗戰時期的全民大撤退 場面十分壯觀!

日軍的炮火從中國東北打響,掀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遷徙潮。隨著侵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難民,越來越多難民遷入地成為難民遷出地。14年里,前方沒有目的地,後面卻有恐慌在追逐,國與民,在這片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失去了故鄉。

抗日戰爭時期究竟有多少難民?鑒於其情況複雜,迄今尚無準確的數字。有的資料估計近億或數千萬。據統計,僅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已達2000萬,到1938年7月受戰爭直接威脅的民眾超過1億人口。

抗戰時期難民遷徙,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九一八」事變以後,日軍佔領東北,大批難民湧入關內,達數十萬之眾。圖為1933年長城抗戰時,中國難民由山海關涌往河北秦皇島。

1937年8月淞滬會戰,日軍入侵上海,戰爭初期,每天約有3萬人離開上海,然而,當時上海的人口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到350多萬。這是因為,隨著上海市郊以及江蘇等地的相繼陷落,造成更多的人流離失所,而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上海居民和外地難民避難的場所。圖為大批難民從虹口、閘北地區經外白渡橋逃入租界時的情形。

租界當局對於這些無家可歸的難民,本欲拒之門外,但是,由於難民人多勢大,無法阻擋,只得將一些學校和公共場所騰出來,闢為臨時難民收容所。圖為上海,難民帶上他們所能帶走的東西,試圖進入公共租界避難。

隨著戰火不斷擴大,各地難民源源而來,租界當局也無力全部收容。來得比較晚的難民就只能在弄堂口、馬路旁人行道上棲身。圖為1937年11月,上海市民逃往租界地區。

華北難民的大批流亡是從1937年8月開始的。北平淪陷前兩三個星期,城內的一些有錢人家,便攜帶細軟舉家外遷。平津淪陷後,大批市民為躲避戰亂,或匿身附近農村,或遷居租界。更多的人扶老攜幼朝兩個方向逃難:從陸路遷徙的主要沿平漢和津浦鐵路,以武漢三鎮和上海為駐足之地;從海路則由天津直接乘輪船南下。

相比較而言,南方難民的遷徙情況比較複雜。難民多集中於各大城市,然後分別遷入西南各省。如華東諸省的難民,多隨國民政府西遷武漢,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又遷往四川等地。難民西遷大致形成三路:一路進入四川、陝西;一路進入貴州和雲南;一路進入廣西。

華南地區的難民遷徙,出現稍晚。東南沿海被日軍封鎖後,福建、廣東等地居民有的逃往山區和內地。廣州原有150萬人口,至1938年6月初「僅有五十餘萬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樂門 的精彩文章:

歷史舊照:法國人鏡頭中的新中國影像 姑娘竟如此開放!
這絕對是真事!揭秘史上最丟臉的死法 失去性命已經很可憐了,居然還被記載下來
揭秘!東北投靠日本的偽軍有多少?看看這個數字就知道了!
歷史黑鏡頭:揭示納粹德國戰犯們絞刑前與絞刑後的對比!
這支神秘部隊直接聽命於溥儀,日本人也忌憚三分!

TAG:歷史百樂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