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事預算不可能無限增長,多買艘航母和多買一堆驅逐艦哪個更划算?

軍事預算不可能無限增長,多買艘航母和多買一堆驅逐艦哪個更划算?

美國海軍在2014年曾經推出的徵兵口號是 America's Navy: A Global Force for Good,中文可以翻譯成「美國海軍: 持久性全球力量」 。聽起來王師氣滿滿,可是公布之後的公眾反應卻不理想。 很多美國人聽到這個口號後的想法是 「什麼全球力量,先把美國的安全保護好啊!」據《海軍時報》的報道,在一次調查中, 持此觀點的人高達 70%(調查總人數 1000 人) , 而認為「全球職責」高於美國安全的人只有 20%。

這也難怪,在2016年的大選中一路懟完了黑人懟移民,懟完了中東人再懟拉美裔的特朗普,竟然在這個強調政治正確的西方世界最大國家裡,憑著美國第一「American First」的競選策略而當選。

話說特朗普在最近20年來算是競選承諾兌現的相當快的總統了,一上台就把TPP一槍擊斃,第二槍又放倒了奧巴馬的醫療方案,在2017年3月份第一次推出新財年預算計劃時,同樣把美國第一的口號印在了其宣傳冊上。美國依舊是軍事、經濟和科技力量的巨無霸,但這個巨無霸似乎更想享受其獨霸的權力,認為自己已經承擔了過多的國際義務。

這與2010-2016年美軍持續遭遇開支削減的情況很合拍,不光在外界眼中,甚至連美國自己——這個冷戰後僅存的超級力量、世界警察和領跑者都感覺已經跑得很疲乏了。可是「大丈夫當如是也」和「彼可取而代之」的感慨不時露頭,但有能力或者有興趣接棒的人其實還沒出現,這麼一來,無論願意與否,現有的格局仍然會長期存在,美國海軍仍然得堅持「前沿行動」 、 「首戰用我」和「隨時待命」 ,可是任口號喊得山響,錢也很難多出一分了。2018年美國國防預算雖然獲得了大幅提高達到7000億美元之巨,不過用中國式的表達方式來說,這實際上應該是對之前預算持續削減的一種「補課」,並不一定能挽回美國縮減所承擔的國際義務的趨勢。

美國海軍必須在預算持續縮減的情況下, 考慮如何保持核心能力和能量。這時就有個問題,什麼是核心?傳統的回答首先是航母,在「福特」號核動力航母下水前後,有些評論家開始建議削減超級航母的數量,用省下的錢造些驅逐艦或兩棲艦,反正以這些艦艇應付當前局面也夠用,而且可以解開支方面的燃眉之急。

貌似很有道理,可是目光短淺了些。長期看,投資「福特」這樣的超級航母比其他艦艇的收益率都高,也就是說買驅逐艦和兩棲艦並不更省錢,舉個例子 : 「中途島」號航母 1945 年服役,一直到 1991 年海灣戰爭都還能披掛上陣。相比之下,近 50 年間,驅逐艦,巡洋艦和兩棲艦早不知換了幾茬,其中花銷可想而知。航母天生是種「載荷優先」的裝備,它可以通過換飛機保持自己的先進性,其他艦艇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說句題外話,LCS 也是著眼於「載荷優先」的艦艇。

實際上,任何其他艦艇都無法提供航母那樣的靈活性、對作戰的持續支持能力、政治和戰略價值和威懾力,最後一點在和平時期可能最重要。有些場合航母去了能 Hold 住場面,不戰而和,其他艦艇遠沒有這種魅力。中國還有不少專家提出,未來,天基武器等超級武器會令航母無比脆弱,因此航母已經 Out 了。他們顯然不知道航母除了可以對付大國,更能夠對付小國,如果小國都有能力布署天基武器,那您的航母怕是具備「殲星艦」般的戰鬥力了。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曼軍事現代艦船 的精彩文章:

印度放話巴基斯坦你要小心,反導系統攔截高度接近美國THAAD系統
在船上想跟聲吶員一桌吃飯?排隊申請也未必有機會
艦炮還有用嗎,戰列艦級的主炮到底還能不能復興?
覆蓋長三角和山東遼寧,韓國彈道導彈威脅同樣不可小覷
中國雖已購買多架卡-31預警機,但性能限制使其毫無機會登上航母正式服務

TAG:雷曼軍事現代艦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