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逝去的貴族 舊歐洲的童話

逝去的貴族 舊歐洲的童話

影片並不長,只有100分鐘。然而在這短短100分鐘里,卻道盡了半個世紀的滄桑。

你可以說它有趣,看起來輕鬆詼諧,但要知道,《布達佩斯》可並不像表面那麼「平易近人」,那麼淺顯易懂。在它看似輕鬆幽默的劇情下,實則隱含著複雜的隱喻和對「逝去的歐洲」的緬懷。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部「高難度」影片。

執筆肖宇陽責編肖宇陽

執行主編馮楷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以下簡稱《布達佩斯》)是2014年由韋斯·安德森導演,一票明星主演的劇情片。片中集黑色幽默、暴力、愛情、歷史、音樂等元素於一身,講述了戰爭時期歐洲著名的酒店,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經理古斯塔夫和他最信任的年輕門童歷險記一般的故事。

說這部電影中有一票明星,真的是一點都不誇張,放眼望去,除了兩個新人外,其餘任何一位的星光都能閃瞎你的眼。

這裡提兩個個人最喜歡的演員,其一是主角古斯塔夫的扮演者,拉爾夫·費因斯,代表作有《英國病人》、《辛德勒名單》、《哈利·波特》,集商業大片和高質量獲獎影片於一身。

另一位則是反派的代表人物德米特里的扮演者,阿德里安·布勞迪,代表作有《鋼琴家》、《超脫》、《天將雄獅》等,是奧斯卡最年輕的影帝,戲路不可謂不廣。2007年,安德森與布勞迪就曾合作過《穿越大吉嶺》。即使是片中年青一代的阿加莎(西爾莎·羅南飾),也是高分愛情電影《贖罪》中的小童星。

《布達佩斯》就是用這樣一個讓其他電影「羨慕嫉妒恨」的豪華陣容,講述了一個歐洲人的傳奇。

在遠近聞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經理古斯塔夫的好友,一位富有的寡婦去世了,她留給他一副名畫。但這一決定不被寡婦的家人所承認,他們誣陷古斯塔夫殺人,使其被捕入獄。古斯塔夫為了洗脫自己的罪名,不惜越獄,並帶著他的得意門生零一路逃亡。在這一過程中,戰火也蔓延開來,當古斯塔夫歷盡艱辛再次回到飯店時,這裡卻已經被軍隊徵用,物是人非了……

影片並不長,只有100分鐘。然而在這短短100分鐘里,卻道盡了半個世紀的滄桑。

你可以說它有趣,看起來輕鬆詼諧,但要知道,《布達佩斯》可並不像表面那麼「平易近人」,那麼淺顯易懂。在它看似輕鬆幽默的劇情下,實則隱含著複雜的隱喻和對「逝去的歐洲」的緬懷。

一句話,你可能已經看過它,但你不一定看懂了它。

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反覆看片六次後,我決定寫下這篇文字,旨在通過對片中細節的解析和背後含義的探究,來走近這部「高難度」影片。

友情提示,本文涉及部分劇透,請謹慎閱讀,但絕對劇透地「物有所值」。

1

致敬經典

影片使用套層結構來構建劇情,並使用不同的畫面比例帶來來自各個年代的視覺感受。這裡真正是體現了導演的「鬼才」,第一幅畫面,影片便告訴觀眾,「請把你的屏幕調至16:9比例」。

電影的開場,一個小姑娘在作家的紀念碑前,拿出作家寫的書,粉色的封面,名字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是第一層,是這個小姑娘的故事,是觀眾在看這個故事。接下來,時間來到1985,我們來到作家面前,作家(對觀眾)講述起自己的經驗。這裡是第二層,這是作家的故事。隨著作家的話,我們看到了衰落後的布達佩斯飯店,他在這裡遇見了電影中的主角之一,老年的零。他與零攀談起來,零為作家講述了自己年輕時在這家大飯店中的傳奇經歷。這裡是第三層,這是零的故事。在零的回憶中,我們又回到戰爭前夕,那個繁華的大飯店。那時的飯店,有最優秀的經理,古斯塔夫先生。這裡是第四層,也是電影最核心的一層,這是我們的主人公古斯塔夫的故事。

在影片的最後,故事又一層層地回到小姑娘的世界,形成了完整的敘述。

影片如此層層疊疊,卻不使人眼花繚亂,原因在哪?與一般的非線性敘事不同,一旦跳入下一層,導演就試圖讓觀眾放下上一層的內容。專註眼下的事,成為導演不擾亂敘事的法寶。

在當下充斥著特效、3d、「混亂」敘事的電影中,安德森講故事的方式顯得極為平靜,他的構圖也有著「強迫症」一樣的美感(處處對稱)。

導演安德森曾在採訪中說道,本片的靈感來自於喜劇巨匠恩斯特·劉別謙的電影,《你逃我也逃》和《街角的商店》,其中,《街角商店》的故事也發生在布達佩斯。在影片中,從服裝、布景,再到燈光的運用,都營造了極強的年代感。比如三十年代的飯店,一直都是暖光,而在零與作家相識的六十年代,熒光燈則成為了主要光源。

