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UI交互設計中的心智模型到底是什麼?

UI交互設計中的心智模型到底是什麼?

心智模型是UI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如果能掌握這個模型的要點,從此設計師就不會閉門造車,輕鬆設計出好用的產品,這次分享的就是一些關於心智模型的基本概念,希望對您有用。

1.人會創造心智模型

假設你從沒見過iPad,而我剛遞給你一台並告訴你可以用它來看書。在你打開iPad使用它之前,你頭腦里會有一個在iPad上如何閱讀的模型。你會假想書在iPad屏幕上是怎樣的,你可以做什麼事情,比如翻頁或使用書籤,以及這些事情的大致做法。即使你以前從沒有使用過iPad,你也有一個用iPad看書的「心智模型」(mentalmodel)。你頭腦里的心智模型的樣式和運作方式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果你以前用過iPad,你對於在iPad上讀書的心智模型就會和沒用過甚至沒聽說過iPad的人不一樣。如果你去年一直在用Kindle,那麼你的心智模型就會和沒用過電子書的人不一樣。一旦你用iPad讀了幾本書,你之前頭腦里的心智模型就會開始根據你的體驗進行改變和調整。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就開始探討關於心智模型(以及後面將討論到的與之配對的「概念模型」)的問題。我從事軟體、網站、醫療設備等各種產品的界面設計已有多年。如何將人的腦部活動與科技帶來的限制和機遇進行匹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我喜歡這種挑戰。雖然用戶界面環境不斷更新換代(比如基於字元的綠屏系統,或早期藍屏圖形化界面的系統),但人們卻改變得較慢,因此一些陳年的用戶界面設計理論依舊意義重大、至關重要。心智模型和概念模型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最有用的設計理論。

「心智模型」一詞的起源第一個提出心智模型的人是Kenneth Craik。他在1943年出版的The Nature of Explanation一書中提到該概念。沒多久,他就死於自行車事故,他的理論也一同銷聲匿跡了多年。20世紀80年代,「心智模型」一詞再次出現,Philip Johnson-Laird和Dedre Gentner分別出版了一本名為Mental Models的書。我所找到的與軟體和可用性設計相關的心智模型的最佳歷史資料,是1999年Mary Jo Davidson、Laura Dove和Julie Weltz所寫的論文「心智模型與可用性」(Mental Models and Usability)。

2.心智模型到底是什麼?

至少25年以來,心智模型一直有著許多不同的定義。其中我最認同的是Susan Carey的定義,出自1986年的論文「認知科學與科學教育」(Cognitive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ion): 「心智模型指一個人對某事物運作方式的思維過程,即一個人對周遭世界的理解。心智模型的基礎是不完整的現實、過去的經驗甚至直覺感知。它有助於形成人的動作和行為,影響人在複雜情況下的關注點,並確定人們如何著手解決問題。」

3.設計中的心智模型是什麼?

在設計領域,心智模型是人們腦海中對萬物(即真實世界、設備、軟體等)的解析。通常在使用軟體或設備之前,人們就非常快速地創建出了心智模型。他們的心智模型來自於過去對類似軟體或設備的使用經驗,也來自於他們對該產品的猜測、間接聽聞以及直接使用經驗。心智模型是會變化的。人們用心智模型來預知系統、軟體或其他產品的用途或用法。

術語有時一詞多義

我相信,我所說的心智模型的定義是最普遍的,但我最近發現了一條與之不一致的新定義。在Indi Young所寫的Mental Models一書中,她以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使用了「心智模型」一詞。她讓實驗對象完成一系列任務,並將他們的行為、目標和動機圖表化。在圖表下方,她描述了人的思維繫統將如何運作從而完成指定任務。她將這一整套體系稱為「心智模型」。雖說結論貌似有用,但我是不會稱其為心智模型的。這是「心智模型」一詞的不同用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逸客UI設計 的精彩文章:

UI動效的絕對原則分享
高效設計師養成計劃

TAG:優逸客UI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