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琵琶,擁有兩千年歷史的詩意樂器,因為她讓全世界為之驚艷

琵琶,擁有兩千年歷史的詩意樂器,因為她讓全世界為之驚艷

琴碎一聲震世界

2013年6月,在一架美國航空公司的飛機上,突然一聲響亮的碎裂聲驚動了所有乘客。因為一位空姐的失手,吳蠻的琵琶從行李架上跌落,琴頸折斷,碎成好幾塊。

當時琵琶的主人吳蠻的心彷彿也碎了。她跪在地上,撫摩著這件跟隨了她17年之久的心愛樂器。

然而,當時機組成員及航空公司完全不以為然——樂器?不就是有幾根鐵絲的會發聲音的木頭塊么。而對於吳蠻來說,它可是她整個生命啊!

這一年,吳蠻剛被《美國音樂》雜誌評為全美年度演奏家,這是這本雜誌七十多年來首次把獎發給古典音樂範圍之外的演奏家。

那一天,吳蠻正從聖地亞哥飛往費城,在那裡,她要加入克羅諾斯四重奏樂團在國際藝術節的演出,這是一個有四五萬觀眾參與的夏季室外大型音樂會。

面對渾身顫抖的吳蠻,美國空姐既沒有道歉,也沒有回答,板著一張沒有表情的臉,只是後來嘟囔了一句:「櫃櫥放不下琴」。

吳蠻當時就把摔斷的琴照了相,留作證據,然後抱著琴下了飛機。理性的琴吳蠻並未對此動怒,她眼下需要冷靜思考:第一,怎樣解決幾小時後的演出;第二,如何與美航交涉;第三,怎樣讓無知的美國空姐及航空公司認識到琵琶這把特殊樂器的音樂價值及文化尊嚴。

當時被空姐損壞的琵琶

最後,吳蠻用借來的琵琶順利完成了演出,她把當天摔碎的琵琶照片放在網上的同時,克羅諾斯四重奏樂團也轉發了這一消息:「吳蠻珍貴的琵琶被空姐摔壞了,這正是所有器樂演奏家一向最恐懼的噩夢,而這位空姐居然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說。我們且看美航如何來處理破碎的琵琶和吳蠻破碎的心吧!」

這個消息馬上在網路上迅速傳播,次日出現在全美各地的報紙首頁,同時登出破碎琵琶的彩色相片。《紐約時報》三次訪問吳蠻,作了專欄報告,《美國音樂》雜誌的律師代表吳蠻與美航談判。

最終,傲慢的美航向吳蠻真誠地賠禮道歉,並賠償了一把全新製作的琵琶,還送吳蠻回中國兩次與制琴的師傅商談。選擇木料、監督製作……又經半年的時間,吳蠻帶著她的新琵琶重新出現在舞台上。

帶著七把樂器,她登上了去美國的飛機

吳蠻,何許人也?

日本指揮家大山平一郎說:「吳蠻在琵琶演奏上的成就,就像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一樣。」

美國媒體則評論吳蠻:「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琵琶因為她而不再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好奇樂器。」

吳蠻人生的一半光陰在中國,一半時間在美國。她出生在水鄉杭州,柔和溫婉,父母給她取單名「蠻」字,希望她性格上能強一點。

或許是名字帶來的好運,吳蠻在音樂道路上走得順風順水。9歲開始學音樂,吳蠻手邊有一大堆民族樂器,她全都學會了。4年後,她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從杭州考到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文化部給她發電報,讓她準備去首都體育館參加表演,全國現場直播。那時候即便是在杭州,一棟居民樓里也只有一台電視。她的父母從沒想到這個女孩能坐上飛機去北京。

更讓父母沒想到的是,抱著一把琵琶,吳蠻去了更遠的地方。

1990年,吳蠻拿到了中央音樂學院的碩士文憑,是琵琶演奏家中的頭一個。那時候,她已經在國內奪得了明月演奏大賽琵琶組的冠軍,是全國最受關注的琵琶演奏家。留校任教,拿著已經比父親還要高的工資。然而二十多歲的她似乎一眼望到了人生的盡頭,身邊學西洋樂的同學一個個出國深造,陌生的環境像一本探險小說,向她招手。她轉念一想,為什麼學傳統樂器的就不能出去?

