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知道周伯通,但不能不知道黃永玉
「我們活得有意思,
有趣就行了。」
——黃永玉
···
出處/一日一度 授權轉載
01
2015年,《偶像來了》真人秀上,
已經息影20年的林青霞突然到場。
有人在豆瓣上問:「她都封神了,
多少大導演請她拍戲她都不去,
怎麼突然出現在一個綜藝節目上?」
的確,林青霞何許人也?
亦舒口中所言近乎完美的女人,
曾幾何時,華語影壇影響力無人能及,
朋友圈都是蔣勛、龍應台這樣的人物,
怎麼會突然參演一檔真人秀?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
林青霞不過是聽了一位老頭的話。
寫作上,這老頭是林青霞的老師,
一日,林青霞問:「怎麼才能寫得更好?」
老頭說:「你呀,得讓自己變得野一點。」
越是年紀大了,越是要保持好奇心,
看看這個世界最新的事物是何模樣。
這個老頭,就是黃永玉,
要說「野孩子」,這個50歲考駕照、
80歲上《時尚先生》,
93歲還在玩兒跑車的段子手畫家,
才是個名副其實的野孩子。
02
1924年8月9日,
黃永玉出生於湖南常德,
數月後,便被父母帶回湘西鳳凰。
父親黃玉書少年漂泊,東西南北都走過,
世面見得多,又受過西式教育。
母親楊光慧,畢業於師範學校,
先在一所女子學校做教務主任,
後來回鳳凰擔任女子小學校長。
兩人不但是自由戀愛的新式夫妻,
還擅長繪畫、喜愛音樂、能彈風琴。
黃永玉和父親
黃家祖屋叫「古椿書屋」,
是鳳凰非常名的私塾館。
黃家在鳳凰還兼著看守文廟,
從四百年前的老祖宗到現在,
一直沒有離開筆墨硯台,
小時候,黃永玉便聽家裡太婆說:
「我們家不買田,一塊硯田足夠了!」
而作為湘西地區最繁華的小城,
鳳凰城裡好看東西實在太多了:
大傀儡戲、儺園戲、劃龍船、
元宵舞獅、清明掛墳、放風箏…
黃永玉自幼在青石板小巷裡閑逛,
整日與各式各樣的民間藝人接觸。
孩子們讀書,他卻逃學跑出去玩耍,
匠人風箏畫得漂亮,他一看就是半天。
大小作坊成了他逃學的庇護所。
就在黃永玉玩兒得不亦樂乎時,
家道中落,父親不得不外出謀生。
1937年夏天,無力撫養兒子的黃玉書,
將黃永玉託付給堂弟黃毓熙。
黃永玉便被帶到了福建的集美中學。
在這所由華僑陳嘉庚創辦的學校里,
黃永玉的頑劣依舊不減,不愛上課,
他在集美兩年,留了5次級,
前前後後的同學就有幾百人。
不過這時的他不像在鳳凰那樣,
逃課,不是不愛學,恰恰是為了讀書。
集美學校規模很大,學校有6層圖書館,
便成了少年黃永玉的樂土。
當時,成績雖爛得一塌糊塗,
黃永玉卻還是受到不少老師的喜愛,
覺得這孩子身上有些不尋常的靈氣。
尤其是美術老師,常常對他說:
「你有天分,別讓頑皮埋沒了自己。」
可黃永玉到底還是沒叫人省心,
有一天,集美學校和當地孩子發生衝突,
從小見慣了土匪和砍頭的他充當「主力」,
結果挨了學校處分。黃永玉琢磨著:
「再這麼念下去,就真他媽完蛋了。」
於是,年僅15歲的他離開學校,
開始了漫長而辛苦的流浪。
03
在集美中學時,在老師幫助下,
黃永玉便接觸了木刻美工,
天然的興趣和美術上的天賦,
讓黃永玉愛上了木刻藝術。
然而,當他把完成的木刻作品,
寄給一位報紙的編輯時,
卻收到一封充滿強烈鄙視的回信:
「對不起,你的東西簡直是童話。」
後來,在老師朱成淦先生的推薦下,
