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校集中銷毀學生手機:砸的是手機,碎的是孩子的心

學校集中銷毀學生手機:砸的是手機,碎的是孩子的心


作者 | 綠林好菡



01



最近,一中學

「集中銷毀學生手機」

的事件火了。




河南某中學,因擔心玩手機耽誤學習,


規定學生帶手機到學校就要交給老師,


否則一旦發現就要銷毀。




於是校方收繳了幾十部「違規」手機集中銷毀,


一部分用鎚子砸碎,一部分扔進水桶,


還組織師生「觀禮」,希望學生引以為戒。





而且報道中強調,


「這些孩子的家長們都很配合,


覺得是為學生好。」




事件一出,立即引發熱議。


許多網友評論表示,


「雖然有點極端,但老師也是為了學生好」


可是,事件中的學生們,真的「好」嗎?







視頻畫面中,孩子們顯然「不領情」。


看著心愛的手機被銷毀,


他們滿臉沮喪低頭不語,默默地站在一邊,


身體語言寫滿抵觸和憤怒。


雖然心裡不滿,卻不敢說出來。




他們心裡一定滿是不平:

玩手機有什麼錯嗎?


難道玩手機,就成了「壞孩子」?




02




和許多爸爸媽媽一樣,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我心中也難免有些擔憂,


可是,明令禁止真的有用嗎?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各種「閑書」


我媽對我各種圍追堵截。


採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打罵、撕書、


關小黑屋,

不給生活費,


甚至威脅要斷絕母女關係。




為了不被她發現,我就躲著被窩打手電筒看,


導致近視眼度數蹭蹭長到1000度,


居然「偷偷」看完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全部小說。







考上大學後,去外地上學,


媽媽終於管不到我了。


我一下變得有閑、有錢、有自由,


徹底放縱自己

,淪陷於學校門口的租書店,


天天看瑪麗蘇霸道總裁文,


整個人像「吸毒」少年,眼神渙散,反應遲鈍,


每天幻想總裁來愛我,過了極其頹廢的半年。


 


現在想想,那種脫韁式的放縱,


和之前媽媽的嚴厲禁止有很大的關係。


就像面對一直被嚴禁打開的潘多拉盒子,


一旦有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就打開。







心理學上有一個

禁果效應



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是充滿了誘惑;


越是想捂住的消息,越能激起人們的窺探。




單方面的禁止,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媽媽越不讓玩,孩子就越想玩。


手機砸了,可以去借;家裡不讓玩,去外面玩。


「銷毀手機孩子就不玩了」,


不過是大人們一廂情願地掩耳盜鈴。



03



強制的教育,不但奪不下手機,


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內心,


影響孩子的人格、行為發展。




粗暴管教的行為,


會給孩子一個特別不好的示範:


可以用暴力打壓的方式,


來迅速達成自己的意願。


 


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



兒童通過觀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


獲得社會行為。


觀察結果會進一步轉化成模仿行為。




父母怎麼說話,怎麼處事,


全落在孩子眼中,他會學習和模仿。




父母今天「用強」來達成目標。


孩子很可能也會有樣學樣,


「用強」來滿足自我需求。




前幾天江蘇就發生這樣一起事件。


12歲小男孩自己弄壞物品,讓媽媽替他賠償。


被媽媽責怪後,他憤怒地掐住媽媽的脖子,


像野獸一樣怒吼。






後來,這位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引導孩子,


反而在餐廳與孩子打了起來,一直纏鬥到後排。


這個孩子如此易怒,還有暴力傾向,


和他媽媽的教養方式不無關係。




粗暴的管教行為,


不僅會損傷孩子對家長的親密和信任,


自己暴怒的樣子,還是給孩子的糟糕示範。


這些不恰當的行為,逐漸被孩子學習,


內化成了他的行為模式。


 


當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才痛苦地發現:


孩子簡直是捉妖塔里的妖精,


妖力越來越強大,自己再也鎮不住了,


一個混世小魔王橫空出世了。



04



當孩子愛上手機、網路、遊戲,


爸爸媽媽們一顆顆愛孩子的心就懸了起來,


害怕影響學習,害怕孩子誤入歧途。


但是,與其粗暴禁止,不如好好地想想:


孩子為什麼會痴迷於玩手機?

1. 孩子除了玩手機,還有別的能玩嗎?




