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同講一個故事之我的故事

5:同講一個故事之我的故事

【課程背景】:故事課程執行到此已經月余,這個時候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已經逐步適應,而經過相互觀察和適應,他經相互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並不是很深入。

而這個時候,通過同講一個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向同伴分享自己成長中的關鍵事件,是幫助學生加深彼此了解,深度融入集體的重要方法。

這麼做,其實有多重考慮。

其一,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成長過程。學生要想講出自己的成長故事,必需對自己成長過程進行審視,才能找出其中的關鍵事件。對學生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反思,就是一種梳理。相信經過這些心理活動,學生一定能夠總結出得失,或是感覺自己親情的珍貴,或是自己魯莽行動的代價,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都是寶貴的收穫。

其二,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成長經歷,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也是建立在對別人信任的基礎之上的。聽別人的故事,就是了解了別人的一個窗口。

其三,在一個群體中,各個成員是相互影響的。不管是聽取別人的故事,還是講自己的故事,這種影響是雙向的,在這個分享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更加了解,也滿足了各自的好奇心,同時,通過表情等一些細微的東西,也知道了身邊的同齡人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這些因素,最終都會在無形中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從宏觀上看,也就是在一定基礎上促進了班級凝聚力。

[課程準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成長過程,找出關鍵事件,準備好自己的成長故事。

[課程形式]:展示課

[課程開展]:同學們,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關故事的一些知識。課前,我們也安排同學們根據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關鍵事件準備自己的成長故事。今天,我們就把舞台讓給大家,請一部分同學來分享自己的故事。當然,老師要求每個人,包括老師,認真聽同學們分享的這些故事,思考自己受到那些啟發。在他們講完之後,我們再請四名同學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好,我們把接下來的時間就教給同學們。誰來第一個分享自己的故事?

生1:小時候,我什麼都依賴我媽,在家裡什麼事都叫我媽,「媽,我的衣服呢?」「媽,我的鞋子呢?」「媽,我的褲子呢?」「媽,我的襪子呢?」在家裡,我和我媽只要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不過,我和我爸在一起,可不是這樣。印象中,我對我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我媽在哪兒?」

現在我長大了,我才發現老爸在家裡有著重要的地位。現在,我也長成了一個男子漢,也開始慢慢體會到了老爸的感受。由於常年在外掙錢,老爸一年在家的時間還不到兩個月。

老爸回到家,其實還是希望我跟他多說說話的。也許是平時我和老爸隔的太遠,說話的時間太少,每次跟他在一起,我都覺得沒有什麼好說的。每到這時,我都只能在心裡安慰自己,「我們時代不同,找不到共同話題是正常的。」

老媽也許是看出了什麼。每次一有空,她都會提醒我說,「你給你老爸打個電話,陪他聊聊……」

可是,我真不知道跟我爸可以聊些什麼,所以,每到這時,我都選擇了迴避。但是,在我的內心裡,卻始終有一股算算的感覺。

每次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我都會想到這些,都會想到爸爸,一想起這些,我的心裡就不是味兒。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也會成為爸爸,將來我該怎麼對待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是不是也會像我一樣對待他的爸爸呢?

生2:我的故事,要從童年時代的一段經歷說起。小時候,我是一個「假小子」,有著男孩一樣的性格。

至於怎麼變得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還需要從前幾年發生的一件事情說起。我的童年本像一個自在的男孩一樣度過的。我非常調皮,無論在誰面前,我總是一副隨性的模樣,任誰看了,都會說「這娃怎麼這麼調皮」,而我似乎早已司空見慣,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大概在我9歲的時候,我清晰的記得家庭變故使我變得不再活潑,在家裡是悶不吭聲,在學校也是悶葫蘆,我不願意跟別人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經歷,總是本著生人勿近的表情活著。但這樣的狀態並沒有一直持續,我用了五年的時間才走出陰影,才找到另一個「我」,開始綻放自己的光彩,。雖然始終自卑,害怕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說話,表達自己,但是,我沒有放棄前進的腳步。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坎坷,當你的路變得坑坑窪窪,不再鮮明亮麗,雖然走的不再順暢,但是它永遠不會阻擋你努力前進的路,我的故事就是如此。不知道以後的人生,會有什麼變化,但是我將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讓自己的故事延續它的精彩。

生3:2002年11月15日,一個小姑娘來到了這個世界。也許她的父母希望她成為一個像男生一樣堅強、獨立的人,也許是她的父母想生一個男孩,可惜是個女孩,所以給她取名為如男。但是每當她問起父母名字的來歷,父母總是是請別人取的,按照生辰八字,而且寓意很好,也是一個很容易讓人記住的名字,很獨特。所以就有了我的名字—李如男。一開始,我很不喜歡這個名字,因為我覺得它不適合女生,但後來叫久了就習慣了,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與大眾的名字截然不同,很有個性。而且我交了很多朋友,他們都說是縣記住我的名字然後才記住我這個人的,所以現在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名字。

生4:我是一個獨立的人。由於離學校太遠,從四歲半開始就到別人家裡去寄學。一個四歲半的孩子,本應該在家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有爸媽陪在身邊,而我卻在學校,一個人呆在陌生的環境,過著孤獨的生活。我經常想家,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哭,猜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有一次,下著大雪,我凍的直哆嗦,到了晚上,爸媽突然來看我,許久未見父母的我很高興,可是沒過多久他們就要走了,我很有些捨不得,就跟在他們的摩托車後面使勁的追,爸爸媽媽停下來,勸我安慰我一陣,可是他們走的時候,我又跟著。幾番折騰之後,爸爸生氣了,他停下了車,順手拿了一根棍子就打我,不巧的是剛好打在我的手指上。不一會兒,我的手指就腫了。最終爸爸媽媽還是走了,留下了一個滿臉眼淚的我。

師:好的,謝謝這四名同學,勇敢的把自己成長中的故事分享給了我們。其它別的同學的成長故事,自己找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分享。請小組長注意,每個小組找到一個優秀的故事,我們找時間下一次再給同學們分享。

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方程四個同學們的故事,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5:今天聽了這四個同學的成長故事,我很有感觸。我從來沒有想到,在我的身邊,在我的同學身上,還有人成長曆程這麼曲折。相比之下,我肯定要比他們幸福許多,這會讓我對我的成長環境有新的認識。我覺得,我應該感謝父母,感謝我們成長中那些幫助過我的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生6:這些故事的分享,也讓我對這些同學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的確,每個人都不容易。

生7:我覺得分享故事的這四個同學,雖然成長過程中都遭遇了坎坷,但是他們都很樂觀,從陰影中走了出來,和這個世界和解,非常了不起。一切向前看,始終努力向上,這樣的生活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非常好。我們今天開啟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時間有限,我們集中就請這些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還沒有機會分享自己看法的,可以在同學們之間私下交流。當然,每個故事都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解讀,建議每個同學在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時,多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同學們的故事。

微信公眾號「我是一個班主任「,主推班主任工作中的小故事、小遭遇、小感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一個班主任 的精彩文章:

TAG:我是一個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