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醫療人工智慧大牛為什麼開始願意回國了?

這些醫療人工智慧大牛為什麼開始願意回國了?

編者按

隨著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大放異彩,類似沈定剛這樣的頂級AI人才開始成為醫療行業企業新寵,國外迴流、緊缺搶手、重金延聘成為這些人身上的關鍵詞。

全文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如果本文對您有任何啟發,歡迎點擊文末評論

9月份宣布完成33.33億元行業最大單筆融資的消息後,國產醫療大器械的龍頭聯影醫療沒有吝嗇花錢的腳步。

10月12日,聯影醫療宣布注資3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家人工智慧子公司,醫療人工智慧領域國際學術權威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AIMBE Fellow)沈定剛將成為聯影人工智慧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隨著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大放異彩,類似沈定剛這樣的頂級AI人才開始成為醫療行業企業新寵,國外迴流、緊缺搶手、重金延聘成為這些人身上的關鍵詞。

得人才者得天下,大神級AI專家何方人物?

在醫學圖像分析和計算機視覺領域,沈定剛的大名幾乎無人不曉。

沈定剛 圖片來源:其在UNC的個人主頁

作為一個從事醫學圖像分析與人工智慧研究近20年的學界大牛,他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700多篇文章,其中不乏Cell、PNAS、NeuroImage這類頂級期刊。其論文被引用次數高達2萬多次,H指數高達75(根據科學網2016年的統計,中國大陸地區H指數>75的科學家一共只有79人)。另外他開發的圖像配准系統(HAMMER)和大數據分析等系統共獲得了近4萬次下載,曾被諸如哈佛醫學院、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微軟、飛利浦、西門子等多家著名醫院、頂尖高校、科技公司引用,這個HAMMER圖像配准方法還讓他獲得了2006年的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最佳論文。

從沈定剛在UNC的主頁(http://www.unc.edu/~dgshen/)上可以看到,他不僅擔任著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放射學系、醫學影像中心、計算機系、生物醫學工程系的教授,同時還是影像信息中心主任,圖像顯示、增強與分析實驗室(IDEA)主任,也是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資深會員。

2012年,沈定剛就入選了中國國家千人計劃,還在今年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的會士,原因是其在醫學圖像分析領域的傑出貢獻。

沈定剛的經歷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人在人工智慧特別是醫療人工智慧領域的地位。

他們為什麼回國?

2016年,美國白宮發布的《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報告中提到,從2013年到2015年,SCI收錄的人工智慧方向的論文里,涉及「深度學習」的論文數量增長了約6倍。報告同時不無憂慮地提到,「如果按照文章數量統計,美國已經不再是世界第一了。」

白宮《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報告對中國在深度學習方面科研能力相當重視。

美國的憂慮並不是空穴來風。在SCI的統計數字中,中國在深度學習方面的論文發表數量以及論文引用量均在2014年實現對美國的反超,並大幅度領先其他國家,居於領跑者的地位。華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精英正在撼動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並逐漸獲得了世界的肯定。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同樣如此。微軟AI首席科學家鄧立、西門子矽谷立異中心總經理徐晨陽、西門子醫療技術中心首席圖象分析專家周少華、平安科技公司數據平台部總經理肖京等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今年早些時候,領英(Linkedin)與IBM聯合發布了一份《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三年間,通過領英平台發布的AI職位數量從2014年的5萬飆升至2016年的44萬,增長近8倍。領英上圍繞AI話題的文章分享增長率是平台均值的10倍。領英大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超過190萬,雖然美國的人才總數超過85萬,依然高居榜首,但中國的人工智慧領域專業人才總數也超過了5萬人,排在全球第7位,這其中,從事醫療行業的約佔十分之一。

隨著BAT等中國科技企業在互聯網大潮中脫穎而出,越來越多的類似沈定剛這樣的海外華人AI精英開始嘗試回國發展。據領英的報告,目前中國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AI從業者佔比為9%。其中美國是AI人才迴流的第一大國,佔比超過四成,而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是歸國AI人才的第一來源國。

動脈網曾統計國內47名醫療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的CTO或者首席科學家的背景,發現有30名都在國外或者中國的香港、台灣進修過,佔比高達63.8%,從另一方面說,這些人目前都在國內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這當然與行業的「多金」有關。領英的報告認為,「許多中國企業坐擁海量數據和充沛資金,一旦出現新的風口,他們就會一擁而上,人工智慧無疑是一個良機。投行與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出場勝過,更會促進他們資金的投入。」

