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將軍蒙冤之二,忠勇雙全湯恩伯

將軍蒙冤之二,忠勇雙全湯恩伯

橡樹

經「流浪的橡樹」公眾號授權轉載

摘要:不是很了解抗戰史的人,對湯恩伯抗戰功績很難有較為全面的理解。1937年8月,南口抗戰,天下人有目共睹,國共和民間報媒爭先報道,「抗日鐵漢」成為大家對湯恩伯美譽。由此,人人皆知湯恩伯。湯恩伯發起南口會戰的戰略、戰役才華,抗日鬥志,尤其為國共高層,及其他派別高度認同。

(接前文)

圖5:抗戰初期的湯恩伯將軍

不是很了解抗戰史的人,對湯恩伯抗戰功績很難有較為全面的理解。

我非常敬佩我國電影、電視劇導演的專業水平。當然,我也非常敬佩我國觀眾看電影的職業精神。

畢竟,限於工作,我沒有充裕時間和精力在這篇文稿里,闡述與分析台兒庄會戰及徐州會戰,以及更多戰例。僅就湯恩伯將軍在抗戰屢立的功勛,作走馬觀花的介紹。

繼續文章,繼續以客觀視角,在抗戰硝煙散去七十年後,簡筆勾畫湯恩伯將軍。

因回復里,朋友多有提出對湯恩伯抗戰功績的質疑,本文將重點解析湯恩伯與台兒庄會戰,湯恩伯在河南,湯恩伯在豫湘桂會戰。全文可能延長為一個系列。

感謝喜歡抗戰史的朋友們支持,鼓勵,轉發。

當然,如果沿傳統的電影電視思路,如對本文閱後感到生澀,敬請原諒。

6、第20軍團,逆流而進

1937年8月,南口之戰,天下人有目共睹,國共和民間報媒爭先報道,「抗日鐵漢」成為大家對湯恩伯美譽。由此,人人皆知湯恩伯。湯恩伯發起南口會戰的戰略、戰役才華,抗日鬥志,尤其為國共高層,及其他派別高度認同。

