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有選擇,沒有如果:與人生有關的戲

只有選擇,沒有如果:與人生有關的戲

這個夏天沒怎麼看戲。失眠一直沒有太大好轉,我覺得我現在的智商已經看不懂戲了。

有時候覺得,「荒誕劇」是個好用的東西,好像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這是一部荒誕劇」來解釋。有些東西你看不懂是因為它深刻,有些東西你看不懂是因為它空洞。

以前看戲不只是為了看戲,但是看後卻可以得到享受。現在看戲真的只是看戲,卻很少有想說的話了。

前幾天去看了一年前錯過的《月亮和六便士》。這部戲吸引我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原型是一位傳奇畫家。他活成了自己的英雄,同時也成了世俗眼光中的瘋子。

小說改編,故事就在那裡,本身已經很有魅力了,沒有太多發揮的必要。編劇和導演要做的是提煉內容,然後把這個故事講好。

舞美簡單夠用,沒有追求極簡也沒有追求華麗。舞台上,畫家和他人生中各個階段的當事人,邊演邊講,不緊不慢地將其一生勾勒出來。節奏大體是流暢和舒服的,很多時候我覺得像一部詩一樣,只是偶爾會有一些搞笑的段子和爛俗的梗突然出現,打破這種感受。逗樂的元素幾乎都是本土化的部分,其實我覺得並沒有存在的必要。當然,也無傷大雅,很多人會喜歡。我不喜歡,但我也笑了。

那天看完戲之後我寫下了兩句話:願你的所有選擇,都是你心之所向。為了活成自己,背叛世界又何妨。

第一句是這場戲開場的旁白,只是我把「心之所願」改成了「心之所向」。沒辦法,聽hiphop久了之後,對押韻有一種執念。

當然,也不全是為了押韻。因為在我看來,心之所「願」的事,可能包含被動接受的情形;而心之所「向」,才是無關乎他人意見的純粹個人選擇。

畫家原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過著受很多人艷羨的富足生活。但是他自己知道,這樣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他在麻木中按部就班走過了普通人會走的每一步。當他終於過上了世俗意義上的安穩生活,人到中年之際,有一天,他突然活明白了。就像那句話說的: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屬於天空。

其實畫家配不上這句正能量的雞湯。夢想的故事遠看起來浪漫美好,細看之下卻醜陋荒唐。他為了活成自己,背叛了原本擁有的一切:家庭,事業,朋友…

我被他吸引,卻也不希望在現實中遇到這樣的人。不過,與世上隨處可見的惡人不同,他的惡來源於:他眼裡只有夢想,沒有他人。所以他不以世俗的準則去約束自己的行為,對於由此給他人帶來的傷痛也漠不關心。他只遵從自己的夢想和動物本能行事,而非主觀的惡意。這也是他身上的惡可以被許多人同情甚至理解的原因。

我無意為他辯白,只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解釋他的行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只要他選擇走自己的路並為之負責。畫家願意為了藝術而拋棄情感和人性,同時也坦然接受所有的後果——從此窮困潦倒,最後近乎孤獨地死在一座遠離故鄉的小島上。

我覺得,像這樣的藝術家,在現實中更有可能的結局是生前無人欣賞,死後也不會被任何人記住,就像一隻沒有人會留意的螞蟻。而這位畫家只不過是世俗眼光中幸運的那一個,獲得了一些身後的名分。雖然對於他自己來說,人們認不認可,記不記得,他是不在乎的。當他畫完了自己想畫的東西,心滿意足死去的那一刻,他已經成功了。

在某一刻我想像他那樣活著,但也知道是不現實的。畢竟,他的冷血也許很多人可以做到,他的才華卻不是人人都有。

寫到這兒的時候發現,最近看的幾部戲,無論好壞,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在舞台上看盡別人的一生。這種感覺,很奇妙。

但是直到《家客》,才讓我終於想寫點什麼。

那天原本是飯局,被老鐵放了鴿子。不過我早就習慣成自然了,我慈父一般的耐心就是她培養起來的。

正好在美琪附近,就想淘場戲看看。路上還在心裡排練了一下砍價套路。到了劇場找到一黃牛,我的報價剛說出口,還沒來得及開始我「假裝走開」的表演,那黃牛就迫不及待地把票給我了。

看完的感受是:如願以償,值回票價。

因為觀看這樣的表演確實是享受。三位老藝術家的表演純熟細膩,跟細緻入微的台詞設計相得益彰,甚至膩到有些煩的程度。

看的時候我在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男人的慫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之所以用第二幕中的一點片面感受來概括這部戲,是因為這部戲在劇本方面並不能令人滿意。簡單來說,整部戲只保留第二幕,毫無違和感。

之前看宣傳文案的時候,時代與命運,人生的可能性,老一輩知識分子…這些關鍵詞是讓我期待的。然而,這部戲並沒有講好這些東西。

劇中以唐山大地震中失蹤的馬識途的不同選擇為初始設定,演繹了人生的三種不同的可能性。但是第一幕和第三幕,無論分量還是功能,都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看上去像是編劇選擇困難症,把所想的東西不加提煉地寫出來,而不知取捨。

如果真要探討人生的三種可能性的話,我認為首先三幕戲的分量要盡量均衡,才有對比性。其次,馬識途的選擇對人生的影響力,要起到關鍵的作用。很遺憾,這部戲並未做到。比如第三幕,基本上是贈品般的存在。作為前夫的馬識途,在1976那年選擇不回上海,還是選擇回上海後離婚,會讓女主的第二任丈夫的畫風如此不同嗎?或者說,這樣的處理只是為了讓前輩們展示一下多變的演技?

再說說劇中戲劇衝突的設定。樂隊的歌詞中一直在強調1976年,而實際上,劇中人物的命運,與時代變革的關聯並不緊密,更多的是由於個人的性格缺陷導致了錯誤的選擇。所以我才會說:男人的慫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雖然這並不是創作者想表達的。當然,也許是考慮到一些敏感因素,所以不想在某一方面深挖,但是不想深挖卻又一直強調,我就不能理解了。再加上過量瑣碎的生活場景沖淡了原本就沒有塑造到位的衝突,就好像一面本來就沒立穩的牆你還要多踹幾腳,以至於看著看著會忘了故事想講什麼,需要樂隊不時跳出來提醒你一下。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衝突,開始於第二幕中馬識途回訪前妻家庭的時候。妻子,丈夫,前夫,三人之間形成了一個尷尬的感情關係。本來這是一個可以好好打磨的地方,卻淪為了插科打諢耍貧嘴,後來家長里短三人和睦相處的喜劇,毫無重點。

至於「知識分子」這個刻畫對象,也只是停留在段子層面,所以我也不想多說了。

總體上,文案中提到的賣點在戲中都沒有表現好。就好像有些電影最精彩的內容都在預告片里放完了一樣。

不過,如果你把這部戲看作是一部關注當代老年人生存狀態的作品,就會覺得還不錯。

這麼一想,瞬間滿足了。這樣就挺好,要啥自行車。

其實看到舞台上在演別人的人生的時候,我常常會出神。他們的故事有時候離你很遠,有時候離你很近。你在劇場的幾十分鐘里看盡別人的一生,卻很難說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指導意義。

其實吧,看一場戲,感受到了,思考過了,就足夠了。不必指望得到太多。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把其中的好與壞,起與落,捷徑與彎路,統統走過了才算數。看別人的故事,怎麼能活明白自己的人生。

就這樣吧。

封面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笑不說話 的精彩文章:

TAG:笑笑不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