的確,作為「未來的投資」,醫療人工智慧的「燒錢」自然必不可少。動輒百萬年薪的背後是對未來行業領導者的角逐。聯影在拿到33.33億人民幣融資後的第一個重大舉措就是布局人工智慧,這也無疑向外界傳達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在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其已經準備好搶佔賽道。

不獨是聯影。今年九月,另外一家國產醫療器械巨頭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也透露,「最近我們在策劃成立一個醫療健康的人工智慧研究院,作為東軟在大健康領域重點投入的一個方向。」

但不僅僅是錢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當前不少迴流國內的醫療AI人才,看重的並不僅僅是錢。相當多的人才看重的是中國落地醫療AI的場景、投放渠道和學術氛圍。

沈定剛在解釋加盟聯影的原因是就說到,「聯影的核心優勢是『數據+落地場景』。通過聯影的全線醫學影像及放療產品、覆蓋全國各地的聯影智慧醫療影像雲和影像中心,我們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海量、專業和優質的數據,來『哺育』我們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反過來,當我們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訓練完成以後,上述的設備、智慧醫療雲、影像中心又是智能演算法的天然落地場景和投放渠道。」

聯影方面透露,沈定剛在UNC的實驗室仍會繼續保留,這也意味著實驗室里幾十人的精英團隊和大量研究生都有可能在將來陸續為聯影增添戰力。

今年以來,醫企合作、校企合作打造醫療AI研究機構已經成為流行。在10月14日剛剛結束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健康宣布與浙大一附院共同申報的「醫學人工智慧浙江省實驗室」已經獲得了浙江省發改委的初步批准,將很快落地杭州。更早些時候,互聯網醫療公司微醫集團向浙大捐贈一億元人民幣,成立睿醫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在臨床大數據、影像學和基因組學上的醫學人工智慧共性關鍵技術。

沈定剛認為國內醫療AI的基礎學術力量非常好。「我注意到國內的很多學生有激情、好學、刻苦;所以在一個有經驗的團隊的帶領下,他們會取得完全不遜色於歐美頂級名校學生的成就。例如,現在國內高校、醫院和公司里有近100人在我的實驗室訓練過,他們都能在短短的(1-2年)時間裡取得很好的成果;基本上每人都能在頂級會議或期刊上發表文章,回到高校的很多能在回來的第二年就拿到國家自然科學資金項目。所以,我們熱切地希望有激情、好學的學生能加入我們,一起實現醫療AI的夢想。」

這也驗證了領英報告反映的一個趨勢:截至2016年,中國有10%左右的人工智慧領域從業者曾經在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過,其中超過一半人在之後流入企業。

醫生慌不慌?

有狂歡也有恐懼。

領英報告顯示,針對「人會不會被AI取代」的話題,職場人喜憂參半:51%的職場人認為AI會在未來為職場人賦能、使工作更高效;45%則認為AI會帶來威脅,將其視為「假想敵」,其中有近一成的用戶更是認為AI將嚴重威脅並可能會取代他們的工作。

醫生的恐懼或許也在其中。

在上周末舉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上,GE醫療等多家參會布展的醫療器械公司都展示了自己的醫療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人工智慧輔助讀片在識別率和耗時數據等指標上總是能「吊打」醫生。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員王乾說,根據MICCAI數據,2016年超過70%的醫學圖像研究工作使用了機器學習智能方法。 「人不能一心兩用,但計算機可以。」

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乳腺腫瘤科主任江澤飛直言:坦白地講沒有智能我也在看病,但是當我看到了第40個病人、第50個病人的時候,我特別希望門口有一個機器人說「幾個方案寫好了,您確認一個打鉤就行」。我想只要你信的話,我肯定也信,因為它(人工智慧)學東西真的比我們快,看的材料也比我們多。

不過江澤飛同時表示,「我對AI的總體態度比較樂觀,我不怕被取代,我想我們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本文首發於財新健康點 caixin-life;

季敏華|責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點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會不會攪動處方葯市場一池春水 感恩節前見分曉!
CB insights:全球醫療數據共享將成為可能
談癌色變?那是你不知道這「三粒棗」
這才是真閨蜜:賽琳娜獲好友捐腎 可器官短缺在美國依然鬧心
一圖告訴你如何更好的防範突如其來的風暴!

TAG:健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