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歷世事沉浮,怡然置身山水:讀張孝祥《西江月》

經歷世事沉浮,怡然置身山水:讀張孝祥《西江月》

這首詞的作者張孝祥是一位具有遠大理想和卓越政治才能的人物,他一直站在民族英雄岳飛一邊,並為其辯冤。如同歷史上一些耿直忠貞的文人志士一樣,仕途坎坷,兩度被彈劾落職,親歷遭讒受陷之苦。在歷經奔波挫折,閱盡世態炎涼之後,難免產生忿激避世,超脫塵網,返璞歸真的想法。這首詞就隱約透露出作者的這種情緒。

上半闕,寫其重訪溧陽三塔湖時之怡然自得。「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是說再次來尋訪三塔湖的春色,與前次來已隔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東風吹來送我飄過湖面,岸邊楊柳依依,絲絲拂面。「東風」兩句,寫得極有情致,一個「吹」字,一個「拂」字,注情於物,彷彿東風盡解人意,楊柳也飽含深情似的。

張孝祥詞《西江月》

下半闕,首二句,即交待出他是在歷經世事無常,返歸自然之後,才得到這種「悠悠然」。「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是說在經歷了世俗的生活坎坷之後,對炎涼世態早就習以為常,因此,無論到哪裡我的心境也都會感到安閑自適。這兩句可以說是表達了這首詞的主旨的驚警之句,哀莫大於心死,他對世事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解脫。

最後兩句,用寫景煞尾:「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這寒光亭下的萬頃湖水,像一望無際的碧天,忽然間在沙洲上飛起沙鷗一片。這兩句寫得如詩如畫,在遼闊深遠的背景之上,點綴以一片沙鷗,頓使畫面增添無盡的生趣和活力,表現出作者在經歷痛苦之後,在返歸自然的恬淡心境中,領略到寒光亭悠遠的自然美。

宋文治國畫作品《江南春色》

古人常用與鷗交遊形容置身山水的隱居生活,黃庭堅詩《登快閣》云:「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是也。張孝祥以沙鷗飛翔於廣闊天地,露出遠離塵世羈絆,置身山水,獲得自由企願。

古人評詞,以結尾語淡意遠為高。宋代沈義父:「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這首詞的結尾,飄逸廣遠,意蘊其中,可謂得之矣。

小結:這首詞通過游湖登亭之所見所感,抒發了作者對世事塵俗的不待見,寫出了置身大自然的舒適恬靜的愉快。有評家很是讚許此詞,以為張孝祥信筆寫來,無一著力語,看似淺易平淡,實則意境深厚,耐人品味,可謂天然妙成之珍品。

張孝祥塑像

古代文人在早年大都尊奉孔孟儒學,積極入世,進取上進,立志有一番作為,確有建功立業者。但也有不少在經歷了世事沉浮,遭遇挫折之後,消極避世,甚至頹廢沉淪,熱衷老莊,尋求置身山水,怡然而自得。當然也有蘇軾、陸遊等「身在江湖,心系廟堂」之輩。應該說,前者無可厚非,後者也不應求全責備。筆者以為,選讀古詩詞,還是多關注其藝術成就,借鑒其藝術長處,對其思想內容則有批判地接受,但也不能用現代人的思維和價值觀去衡量古人,擇其優良為我所用才是明智做法。

【宋代·張孝祥《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迪文谷 的精彩文章:

篆刻與書法、詩詞關係之辯證:詩書畫印形成統一的藝術整體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志不堅:讀李群玉《勸人廬山讀書》
篆刻與繪畫關係之辯證:閑章不閑,畫龍點睛
曾憲榮國畫山水:春山雲帶雨,絕壁飛清流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第三套人民幣為什麼這麼「熱」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