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乳製品巨頭甩掉醜聞包袱大舉併購,股價或許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中國乳製品巨頭甩掉醜聞包袱大舉併購,股價或許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毒奶粉」事件曾在中國乳製品行業掀起軒然大波,時隔10年,投資者認為押注業內前幾大巨頭已不再危險。

伊利和蒙牛股價此前雙雙創下歷史高位,這要得益於它們在海外大舉尋覓收購以圖加強奶源供應。另外,通過向高端酸奶及嬰幼兒配方奶粉等利潤更豐厚的業務領域側重,這兩家實際上的雙寡頭盈利前景十分樂觀,同樣也構成了利好。

中國乳製品需求料在五年後增長37%至760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乳製品市場。面對這樣的前景,股價可能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香頌資本(Chanson & Co)駐北京董事沈萌稱,實際上,這些股票已經成為可以遮風避雨的藍籌股,而且考慮到政府的支持以及企業自身雄心勃勃的收購策略,它們的增長將獲得持續的發展勢頭。

在伊利與蒙牛鞏固行業地位的過程中,兼并國內較小的競爭對手,以及在海外收購上游供應,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這兩家公司合計佔有中國乳製品市場44%的份額。排名第三的光明食品市場佔有率遠遠落後於這兩家公司,僅佔據4.8%的市場份額。

自2014年以來,蒙牛投入了大約20億美元用於境內收購,伊利則集中精力向利潤率更高的產品轉型,並加大在全國範圍的市場營銷力度。如今,焦點轉向了海外:兩公司均在競標澳大利亞最大的乳製品生產商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 Co.,含債務在內的交易估值可能超過10億澳元(7.84億美元)。

伊利與蒙牛均手握大量現金--截至2016年末合計持有235億元人民幣(36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毛利率成功突破30%大關。

在海通國際分析師王勇看來,這意味著伊利與蒙牛已經從農業與代工生產企業的行列,一躍成為了利潤率媲美達能和雀巢等名牌企業的卓越品牌。

王勇稱,在食品飲料行業,若一家企業毛利率超過30%、35%,就意味著它不再僅僅是生產企業,而是擁有極高附加值的品牌。

伊利和蒙牛股價均在過去12個月漲逾40%,遠超上證綜指11%和恒生指數24%的漲幅。

儘管如此,28倍市盈率讓伊利看上去仍被低估,這個水平不僅低於國內消費板塊市盈率均值,也遠低於亞太新興市場同板塊39倍的平均水平。

彭博彙總數據顯示,伊利評級為26個買入,兩個持有,無賣出;蒙牛為23個買入,四個持有。

本文來自Bloomberg,原文標題Hunting for Acquisitions, China Dairy Giants Shake Off Scand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阿里雲多款產品降價;貨拉拉完成1億美元融資;風控領域出獨角獸
豐厚資本發布最新投資戰略,要專註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投文體和消費
Windows手機已死,戒網戒手機只為大腦不被挾持
全球前20遊戲公司收入近400億美元,騰訊、網易、完美世界憑什麼入圍?
手機廠商一窩蜂押注「全面屏手機」,這真的有必要嗎?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