《大眾木刻》月刊上
發表了他的木刻《下場》,
黃永玉領到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筆稿費。
拿到稿費,他立即召集朋友狂搓了一頓。
黃永玉和齊白石
離開學校後,
謀生成了頭等大事。
當時國破家難,哀鴻遍野,
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
黃永玉又是在瓷廠做小工,
又是在碼頭上干苦力。
一天,他在碼頭上偶遇中學教官,
教官把他介紹到軍隊里做司書。
本是很輕閑的工作,
每天只是抄幾篇公文,
俸祿也不低,一個月收入8塊錢。
可黃永玉呢?偏偏是玩兒興大起,
抄完公文後,嫌它呆板無趣,
在上面畫滿各種花紋,
惹得長官大發雷霆。
上任沒幾天,黃永玉就失去了這份美差,
只好重新開始流浪生涯。沒多久,
有好心人介紹他去稅務機關當股長。
閑下來,別人喝茶聊天,
他卻致力於木刻創作,又刻又印,
把機關辦公室變成了木刻作坊。
上司看了,把他叫到辦公室說:
「你走吧,我怕耽誤了你的前程。」
黃永玉和沈從文
沒辦法,黃永玉又只好流浪。
這時他的性情依舊帶著幾分頑劣,
路過泉州時,其住所旁有一座廟,
廟裡種著很多玉蘭花,有一天,
黃永玉禁不住爬上樹去摘玉蘭花,
被一個老和尚看見,叫他下來。
跟老和尚說話時,黃永玉年少氣盛,
問:「老子就不下來,你能把我怎麼樣?」
老和尚溫和地問:「你知道老子是誰嗎?」
黃永玉昂起下巴:「老子就是我!」
幾天後,他才從旁人的口中得知,
這位聽他一口一個「老子」的老和尚,
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師。
這事後來被傳了出去,成為笑談。
多年後,黃永玉在北京修建萬荷堂,
要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的時候,
已經90多歲的呂正操打趣地說:
「你年輕時喜歡稱『老子老子』的,
乾脆就叫『老子居』吧!」
04
「流浪」二字聽起來瀟洒,
但在動蕩不安中生活了八年,
對黃永玉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
直到88歲,黃永玉還對別人說:
「你們都覺得流浪是很浪漫的,
其實哪兒來的浪漫,全是痛苦,
我那時無論身體還是精神上,
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磨和錘鍊。」
粗糲的生活,給了黃永玉生命力。
他還收穫了自己一生的愛情。
1942年,為逃避戰亂,
19歲的黃永玉來到江西信豐,
在民眾教育館裡找到了工作,
偶遇了前來避難的廣東姑娘張梅溪。
張梅溪父親是很有錢的將軍,
在家庭的影響下,她酷愛文學藝術,
張梅溪年輕美貌,追求者甚多,
其中有個航空站的青年,英俊瀟洒,
知道張梅溪愛騎馬,還牽了一匹馬來。
黃永玉呢,他聽說過父親黃玉書,
曾用風琴吸引母親楊光蕙,便如法炮製:
每天一早,張梅溪一出門,
他便吹起小號歡迎。
最終,張梅溪選擇了黃永玉。
那時,黃永玉過得十分拮据。
一次,他手頭只剩下了八角錢。
他想買塊木刻板,又想要理髮。
換作平日里,
他寧可蓬頭也要賣下木刻板,
但他又不想不修邊幅地跟張走在一起,
這樣不知要引來多少人的異樣目光。
張梅溪得知後,噗嗤一笑,說:
