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閱讀三山

散文:閱讀三山

【作者簡介】蘆艷麗,網名麗人兒,內蒙古赤峰市人,喜歡詩詞,書法。筆墨怡心安雅靜,詩詞邀我任遨翔。詩詞作品在內蒙古詩詞學會微信平台,新悅詩會微信平台,《赤峰詩詞》《商韻儒風》發表。

散文:閱讀三山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清晨,大巴車披著霞光,行駛在通往敖漢古魯板蒿鄉的公路上。秋風送爽,心情怡然,道路兩側的風光盡收眼底。成熟的谷穗紅著臉,垂著頭,極速向後退著去,似乎怕採風團把它們截成素材灌入筆尖。穀子的這種低調作派讓人肅然起敬。

古魯板蒿系蒙古語,漢譯為「三座山」。清順治年間(1644~1661)建村,因此地附近有三座山,故得名。而後成立鄉政府,也冠用古魯板蒿的名字。三座山分別是位於西灣子村的蓮花山,位於孤山子村境內的二龍山,另一座是位於黃羊窪的敖包山。

當陽光把莊稼和樹葉上的露珠晒乾,我們來到蓮花山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山傲立在平展的土地上,形若蓮花,山周圍環繞著老哈河飄逸的鬍鬚,襯托著秋高暖陽。神奇的溫馨感,激發我的思路。

順著思路了解一下,蓮花山和敖漢蓮的歷史與傳說相合,「敖漢蓮是荷花的一種,又名熱河冷艷,已從原產地絕跡80餘年,目前主要盛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為清皇家園林三十六盛景之一。」《熱河志》載:「敖漢所產,較關內尤佳,山莊移植之。塞外地寒,草木多旱黃落,荷獨深秋尚開,木蘭回蹕時猶有開放者」。1741年,敖漢旗王府扎薩克羅郡王垂木丕勒向皇帝進貢,從此興盛於皇家園林。1943年日本侵略者侵佔熱河後,將「長虹飲練」填平改做靶場,敖漢蓮從此長眠湖底。1983年,山莊把靶場欲挖開改造魚池,然而魚沒有養活,沉睡了40年的敖漢蓮卻奇蹟般地重新綻放。

散文:閱讀三山

蓮花山位於古魯板蒿鄉西灣子村南,它不僅形似蓮花,更重要的是歷史上此地確有蓮花生長。據史料記載,康熙在巡訪敖漢的時路過此地,遠遠望見前面一山形似蓮花,於是即興近前觀看,熟料山前一水泡子里竟然有蓮花綻放,而且此處的荷花顏色濃艷,不是單瓣盛開,而是復瓣生長,在「北雁南飛,落露成霜」的晚秋時節仍爭芳鬥豔,康熙皇帝不禁龍顏大悅,隨將此山命名為蓮花山,同時命敖漢扎薩克羅郡王垂木丕勒進貢此蓮。當時用牛車拉了一個特大的水缸,將此蓮盛於其中,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方才送到河北承德,安置於避暑

山莊的荷塘里,皇帝把此蓮命名為「敖漢蓮」,並把它作為大清皇家園林三十六景之一。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對「敖漢蓮」仍情有獨鍾,並親自為「敖漢蓮」賦詩一首:

芙蓉出水塞垣開,秋浦偏看霞錦栽。

十大誰誠分玉井,靈根真自敖漢來。

讀著詩中的平平仄仄,車慢慢停下來,依次下車的作家們,略感有些禪意悠悠,蓮花素來與佛緣密不可分。此處落腳的是西灣子村,安靜的村落里花開正艷。村部前的廣場寬敞平坦,鋪著地磚,廣場中央立著一塊巨石,「蓮花山」三個蒼勁的大字格外醒目,噴泉把水柱高高揚起,在圓形的水池中,果然開著幾朵蓮花。村子的西頭有村民們休閑的健身房,棋牌室和書香味很濃的閱覽室。站在廣場掃描村落,清一色的磚瓦房,乳白色的院牆,院里的果樹碩果累累,一畦畦的蔬菜剛剛澆過水,水靈抖擻,憑直覺這是個富裕的村子。

鄉長邵建國介紹,在古魯板蒿鄉十一個行政村中,西灣子村是最富裕的。這裡的村民勤勞充滿智慧,他們種植的煙葉遠近聞名,遠處望去墨綠的煙葉宛如舒展的青蓮,依我看更像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據村支書介紹,西灣村的土地得益老哈河的潤澤,土地肥沃,適合種植高產農作物和經濟作物,這個村有全鄉最富的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靠大戶引領村裡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每年用工用人三百萬元左右,本地村民不需要外出打工。兩千二百多人的村莊,人均收入一萬多元。富裕起來的西灣子村令人側目。

散文:閱讀三山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了二龍山。說起二龍山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據說哪吒三太子,經常去四海玩耍,結交了兩個龍孫,平日一起穿天入地,呼風喚雨,到處惹是生非。一天,他們一同來到這座小山遊玩採摘,喝了老哈河的清澈泉水,香甜可口,綠色的山巒一望無際,藍天里的白雲像飛奔的駿馬,於是這兩條龍不想回到東海、西海,安居此山,故此稱二龍山。」神話傳說有虛構的成分,倘若真有二龍,他們似乎也忘卻了呼風喚雨的功能,不爭的事實是二龍山下多數村莊缺水,這是否是二龍的失責或是懶政?

