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聖教序》,千變萬化!
文史
10-16
王羲之《蘭亭序》中20個無一雷同的"之"字。其實不僅如此,書聖流傳下來的書作和集字作品尤其以《聖教序》,還有很多"同字異體"、"同旁異變"字,很是精彩,結體、筆法之豐富多變,令人驚嘆。下面,我們主要以《聖教序》為例,看看王羲之對結體變化的美妙處理。
一、同字異體
解讀:
1、「其」字:中間兩橫或減為一點,或連成"了"字;兩豎或長或短。速度也有明顯變化。
2、「不」字:外形或大或小,用筆或方或圓,或連或斷。尤其是對最後一筆的處理,極易產生豐富字勢變化。
3、「開」字:外"門"兩豎有粗有細;內"開"右豎有回鋒,有出鋒,或懸針,或垂露。左右開闔,氣息不一。
解讀:
4、「者」字:主要是撇畫的處理,外形或長瘦,或短肥,中豎有正有斜,與第二橫有連有分。
5、「之」字:外表有長有扁;用筆有方有圓,有粗有細。
6、「無」字:撇與上橫有斷有連;下四點或變一橫,或變一點一橫,或俯或仰。
解讀:
7、「於」字:體或行或草,鉤或泯或露,點或分或連。
8、「而」字:撇或與左豎相迎或與中豎相接;中豎或收或放,或變點,或傾斜。
9、「地」字:"也"字一橫或平或斜,或與"土"字上橫相接或與下橫相連。
解讀:
10、「國」字:外形或方或圓,用筆或輕。
11、「書」字:橫正或斜,或變點,或拉長;中豎或曲或直,或露鋒或藏鋒。
12、「生」字:上橫與豎或用牽絲相連,或形斷意連;下橫或俯或仰。
二、同旁異變
仔細觀察同一邊旁搭配下的字字變化。高低、長短、大小、字勢都要因「字」制宜,產生豐富變化。


※王鐸:我臨的帖有錯別字?屁!是王羲之寫錯了!
※中國把美女畫到極致的人
※張仃:第一位會見畢加索的中國畫家
※俊逸仙草——歷代名家畫菖蒲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