是年,國軍主力全力應付淞滬會戰和南京會戰。

為保證華北抗日局勢不至於再度迅速糜爛,威脅到鏖戰正熾的淞滬會戰,影響華東、華中、中原、山西腹地的作戰、備戰,民國軍委會決定在華北組建第20軍團。

編製一個精銳的機動集團。這是國軍第一次效仿德軍戰略編製的精銳「打擊力量」。

然而,因為戰事激烈,這支軍隊組建不足三日即奔赴前線——後來,在1938年,這支勁旅再度擴編、組建第31集團軍。

如張軫、張剛、關麟征、李仙洲等,均為湯恩伯帳下抗戰名將。

圖6:華北抗戰前線,名將擁簇下的「湯司令」

南口突圍後,湯恩伯第13軍在邢台短暫修整,在第一戰區的著意安排下,華北地方部隊(如110師等部、軍閥武裝),包括一些流亡學生,均以補充加入湯恩伯軍團為榮。

10月10日,該軍開往河南新鄉。根據軍委會命令,和第52軍組建了後來讓日軍膽寒的鐵軍,國軍第20軍團。

這是一支總兵力7.2萬人,直屬國軍最高指揮部指揮,裝備雖然簡陋,但是屢屢創展戰爭奇蹟的戰略機動打擊力量。

唯獨湯恩伯「無名」、「無能」。

湯恩伯就任軍團長。

關麟征、王仲廉、鄭洞國都在這個軍團里擔任過軍長、師長。後來,歷史幾經周折,他們終於被公認為抗戰名將。

然而,歷史僅見他們零星的戰績,卻幾乎看不到國軍第20軍團的卓越功勛。

因為湯恩伯?不得而知。

1937年10月13日 ,未等到國軍第20軍團組建工作完成,華北日軍大舉南下,沿線次第守土防禦的地方國軍紛紛被擊潰。

日軍這次實施的快速機械化攻擊,幾乎消耗了國軍南口血戰換來的時間,兵鋒再次直逼江淮、山西。

情急之下,軍委會只好改變計劃,命令湯恩伯機動到邯鄲、磁縣、武安一線備戰。

於是,國軍第20軍團留下編練部隊,以13軍、52軍草草準備,全靠步行,逆流而進。

他們往潰軍來的方向,迎面撞上南下日軍。

此刻,日軍土肥原第14師團,及第6、16師團主力對華北各路國軍攻擊順利,已經搶在湯恩伯軍團之前,攻佔了漳河以北邯鄲、磁縣、武安等處。趾高氣揚的土肥原賢二中將甚至指揮一個旅團強渡漳河,攻到漳河以南數十公里。

7、攻擊,攻擊,再攻擊

受命守備的要地已經被日軍佔領。不等軍委會電令,湯恩伯再次當機獨斷。他下令全軍向立足未穩的南下日軍發起攻擊。

對抗戰具有深遠意義的漳河會戰,由此打響。

這本是一場為掩護華北潰軍南撤,為保障激戰中的淞滬會戰側翼,以及為保障山西境內戰備的防禦會戰。

然而,在湯恩伯的「湯式」風格化指揮下,被動挨打的守備戰,終於打成了氣勢如虹的攻擊戰。

在抗戰史里,不佔人數和火力優勢的國軍,主動向日軍發起野戰攻勢,湯恩伯部堪為第一。他對日軍,似乎只會進攻。他的軍團,似乎也只習慣進攻。

夜襲,進攻。

湯恩伯軍團猶如前不久的南口會戰一般,瘋狂起來。

在夜色掩護下,湯恩伯軍團無聲無息連夜疾行達數十里,迅速以旅、團為戰鬥單位展開,向土肥原師團前鋒旅團發起總攻擊。

日軍不留意之間,國軍第13軍、第52軍看似隨即如長蛇席捲而至。一旦接敵,國軍戰士依舊是三三兩兩分組,抱著手榴彈,揮舞著大刀,血拚日軍。

圖7:第20軍團正整裝待發,預備向日軍發起攻擊

激戰中,湯恩伯多習慣帶一位參謀,幾名警衛就靠前指揮。這次,他直接坐鎮第52軍前指。關麟征軍長則親往戰事最熾的25師前指。如此,每次衝鋒,幾乎是師長、旅長、團長帶隊。

湯恩伯善戰,手下也是強將。

每戰之下,不少營、團先鋒敢死隊剝下戰死日軍的軍服,化妝成日軍,又或者潛伏密林,無聲抵近。

於是,國軍無休止地攻擊。抵近然後投擲手榴彈,再然後就肉搏搏命。

兩軍十萬戰兵,數日激戰,混雜一團。湯恩伯本身由練兵發跡,尤其重視以實戰練兵。每每發起夜襲兩軍混在一起,國軍施以操練熟悉的戰術,日軍不僅無法發揮戰機、重炮優勢。尤其沒有有效的戰術應對。

日軍每戰之下,必被湯恩伯不斷變幻的抵近戰術打得頭暈腦脹。為此,湯恩伯被很多日軍將領認為是「最可惡的敵人」。至今看來頗具戲劇性的漳河激戰,一大半的時間,湯恩伯總是在想方設法,指揮他的部隊抵近日軍,接近日軍,肉搏日軍。土肥原師團前敵戰兵損失,出現前所未有的慘重。

