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別只盯著2.1億兮甲盤,中國青銅盤還有這些「之最」

別只盯著2.1億兮甲盤,中國青銅盤還有這些「之最」

商周時期,青銅盤是盛水器。《禮記·內則上》:「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即懷嬴為晉文公重耳奉匜盛水,澆水洗手。古時,盤與匜是配合使用的,匜即似今天的水瓢一樣的盛水器,盤在其下用於接水。考古發掘的商周墓葬中,常見匜置於盤中。《儀禮》:「盤匜,匜實於盤中,南流。」典籍記載的盤除了上述用於盥洗的青銅器外,也有其他用途。《周禮·天官》:「大喪共夷盤冰。」鄭玄註:「屍之盤曰夷盤。」即盤中盛冰置於床下,而將屍體置於屍床上,用於寒屍。

▌體形最大的盤——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相傳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虢川司。其形製為圓角長方形,腹壁圓曲內收成底,矩形四足,每個腹壁有兩個獸首銜環。口沿下飾竊曲紋,腹飾環帶紋。長137.2厘米,寬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是目前所知最大的青銅盤。劉肅曾捐獻,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有一段傳奇的經歷。說是同治三年(1864年)初夏,直隸提督淮軍將領劉銘傳隨李鴻章鎮壓太平軍,拿下常州城後住進了護王府內。時至午夜,劉銘傳正在燈下讀書,寂靜中傳來悅耳的金屬聲,劉頓生好奇,披衣秉燭,循聲而去,聲音原來是從馬廄傳來。走近,是自家馬槽與馬籠頭的鐵環碰撞發出,遂細細觀察,只見此馬槽在燭光下熠熠生輝,叩之聲音清脆悠遠,絕非一般。次日清早,劉銘傳令馬夫將馬槽刷洗乾淨,見其外壁有獸首銜環,且有高古紋飾,重要的是內底刻有銘文,劉心內沸騰,知是撿到寶了,旋即命人押送回老家。從此便惜盤如命,不輕易示人。據說連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的翁同龢都沒能給看。後經劉氏後人頗費周折的保護,才未落入歹人之手。最終劉銘傳的第四代後人劉肅曾毅然將此盤捐獻國家。

虢季子白盤是青銅器中的瑰寶,不僅有著傳奇的經歷,更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器底銘文111字,記述了虢季子白征伐北方少數民族獫狁(xiǎo yǔn)的一次戰爭,為研究西周史及少數民族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虢季子白盤銘文拓片,器底銘文111字,記述了虢季子白征伐北方少數民族獫狁的一次戰爭

其銘文多四字句,文辭優美,可謂開《詩經》之先河。其金文字體清麗俊逸,疏密有度。被視為西周金文中一篇絕妙的書法藝術品。

▌記載周王世系最早的盤 ——牆盤

西周 牆盤

1976年12月,陝西扶風庄白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里發現了鑄有長篇銘文的牆盤,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此次窖藏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其中鑄有銘文的就有74件。從銘文中得知這批青銅器大多屬於微氏家族,從而為研究西周歷史、微氏家族史,以及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牆盤通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體形較大,雙附耳,保存完整。盤腹部和圈足分別飾鳳紋和獸體捲曲紋,並以雷紋為地,反映了西周中期青銅器極高的藝術水準。內底銘文18行284字,頌揚了從周文王到恭王七代周王的豐功偉績,並追述了微氏先祖六代追隨周王建功立業的家族歷史。

牆盤銘文拓片

銘文以四言韻文為主,語言精練,辭藻華美,書體工整,堪稱佳作。所記載的西周各王的重要史事,與文獻中的記述基本吻合,印證了《史記·周本紀》中對西周恭王以前帝王世系的記載。

▌後來者居上的「中國第一盤」——(逨)盤

西周 (逨)盤

2003年1月,陝西寶雞眉縣楊家村出土的(逨)盤,現藏於眉縣文化館。通高20.4厘米,口徑53.6厘米,腹深10.4厘米,圈足直徑41厘米。圈足下附四獸足。腹部及圈足飾竊曲紋,並有獸首銜環輔首。

(逨)盤銘文拓片

盤內鑄銘文21行370餘字,記載了單氏家族八代人輔佐西周文王至宣王12位周王的偉大功績。銘文中僅末代周幽王未提及,印證了《史記·周本紀》及其他史籍中所記周王王號、順序的記載,與殷墟卜辭印證《殷本紀》的商王世系有著同樣重大的學術意義。其銘文所記述的史事與傳世文獻及出土的牆盤中所記述吻合。更重要的是兩盤銘文均未提及周公,這就徹底顛覆了以往「周公攝政稱王」之說。因而被稱為「中國第一盤」。

從時代上看,(逨)盤要晚於牆盤,而重現於世的時間也晚於牆盤。若真要將二者比個高低,只能說,二者相互印證,相輔相成,不分伯仲。兩盤銘文對西周王室變遷及年代世系有著明確的記載,既可印證史書的記載,同時又對「斷代工程」所擬的西周宣王年表作了檢驗。兩者都能確定製作的時王世系,從而在器形、紋飾、銘文用語特色及文字鐫刻風格等方面為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可靠的標準器。

▌工藝最華麗的盤——曾侯乙盤

戰國早期 曾侯乙尊盤

198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時盤與尊套疊在一起,故合稱為尊盤,是用於冰酒的青銅器。盤通高24厘米,口徑57.6厘米,重19.3千克。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盤裝飾繁縟精細,鬼斧神工。口沿飾4對對稱矩形多層鏤空附飾,紋飾為鏤空透雕的蟠螭紋。實際是先用銅梗製成一個蟠螭紋,以其為單位,再採用模印或壓印的方法重複佈於器表。同時採用同樣的技藝,組合成形態不一的16條蟠龍,兩兩一組分別鑄於矩形附飾下,盡顯構思奇巧。

曾侯乙盤

尊盤一體,整體的紋飾及工藝珠聯璧合。更值得關注的是其附飾製造的失蠟法。失蠟法是熔模鑄造中的一種,其鑄造方法即先用蠟料將鑄品製成蠟模,然後在蠟模表面塗上沙、石、耐火泥等粉末,形成比較堅固的外殼,再加熱熔去蠟模,形成鑄品的外模範,最後澆注銅液,冷卻後除去模殼,鑄品即成。失蠟法是冶鑄史上重大的發明。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採用此種技術的鑄品,也是世界的首創。此套尊盤,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學會經傳統精鑄工藝鑒定會鑒定後認為:「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尊、盤,造型端莊優美,紋飾精巧、複雜,尤以口沿附飾的蟠虺雲彩狀透空花紋,盤旋重疊,於複雜中見條理,有極高的技藝水平,是現已出土的青銅器中最複雜、精美的珍品。」

中國古代青銅器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先人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筆者略舉的這幾件青銅盤,僅是青銅器龐大分支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這些寶物,不僅可以從中領略當時的鑄造工藝、造型藝術,也能充分利用其獨一無二的豐富資料,弘揚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征寶閣 的精彩文章:

七位頂級大佬的辦公室!看完馬雲再看扎克伯格的…
敲壺聽聲,就能辨別紫砂壺好壞,這到底靠不靠譜?
央視曝光:書畫藝術品,將成為未來主要投資渠道
月流水高達三億元的微拍賣,有多少是假貨?
72歲農民考入中國美院:心有夢,開始永遠不晚

TAG:征寶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