全片任何時候都重視觀眾和電影的聯繫,四層敘事中,每一層都做到了讓觀眾身臨其境。

在《布達佩斯》中,只要有講故事的人,就必然會有聽故事的人。

2

斯蒂芬·茨威格

片尾明確地說明「受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啟發」,這本著作,指的是他最後的作品《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奧地利猶太文學家,傳記作家,出生與奧地利猶太富商家庭。其所作的自傳《昨日的世界》被稱為是「一本歐洲人的回憶錄」。二戰爆發後,他輾轉流亡,在寫就此書後,與妻子在里約熱內盧雙雙服毒自殺,殉道而死。《昨日的世界》,記錄了他對「逝去的舊世界」的懷念,和戰火下歐洲令人心痛的慘狀。在影片中,古斯塔夫帶著零一路逃亡,尋求各種幫助,並不斷被人追殺,這其中,便能找到茨威格的影子。看完《昨日的世界》,你會愛上兩個人,一個是作者茨威格,一個是導演安德森。

其實,茨威格的影子早已出現在了影片之中。在零的講述中,既故事最核心的第四層,是分章來表現的。這樣的處理方式,再加上前面作家的出現,已經可以看出,這是在講一本小說。片中的主要舞台雖然是布達佩斯大飯店,但影片的取景卻主要來自德國,並不是匈牙利。但德國,可從未被人說成是歐洲文化的中心,反倒是臨近的奧地利,是歐洲藝術的心臟。在「心臟」出生成長的茨威格,用他的人道主義關懷,回憶了曾經的歐洲。零說,「早在他(古斯塔夫)進入那個世界之前,他的世界就已經消失了,但他極為優雅地維持了那個幻象。」這是對茨威格的唏噓,更是對他的肯定。

3

古斯塔夫

與《蘋果男孩》

從亞當與夏娃在引誘下偷食禁果開始,蘋果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慾望、禁忌的代名詞。《蘋果男孩》,作為寡婦留給古斯塔夫的遺產,讓所有人艷羨。古斯塔夫這樣評價這幅畫,「與它相比,這間房間里其他的東西就是垃圾。」這句話一下子顯現出了《蘋果男孩》的價值,它是財富、地位、名望的象徵。在火車上,古斯塔夫又說,「你看我和他多麼相像」,而畫中的蘋果,既是猶太人在社會中擁有的東西。

猶太人聰明,有頭腦,在諸多領域都享有一席之地,這也是他們所珍視的一點。古斯塔夫也正如典型的猶太人一樣,他說「即使是死我也要死在這幅畫下」,可見他的態度。因此,古斯塔夫這個角色,代表了戰時的猶太人。

但沒過一會,他又決定將這幅畫賣掉,與零商議了分攤錢財的方法,並寫下「合同」。而在這之後,《蘋果男孩》卻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相反地,古斯塔夫開始一路招人追殺,擔驚受怕,甚至入獄,並一路逃亡。這成了猶太民族的寫照,納粹一上台,猶太人的悲慘生活便開始了,他們不得不選擇背井離鄉。

另一方面,古斯塔夫是一個絕對的紳士形象,他念詩,噴香水,在上火車之前必須帶上好酒和兩個玻璃杯,理由是「這樣我們就不用喝餐車上的貓尿」。古斯塔夫在社會上擁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工作時一絲不苟,精打細算,與上流社會的人交好。也正是因此,他獲得了上流社會的垂青。這個角色,簡直就是《昨天的世界》中茨威格父輩的特點的結合體。

當然,無論古斯塔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影響《蘋果男孩》的崇高價值。我們可以看到,即使他已經被槍殺,大飯店也經歷了易主,衰落,這幅畫仍然被掛在大堂內,成為了過去傳奇的親歷者與永恆的見證者。它從不曾被戰火吞沒。這也說明了,無論在哪一個年代,有價值的東西都會帶著人們欣賞的目光和慾望流傳下去。

4

有趣的槍支展覽會

在最後一章中,布達佩斯大飯店遭軍隊入駐,古斯塔夫本人也因殺人越獄而遭到通緝。他與零假扮成送貨員潛入了飯店。但很快,他們的偽裝被追殺他的德米特里識破,德對他們開了槍。第一聲槍響之後,有人出來「保護」古斯塔夫與零,這下,槍聲開始此起彼伏,在飯店頂層奏起了一場節奏感超強的交響樂。