大巴車緩慢的打開車門,一排排公建房矗立在眼前,看到這些排列整齊的民宅方陣,這就是二龍山腳下孤山子移民新村。白色的牆體托起紅色的瓦鋼,大小統一的院落里,有廂房,廁所,羊圈,豬舍,車庫等,還有菜畦和果樹,寬敞的新房窗明几淨。院外有讀書室,有文化廣場,娛樂場地,排水,防火工程等設施齊全。移居這裡的新村地理環境優越,居住地是在綠地平川之上,硬化道路兩邊種植金葉榆三百多株,新疆楊七百多株,還有滿頭榆兩千七百多株,這些樹木都彰顯出新村的安逸。在那秋波蕩漾的田野中,金色的向日葵仰著笑臉,迎接著前來採風的客人。

據鄉扶貧辦主任王曉軍介紹,移民新村從破土動工到建成入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孤山子村,焦家營子,邢家營子,中葦子溝,小上溝,南苑,南窪六個自然村移遷到此,與城市的棚戶區改造相類似。這些村落以前位於山區地帶,溝壑縱橫,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群眾居住分散,吃水,行路,看病都是難事,造成多數家庭貧困,移民無疑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捷徑。通過農村美麗鄉村建設和國家精準扶貧,鄉黨委政府決定對生產生活條件差的六個村整體移民搬遷。移民新村比照城鎮化的標準進行規劃,水電路齊備,家家安裝自來水,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居住條件。還建立二十套幸福大院,幸福大院是集中收留孤寡老人,做到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歸。一百三十八戶村民陸續入住,徹底改變了以前居住危房的後顧之憂。拆遷遺址建起了養殖配套房發展肉驢養殖,集中為養羊大戶建立了養殖小區,開闢了魚塘,種植採摘園,發展鄉村旅遊,開設農家院。曾經落魄的山村,喬遷新居後,變成了魚米之鄉。

散文:閱讀三山

站在村頭遙望二龍山,綠靄蔥蔥,靜卧的龍身似乎在涌動,修建節水滴灌的梯田已經完成,沉甸甸的谷穗彎腰致敬,這裡的梯田隨著山勢的起伏,錯落有致,彷彿藝術家描繪的油彩畫,層層疊疊,景色宜人,二龍山下的居民掀開美麗鄉村第一頁。

離開二龍山,該去拜訪敖包山了。

俗話說山路十八彎,盤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通天的雲梯展現在面前。山路兩旁有紫色的狗娃花,藍色的鴿子花,粉紅色的喇叭花,色彩紛呈,散發出醉人的芳香。我們徒步爬到山頂,芳草萋萋,綠波蕩漾,彷彿那首《敖包相會》隨著風的笑聲闖入耳畔。這就是古魯板蒿最高的一個山頭敖包山。

我們站在山頂俯視遠方,綠色的原野一望無際,山坡上聳立著一排排的風力發電塔架,風車獵獵,旋轉的羽翼劃破宇宙的空間,黃羊窪振翅欲飛。淺秋的風輕捻著老哈河那潔白的鬍鬚,若即若飄。白色蕎麥花剝開黒籽,谷穗沉的不想抬頭,漸濃的秋色盡致淋漓,此時的黃羊窪絕對是塗滿生命色彩的大自然美景。

古鄉的土地上承載著歷史。明代時期,黃羊窪是一片廣袤的草原,野生動物品種繁多,最常見的就是黃羊。說到黃羊,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據說一個小姑娘隨著爸爸來到黃羊窪,發現草叢裡有一隻睡熟的小黃羊,腦門上有一個綠色草型的標記,小姑娘甚是喜歡,於是就抱在懷裡欣賞,看著看著,小黃羊一蹬腿,脫離小姑娘懷抱,踩著草尖飛跑,小姑娘沒有看清,那隻小黃羊就不知去向,無影無蹤。小姑娘回到家念念不忘,夢見那隻小黃羊。有一天獨自一人來到窪里,尋找這隻小黃羊,儘管成群結隊的黃羊像雲像風一樣從她眼前掠過,可她怎麼也沒找到那只有綠草標誌的小黃羊!天漸漸的黑了,小姑娘迷路了,驚駭地哭了,正在這時小黃羊出現在眼前,小姑娘看見小黃羊,就高興起來,跟著小黃羊後面,走著走著小黃羊把小姑娘領到已掌燈的家中。小姑娘很想抱抱它,可小黃羊卻神秘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現如今生態還原了黃羊窪,雖然沒有了黃羊,但是綠色如茵,在秋日的陽光下,金葉榆也鬥豔爭輝。溫家寶先後兩次視察敖漢旗,就站在敖包山頂上,環視「黃羊窪牧場防護林」的生態建設,考察古魯板蒿植樹造林,稱讚他們把昔日的滾滾黃沙改變成「綠色長城」。

敖包山周圍蒙漢雜居,民風淳樸,附近的村民每年都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活動。農曆五月十三,天色微明,村民們從四面八方雲集趕來,敖包山樹枝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布條和紙旗,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祭台上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祭敖包時,古時候由薩滿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則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念經。牧民都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黃羊在成群結隊地駐足觀看。祭祀結束,黃羊隨著人流一同散去。

這三座有靈氣的山成為支點,撐起古魯板蒿這片富庶神奇的土地,這裡盛產的黃金小米、養生蕎面、野生河魚和胭脂稻都是聞名遐邇的土特產,與華夏第一村和陶人祖神一樣,成為敖漢的名片。時間如流水,兩天的採風匆匆而過,我仍覺得三座山下有閱讀不盡的故事,依依不捨之際,想起詞作家王相東新作《我在古魯板蒿等你》這首歌,唱出了古魯板蒿山美水美人更美。美妙的歌聲令人陶醉,思緒在歌聲里飛揚。

古魯板蒿,你等我吧,我還會再來的。

散文:閱讀三山

(圖片來自於網路)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小說:酒店奇案(十一)
散文:一盞難忘的燈
小說:情書(上)
散文:挖蒜的阿莫
小說:酒店奇案(十)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