我曾經問過身邊的孩子,


你為什麼總是拿著手機不放,


他回答,

「因為除了手機,沒別的可玩。」


 


我們大人也有這樣的體會:


忙的時候,玩得嗨時,想不起玩手機,


而無聊時,就拿起手機刷朋友圈、玩遊戲,


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如果現實中沒有精彩的事物,豐富的興趣,


孩子的精神世界就會「空虛寂寞」,


會更容易去虛擬空間中尋找精神寄託。


 


孩子旺盛的精力,如果不能用在美好的事物上:


比如有趣的探索,積極的興趣愛好,


豐富的娛樂活動,小夥伴優質的互動……


就會被手機、電視、遊戲……消耗掉。

2. 除了手機,有沒有人可以陪伴他?


 



大家記得《變形計》里的陳新穎嗎?


他在去鄉下和農村女孩交換人生前,


是個嚴重的問題少年。


他沉迷於遊戲,媽媽叫他吃飯,打擾了遊戲,


他就把飯潑到地上,還讓媽媽滾。







陳新穎為什麼這樣?


和他的家庭教育分不開。




父母離婚後,他跟著媽媽生活,


可是媽媽每天忙著工作,只管給錢,


還禁止他見爸爸和奶奶,


除了手機,還有誰能陪他?


他為了逃避現實,才選擇躲進遊戲,


在虛擬世界尋找陪伴和寄託。







可是當夜深人靜時,他卻說了一句:


「特別想媽媽。」


這句話從「網癮少年」口中說出,真是特別扎心,


原來媽媽的愛和陪伴,


才是孩子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



05



那些興趣豐富,


生活在充滿愛和自由家庭中的孩子,


也會玩手機、遊戲


這是正常的社交和娛樂需求,


根本不需要禁止,我們要做的是正確引導,


並藉此機會培養孩子的

自制力

才是關鍵。



1. 把決定權交給孩子,相信他。




手機能不能玩?讓孩子來決定。


很多家長趕緊搖頭:


那可不行,孩子沒有辨別力、自制力。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通情達理。






 


金星有一期講「小學生玩王者榮耀」的節目,


隨機訪談一些孩子。


大部分孩子,對遊戲態度「很理性」:




有個小男孩說:


「作業都寫不完,哪有空玩王者榮耀?」


更多孩子的態度是:


「稍微玩一會,為了和同學們能聊到一起。」




一個學霸范小姑娘,甚至老成地表態:


「我不喜歡玩,它都把歷史背景全改掉了。」







我們往往是看到媒體報道的極端案例,


就開始用最壞的情形嚇唬自己,


看到孩子玩手機、遊戲,就緊張過度,


想把「不良種子」扼殺在萌芽中,


卻激起孩子的抵觸心。




給孩子們放權,讓他自己學會把握尺度,


並進一步自己找到平衡的技巧,


這才是成長的真正驅動力。




2. 約定簡單的規則,堅定地執行。




爸媽要態度堅定地和孩子約定規則:


什麼條件下可以玩,什麼時間玩,能玩多久……




堅定不是強硬。




強硬

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


這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和不合作。


堅定

是告訴孩子你的底線在哪裡:


如果不遵守約定,你會做什麼?




比如和孩子商量好中午吃米飯,


做好之後孩子又不想吃米飯了。


他有權利不吃,


但是媽媽也不會為他再去煮麵條。


堅定的態度會讓孩子們明白,


撒嬌或者撒潑都沒有用。


 


3. 及時反饋,肯定孩子的進步。



人類的天性就是希望:付出努力即刻見效。


對於孩子,更要及時肯定他的每一點進步,


讓他「嘗到甜頭」,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我家孩子現在5歲,


如果他能按我們約定好的,


只玩15分鐘手機,


我們就會鄭重其事的在牆上貼一朵小紅花。




他每次都非常驕傲地指著一排小紅花說,


「媽媽,我是不是很棒呀!」


我就配合地豎起大拇指點贊,擁抱他,


告訴他「你真的是好棒呀!媽媽真為你驕傲。」


孩子會很有成就感,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自制力。








爸爸媽媽們,請一定相信這小小的人兒,


他身體里蘊藏著無限的能量。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是壞孩子。


每一個小傢伙的內心裡,


都非常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和欣賞。




請像孩子信任媽媽一樣,


堅定地相信他們

能分清輕重緩急的排序,


能處理好學習和娛樂的關係。


給他一個自由的空間,


剩下的,孩子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綠林好菡,

多家平台專欄作者,廣告人,兒童插畫師,專註兒童啟蒙早教十年,致力於兒童興趣潛能開發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親愛的孩子,快樂是我最想教給你的事
開團 | 有了這倆寶貝,0基礎都能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
為什麼你又忙又累,還不被理解?
告訴孩子:說話直,真的不是什麼優點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