這裡,我稱其為槍支展覽會,準確地說,是二戰時期的槍支展覽會。

首先開槍的是全片最大的反派德米特里,他的胳膊上別著雙「Z」袖章。納粹黨的意思是「國家社會黨』,在德文中「國家」和「社會」的字頭都是「s」,雙「S」和雙「Z」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再加上德米特里對於《蘋果男孩》的強烈慾望,更加容易讓人想起希特勒對於猶太人的仇視。他使用的槍是卡爾.華爾瑟,於1908年推出的小型自動手槍,主要供自衛用。在1931年納粹奪取政權後,該槍在納粹黨中被大量秘密配發。

接下來,古斯塔夫一邊有人開槍支援,而後,德米特里一邊也有人出來對打。這下,兩方陣營便更加明顯了。在德米特里方向的人拿的是毛瑟C96手槍,這是是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半自動軍用手槍。德軍除自用外,還將其出口給自己的盟國和僕從國。這種手槍也曾出口中國,並被仿造,以至於它在如今的「抗日神劇」中很常見。

後面出現的兩個人就更有趣了,他們打開了門,探出頭,但並沒有明確給出他們開槍的畫面,這說明他們在觀望。代表了在戰爭初期按兵不動的一方。

5

十字鑰匙結社

與戰時的歐洲社會

在古斯塔夫逃亡的過程中,有一處讓人忍俊不禁,那就是「十字鑰匙結社」。這種社會群體,是非官方的,自發組織的,這裡面涉及了利益、資源和不可多得的人脈。古斯塔夫在這裡得到了非常大的幫助。這就很像《達芬奇密碼》中的「郇山修隱會」了,但不同的是,在電影中,由於古斯塔夫猶太人的特殊身份,這種組織還被賦予了民族團結的色彩。無論是哪一個民族,都少不了抱團取暖。更何況是收到大面積排擠的猶太人。

在二戰時期的歐洲,受納粹主義所宣揚的「種族優秀論」的影響。「民族主義」在歐洲開始走向極端,部分民族受到公開的殘暴對待。「生存空間」理論的出現,使得歐洲變得異常動蕩不安。「這些瘋狂的鼓動者像是一批把德意志民族性理解為最狹隘,最野蠻的狂人」,在這樣一種弱肉強食的情況下,「結社」成了生存的必需品。

6

它講述的不是一個人的故事

而是一段歷史

這大概是我們看這部電影時必須要知道的。從這一點上看《布達佩斯》不像是一部劇情片,倒像是一部紀錄片,它記錄的是曾經的輝煌,是一代歐洲人眼中的「安全世界」。

電影暗喻著歐洲文明的衰落,同時用古斯塔夫的一生巧妙地再現了這個過程。按照茨威格在《昨天的世界》中的記敘,他第一次去巴黎的時候,還乘坐著馬車,那時的奧地利,還處處瀰漫著文學,藝術的氣息,人們生活地平和而安逸。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他被迫開始了流亡生活。上世紀30年代,戰爭來了,新時代也來了,各種「現代」的東西開始層出不窮,傳播媒介的發展使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年輕的一代變得激進,人道主義逐漸崩塌。歐洲的中心地位被一再動搖,曾經的輝煌時代,已然消逝,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幻影。

在電影中,古斯塔夫的故事從1932年開始,在此之後,這位「優秀的前輩,最受歡迎的經理人」保受追殺、被誣陷、逃亡、等種種苦難。在這一期間,代表著舊歐洲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也逐漸走向衰落,被軍隊徵用,上演「槍支展覽會」,成為藏污納垢之所。

雖然古斯塔夫最後用寡婦的遺產得到了整個大飯店,電影貌似給出了「完美結局」。但後來,他本人卻又在保護零時,死於士兵的槍下。古斯塔夫死後,零繼承了飯店,當它已經徹底沒落以後,變得「高成本低收入沒前途」,零還是守著它,每年來住幾次。當被問到為什麼時,零回答說,「我是為了阿加莎」。曾經的美好,讓他懷念,也成為他堅守的理由。

這裡,零代表的是過去文明及繁華的見證者,即使風景不再,他還是守護著飯店,就像歐洲人守望著昨天的世界。

在電影中,古斯塔夫曾對軍隊勢力奮起反抗,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相比於茨威格的自殺,古斯塔夫的抗爭,已經是讓人欣慰了。在零的見證下,古斯塔夫完成了他最後的使命——高傲地離開。零說,「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有一絲文明的微光,那就是人性,他就是這樣的人。」這大概,是對古斯塔夫的一生以及布達佩斯大飯店,極為恰當的評價了。

有人說,時代在發展,現代社會有著前所未有的進步,在這一情況下,影片未免顯得無病呻吟。也有人認為,《布達佩斯》是一首敘事詩,講述了舊時繁盛,與今朝追憶。它是「他(古斯塔夫)的世界」的不二悼詞,值得一讀再讀。

但無論如何,都不妨礙這部電影成為經典之作。當走進《布達佩斯大飯店》,你會發現,它的迷人之處不只在於它本身,更在於它背後,那些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媒社 的精彩文章:

國慶檔動作電影報告 一個像冰 一個像火

TAG:論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