「你趕緊去理髮,木刻板,我給你買!」
芳心是贏下了,
但張梅溪家人卻不同意:
「我的寶貝女兒,
怎麼能嫁給一個流浪漢?」
他們把張梅溪關在家裡,
也不讓她回信。
最後,外表柔弱的張梅溪,
竟與黃永玉私奔。
兩人在《贛州日報》刊登結婚啟事,
從此同甘共苦,風雨一生。
多少年,兩人不離不棄,從南到北,
從解放到文革,歷經苦難,始終如一。
1970年,在那個動蕩、絕望的歲月里,
黃永玉曾給夫人張梅溪寫了一首情詩,
可見「野孩子」的心頭,也有溫情的湖泊:
「我們在孩提時代的夢中早就相識,
我們是洪荒時代,
在太空互相尋找的星星,
我們相愛已經十萬年。」
05
1948年,為躲避政治迫害,
黃永玉到香港給《大公報》做事,
因此結識了尚未成為大師的金庸。
當時,黃永玉生活壓力仍然很大,
得靠刻木刻、畫速寫、投稿過日子。
黃永玉與金庸
記得有一次,
黃永玉約金庸、梁羽生吃飯,
吃到一半,大家發現都沒帶錢,
很是尷尬。
這時,黃永玉對著店裡的
熱帶魚畫了張速寫,
用手指頭蘸著醬油抹在畫上,算是著色。
畫完後,金庸給《星島日報》
打了一個電話。
不久,編輯葉靈鳳來了,黃永玉交上畫,
葉靈鳳預付稿費,這才交了飯錢。
日子雖然拮据,但黃永玉始終樂觀,
就在他認真規劃著未來的道路時,
沈從文的一封信擺到了他的桌前:
「你應速回,排除一切干憂雜念速回,
參加這一人類歷史未有過、
又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
黃永玉懷著無限熱情返回大陸,
迎來的卻是更大的「捶打」。
浩劫中,許多人遭受衝擊,
黃永玉畫了個「動物短句」系列,
其實不過是詼諧和幽默,
卻被各種大字報上綱上線。
很快,黃永玉被關進了「牛棚」,
並且挨了第一頓毒打。
人家拿皮帶鐵頭一下下地抽,
黃永玉就一下下地數,
站著一動不動讓他打,一共224下。
自始至終,黃永玉也沒有喊疼,
他的剛硬和倔強告訴自己,
「要是哭了喊了,自己就是孬種。」
挨打黃永玉不怕,但他害怕挨批鬥,
因為那樣實在太有辱一個人的人格。
為此,他撒謊說自己的肝有毛病,
嚇得那些人趕緊給他開了個單間,
兒子就偷偷把小說裹在衣服裡帶給他,
等他讀完了,再把書帶出去。
當時很多人精神上痛苦,
黃永玉卻總表現得非常樂觀。
除了看書,他利用各種材料製作煙斗,
每一次挨批遊街回來之後,
他還能跟別人描繪北京街頭的風景。
此外,他堅決保留做人的底線,
不檢舉揭發任何人,也從不求饒,
所以每一次都被打得遍體鱗傷。
44歲生日時,他挨打回到家中,
把身上的衣服和背心都脫了,
白襯衣變成紅色,血沾在背上,
根本脫不下來,妻子看了直掉眼淚。
黃永玉卻說:「你不要害怕,
我相信不會永遠這樣下去的…」
靳尚誼作品《畫家黃永玉》
後來被下放到幹校時,
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中,
黃永玉的書癮常常發作。
整個農場只有一本《辭海》,
他就把那本《辭海》翻看了兩遍。
上午勞動中休息15分鐘的時候,
他去逮蛐蛐,挖個坑看蛐蛐打鬥。
再苦的處境,他也能找到快樂的事。
每一次身邊人感到絕望時,
黃永玉就會安慰旁人說:
熬著一點啊,不會永遠是這樣的。
自始至終,黃永玉堅守內心光明,
無所畏懼,所以坦蕩從容。
06
一路流浪過來的黃永玉,
見到了人世間太多的磨難、奮起,
一路抗爭過來的黃永玉,
見到了人世間太多的哀愁、血腥。