帶上兩把琵琶、中阮、柳琴、古箏、古琴和揚琴,二十多歲的吳蠻登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在當時,一個人帶那麼多樂器出國是需要找熟人的。吳蠻帶著這些樂器,就像帶著一項未知的選擇題。

一把琵琶震天下

吳蠻少年在國內得志,出國後便體會了無人相識的寂寞。當時中美文化交流很有限,美國人根本不知道琵琶是一件什麼樂器。1990年代初,吳蠻在台上演奏琵琶,美國的報紙無法從音樂的角度進行評論,只能稱讚這個女孩穿著旗袍在台上演奏,挺美的。

吳蠻與馬友友在白宮合照紀念

吳蠻並不因此而懊惱。那幾年裡,她不計較名利,不在乎場合,只要有演奏機會,抱上琵琶就登台。她還記得,第一次演奏是在一座教堂里,觀眾看到這件樂器,覺得新鮮,態度也很熱情。當她拿著50美金的報酬離開,人們很快就忘了她和她的琵琶。

1992年,吳蠻與弦樂四重奏合作現代作品《魂》,算是她美國生涯的轉折點。全場觀眾起立鼓掌的場面讓她意識到,琵琶不能局限在過去的傳統領域,而是要與不同樂器、不同國家的音樂人合作。

於是吳蠻開始和諸多知名音樂團體合作,許多作曲家都為她譜寫了琵琶作品。在美國一晃二十多年,越來越多的異鄉人知道了這件寄託著中國文人性格的傳統樂器。

1998年,當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萌生組建絲綢之路樂團( Silk Road Ensemble)的想法之時,無數的人向他推薦吳蠻。琵琶經由絲綢之路從中亞傳到中國,是最契合樂團立意的樂器之一。馬友友後來感嘆:「沒有吳蠻,絲路計劃會是一條褪了色的絲帶。」

馬友友在絲綢之路樂團演出

2000年,絲綢之路樂團迎來了來自25個國家的70餘位藝術家和作曲家。這個跨越了國籍、文化的音樂計劃,被《波士頓環球報》譽為「流動的沒有牆壁的音樂實驗室」。

在美國的27年,吳蠻先是在音樂界里,讓大家有了概念,開始讓大家知道她的名字。就這樣,一年要趕上百場演出,能呆在家的時間也不過兩個禮拜。時至今日,即便不穿旗袍,只要她抱著琵琶往台前一坐,就能迎來無數的掌聲。

絲綢路上的音樂女神

2017年2月,絲綢之路樂團的《歌詠鄉愁》(Sing Me Home)獲得格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這是絲綢之路樂團贏得的第二個格萊美獎。

專輯《歌詠鄉愁》和紀錄片《陌生人的音樂》(The Music Of Strangers)一同問世。在紀錄片里,鏡頭跟隨著吳蠻的腳步來到了加州聖迭戈的琴行。店員挑著效果器,吳蠻用琵琶彈奏起搖滾樂隊黑色安息日的名曲《鐵人》(Iron Man),她的兒子用手機記錄下這一幕。

鏡頭也跟著她來到了陝西,她與華陰老腔的民間藝人一起切磋,並把「中國最老的搖滾樂」帶到紐約。

回到北京的中央音樂校園裡,吳蠻又是那個找回記憶的小女孩,就在這個音樂廳里,吳蠻母校的樂團第一次和小提琴大師艾薩克·斯特恩合作。

「作為音樂家,你要站在舞台上,用演奏與觀眾交流。」吳蠻一直記著小提琴家斯特恩在中央音樂學院講座上說的這句話,這刺激著她渴望闖蕩的願望,也鼓勵著她,去做一個純粹的音樂家。

是的,人生從未設限,除非你給自己製造障礙。

絲綢之路琵琶行

── 音樂女神吳蠻的絲路樂語

── 吳蠻是當今公共表演最優雅的音樂家之一。

沒有她,馬友友的「絲綢之路音樂計劃」

將是一條褪了色的絲帶。

演出時間:2017年10月15日(周日)14:30

地點: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

主講:吳蠻(琵琶演奏家) 訪談:趙麟

(現場將進行新書籤售)

文字為物道特邀作者「水母」編輯,圖片來源於「吳蠻」授權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秋收,曾被中國人視若生命,城裡人難以體會這種豐收的喜悅
中國最美的秋天,在這個600年歷史的深山懸崖古村落里
為什麼古代人對鴻雁情有獨鍾?
當古人失眠的時候,詩意就來了
曾被古人認為抵萬金的家書如今卻銷聲匿跡,每封讀起來都催人淚下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