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子星的碰撞,大自然的鍊金術士

中子星的碰撞,大自然的鍊金術士

中子星的碰撞,大自然的鍊金術士

這是藝術家的想像圖,描繪了兩顆互相迴旋著逐漸靠近的中子星在發生碰撞前的那一刻。Dana Berry / APOD / NASA

我們首飾中的大部分黃金,確實是一件來自宇宙的珍貴紀念品。太陽系黃金的平均濃度,和早期宇宙、恆星製造過程,甚至於典型超新星爆發過程生產出來的黃金濃度相比,都是偏高的。

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假說是,像黃金這樣的富含中子的重元素,更容易在某種罕見的富含中子的爆發過程中產生。而此類爆發中最典型的,莫過於中子星間的碰撞。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死後留下的殘骸。它是恆星的內核在超新星爆發後,經過進一步坍縮形成的緻密天體。

能夠留下中子星的恆星質量至少在太陽的1.44倍以上。這個極限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低於這個極限,恆星內核只會形成白矮星。但這顆恆星的質量也不會高於太陽的3.2倍。這個極限被稱為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超過這個極限,恆星內核將變成黑洞。

一顆典型中子星的質量在太陽的1.35倍至2.1倍之間。它們的密度極高。在強大的坍縮過程中,白矮星物質中的電子被壓進質子,質子因此變成中子。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的質量可達10億千克。中子星的體積非常小,半徑通常不會超過20千米。質量越大的中子星,所要經受的坍縮過程越劇烈,因此往往體積更小。

中子星表面的重力極強,至少是地球表面的2千億倍以上。中子星表面的逃逸速度可達光速的50%。一個70公斤重的人如果墜落到中子星表面,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2億噸TNT。

中子星的自轉速度極快。這是因為它繼承了原有恆星的大部分角動量,而體積卻收縮得極小。中子星的自轉周期快的可達幾百萬分之一秒,慢的也有幾十秒。由於磁軸和自轉軸的不重合,中子星產生的無線電波等輻射,如果能夠到達地球,就會像脈衝一般有規律。因此這樣的天體又被稱為脈衝星。

中子星相撞時,部分星體會向外飛濺,並在此過程中發生中子的快速吸收現象。一些原子核在吸納了額外的中子之後,就會變成更重的元素,比如黃金,散布到周圍的宇宙中。

中子星的碰撞會產生引力波,也可能會發生短時伽馬暴。它是宇宙間威力最大的爆發現象之一。

(部分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天文 的精彩文章:

暗物質被發現了?事實上我們只是找回了部分物質而已
銀河系附近一顆恆星即將發生劇變
宇宙中的這個地方,正在以令人髮指的速度生產恆星
宇宙中的這個地方,正在以令人髮指的速度造星
狼蛛、氣泡和蜂巢

TAG:星空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