正因為有歲月磨礪和流浪艱辛,
骨子裡從不屈服的黃永玉,
才在後半生過得那麼張揚放肆。
很多次,人家問他為什麼那麼好玩,
黃永玉回答說:「你們要知道,
這世上很多事其實沒什麼意義,
很多東西,也未必有一個意義,
只要你覺得有趣,做便是了。」
漂亮的肉體比比皆是,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浩劫之後,黃永玉「更年輕了」,
明明過了50歲,他找到北京交通部門,
要求考汽車駕照,並一再聲稱:
「雖然年近花甲,但年齡絕不是問題。」
為此,交通部門
專門為他舉行了一次考試。
實際上,早年間,黃永玉就騎著摩托車、
叼著大煙斗滿街跑了。那時還沒有高速,
他就在北京郊區的大直路上飆車,
還去裝修店,特意把車裝飾一下,
簡直就是現在人們說的摩的大飈客。
此外,1980年1月,
中國首張生肖郵票——猴票在全國發行。
郵票上的猴子雙眼炯炯有神,憨態可掬。
不到20年,
8分的猴票就漲到了1600元,
收藏價格一下子翻了近兩萬倍,
被譽為「集郵史上的神話」。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張郵票,
是黃永玉為紀念自己養的猴子而畫的。
那時候的黃永玉,養狗、養貓、養猴子,
玩兒摩托、玩兒獵槍、玩兒樂器,
什麼東西來勁兒他玩兒什麼。
有一次,白岩松去他家中採訪,
一進門,看到一輛紅色法拉利,
便問:「您還玩兒這個呢?」
黃永玉一扭頭:「我怎麼不能玩兒這個?」
白岩松:「不都是小年輕才飆車嘛。」
黃永玉說:「我不是小年輕嗎?」
其實,要說玩兒車,
根本就沒人比得過黃永玉。
當年北京第一輛私家車就是他的,
那是一輛尼桑小跑。
而1995年至今,
老爺子先後買下賓士S320、
保時捷卡宴、紅色寶馬Z4、
別克商務車GL8、紅色保時捷911、
紅色法拉利F430、路虎發現3…
論玩兒車,老爺子誰也不輸。
83歲時,他登上
《時尚先生》雜誌封面,
拍起時尚雜誌,
絲毫看不出老邁疲態,
叼著煙斗的樣子充滿雅痞氣息。
無怪乎雜誌評論道:
「黃永玉不僅玩到癲狂極致,
更是玩出了豁達心胸。
這才是真正的玩家!」
80年代初,一個電視攝製組,
跟隨黃永玉回到鳳凰為他拍片。
當時正值新年,街上舞獅舞龍,
一陣舞龍的鑼鼓響起後,
只見黃永玉把手上的煙斗往兜里一揣,
「噌」一下就躥上去了,
接過舞龍者手中的龍,舞將開來。
要知道,龍頭很重,而且要帶動全隊,
沒有一定的體力是絕對玩不動。
每每黃永玉玩兒興大發時,
都不會把自己當一個老頭。
越是年紀大,他越是像個大男孩,
保持著一份天真、快活和自在。
07
人有趣,作品亦有趣。
黃永玉看上去的「玩兒」,
其實一切都建立在「意趣」上。
他沒有上過多麼長時間的學,
也沒有接受過多麼系統的學院訓練。
可在木刻、雕塑、繪畫和文學上,
都有令人仰止的藝術成就。
他後期的創作,底色是人生的豁達,
所以不少作品都詼諧幽默,
讀來猶如網路上的精彩段子。
他畫自己,盡顯自黑本色,
總把自己畫成一個「邋遢」老頭,
看似老頭,卻好似長不大的孩子。
他的線條總是奔放、粗獷、熱烈,
尤其是筆下的荷花,熱辣綻放,
而一涉及到漫畫,又睿智盡顯,
用動物、短句和人生的一些戲謔,
表達了看盡千帆後的那點玩世不恭。
九十歲時的自畫像。
你他媽又吹。
鳥是好鳥,就是話多。
我丑,但我媽喜歡。
生個蛋至於那麼大聲喊叫?
一本正經地畫拉屎。
對於自己的老和地位,
黃永玉不忌諱,不在意,
多半時候都是玩樂的心態,
不會因被尊為大師就自高一格。
他自稱感情生活非常糟糕,
「最後一次進入一個女人的身體,
是參觀自由女神像。」
提到漫長無味的演講,他說:
「就和放屁一樣,都是在空氣中拉屎。」
類似機智,面對記者的無腦問題時更多。
記者:「為什麼不用電腦畫畫?」
黃永玉:「我最熟的電器是手電筒。」
記者:「黃老,如果您把自己,
比喻成一道家鄉菜,會是哪道菜?」
黃永玉:「青辣椒炒紅辣椒。」
記者:「為什麼?」
黃永玉:「因為不好回答,
只好這麼回答。根本也沒有這道菜。」
記者:「黃老,我還有個問題。」
黃永玉:「吃完飯你再採訪我吧。」
記者:「怕您飯後要午睡。」
黃永玉:「我不午睡,我又不是老頭。」
………………
不光是「懟」無腦記者,
對於那些前來索畫的人,
黃永玉也會頑皮地「耍惡」。
有一次,門口來了一個人坐下不走,
拿了大紙給黃永玉,非要他畫畫:
「你要是不畫,我今天就不走了。」
黃永玉說:「你走不走,不走?
好。我兩隻狗就在那兒,
這兩隻狗是受過訓練的。
你就坐著,不要起來,不要摸,
這樣你會很安全。如果你一動,
它倆就對你不起了。」
說完,黃永玉走了,到了後堂。
兩個小時後,處理完事過來,
只見那個人果然坐在那一動不動。
黃永玉走上前,問他怎麼樣,
那人說:「我要屙尿。」
黃永玉一笑:「屙尿好啊!」
此人便再也沒出現過。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八十歲時,黃永玉寫: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
八十臉皮太厚刀槍不入。」
而到了九十歲時,黃永玉寫: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我他媽」三個字裡面,況味良多,
那是一份坦然,也是一份達觀,
是對生命的無奈、順應與和解。
也只有經歷90歲的風風雨雨,
才能如此感嘆一聲「我他媽」吧。
08
90多歲的黃永玉,
活成了許多人羨慕的樣子。
他能夠從心不逾矩地駕馭生活,
能夠坦然地面對生命的顛簸。
但其實這樣的無拘無礙,
都是經過歲月捶打才得來的。
沒有歷經劫波,談何坦然達觀?
好友汪曾祺因病去世時,
黃永玉正在義大利的家中,
女兒上樓來說,「汪伯伯去世了。」
黃永玉淡淡地說:「汪曾祺居然也死了。」
那份平緩與和靜,是歲月給的。
一個個老朋友悄然離開,
而面對自己終將面對的生死,
黃永玉依然保持著「有趣」的態度,
他說:「骨灰就不要了,
好朋友把我送到火葬場,燒了,
回來大家喝一杯咖啡了事。
你留一個骨灰在家裡,
你兒子對它可能還尊敬,
你孫子可能還稍微有點尊重,
到重孫子時扔到哪兒去就不知道了。」
對於作品,他也是這樣想的:
「能留就留,不留就不留了。」
他說:「活著的時候好好工作,
工作有可能有點價值,
有可能白乾了沒有價值,
不要把自己的意義看得很大,
說『活得要特別有意義』。
我們活得有意思,有趣就行了。」
有趣,亦是他半生行過的註腳。
《奇葩說》里,高曉松曾經說過:
「一個人活著,就很難同時做到又有趣又有意義,你要是想每天都活得有意義,那你一定就犧牲了一點樂趣,你要是想活得有趣,就別去糾結那麼多意義,魚和熊掌,很難兼得。」
也許我們無法活得像黃老那麼放肆,
但至少在度過「歲月劫波」的路上,
我們可以別那麼在乎意義,
多去為我們增加一份有趣。
別糾結,我們可以做個野孩子,
有時候,儘管拿出一些肆意的姿態,
別怕浪費時間,別拚命向時間索取。
因為歲月會給你的,終究會給你。
-END-
轉載須知
個人轉發至朋友圈無需獲得授權。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大衛傳奇藝術
發現生活
發現美
···


※中國古建之美,驚艷世界!
※這個秋夜,有雨敲窗
※她把日常廢料做成「國寶」,並將非遺帶進幼兒園,從4歲到72歲的人都在學習
※當你以為自己過得很艱難時,不妨看看他鏡頭下普通人的日常
※沉入水底的女神,這樣的照片真的美到窒息
TAG:大衛傳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