如此古怪戰法,精通諜戰的土肥原賢二中將聞所未聞,目瞪口呆。眼見如此混戰毫無結果,日軍精銳14師團等部只好由重炮掩護,被迫撤退。

漳河會戰,日軍由攻擊態勢,而被國軍也以攻擊遏制。這是日軍在趾高氣揚的戰爭初期罕見的失利。直到10月底,日軍數次攻擊均被擊退,湯恩伯部防區,猶如雷池。

國軍20兵團也為之戰損慘烈,團長以下近萬烈士犧牲。

圖8:漳河岸邊抗擊日軍的20軍團一部

在武器、後勤、火力、兵員訓練巨大懸殊下,湯恩伯發起的漳河會戰一再正面野戰,數次擊退日軍重兵攻擊,堪為抗戰初期非常罕見的戰爭奇蹟。

漳河會戰,湯恩伯最大的功績,莫過於再次為保障身後的淞滬會戰,以及山西的抗戰備戰,爭取的寶貴的近二十日。

這二十日,堪為抗戰史上生死攸關的二十日。

為此,很長一段時間,湯恩伯被民國軍委會視為手裡唯一一張王牌。

哪裡戰事緊急,湯恩伯軍團就機動應急——他們除卻少量的騎兵,主力依舊是肩扛步槍,背插大刀,懷揣手榴彈,急步行軍。

可惜,漳河會戰已經沉入史河,現在少為人知。

後來,偶然中有人八卦號稱,當紅影星關之琳祖父,即是當年的抗戰名將關麟征將軍。於是,一夜之間,關麟征將軍抗戰事迹傳於網路。

關麟征將軍是當年國軍二十軍團兩個主力軍軍長之一。他的抗戰,和他的軍團長湯恩伯本是一體,密不可分。

可惜,浮躁之下,英雄威名,也只好依靠藝人出彩了。

其實,漳河會戰之壯烈,之激烈,之血氣,如果拍成電影,我想,絕對比《亮劍》的「平安縣城之戰」更壯烈,真實和精彩。

8、只手擎天,重新收拾表裡山河

入冬,連續作戰的湯恩伯軍團52軍轉入豫北修整。其時,日軍控制平綏線,並組織華北日軍兵團和察哈爾日軍兵團西犯。

山西告急。

無暇洗卻漳河會戰硝煙,湯恩伯再度親率由長城到漳河,一路激戰的國軍第13軍,星夜應援太原守備。

11月,國軍於天寒地凍、糧草不濟、交通閉塞、敵情險惡態勢下行軍千里,由安陽至晉中,到12月,行軍途中再傳噩耗。

太原已經淪陷。日軍主力一面困剿劣勢晉綏國軍,一面順勢攻擊晉南,甚至兵戈直揮中條山。

軍委會急電,要求湯恩伯部往魯南機動,待機作戰。

果然「抗戰鐵漢」。和發起南口會戰、漳河會戰一樣,湯恩伯再次以將在外而審時度勢,下定決心,正面再度與侵晉日軍野戰。

其時,湯恩伯部署第89師吳紹周旅在祁縣子洪口要地設伏,王仲廉第89師余部,和王萬齡第4師一部,朱懷冰第94師一部,次第設伏延綿十餘公里。

這次戰事,現在更罕見於記載。

湯恩伯這次設伏,一舉打掉了日軍先鋒。湯恩伯第13軍的出現,遲疑了日軍沿同蒲路窮追的步伐,為備受日軍壓力的二戰區,爭取到近一個月的緩衝時間。

由此,日軍消耗巨大,持續苦戰才取得的太原會戰,由此,因為湯恩伯部於晉中往來突擊掣肘,始終無法擴大戰果。

本來幾乎糜爛的山西局勢,奇蹟般轉入僵持。

當時,第二戰區無論閻長官,還是八路軍,都為之鬆了一口氣。由榆次、太原退卻的國軍,包括八路軍,在湯恩伯部力拚保障下,得到了集結和收容。

後來,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開學時,湯恩伯、葉劍英分任正副教育長。

兩人由子洪口戰役及湯恩伯抗戰指揮戰例,深入交流後,葉劍英為之感慨,認為,「將來國共合作,湯將軍是好朋友。萬一不幸破裂,湯將軍也是最大的敵人。」

圖9: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湯恩伯(右三)和葉劍英(右二)合影

漳河會戰和子洪口戰役規模不算太大,在長江流域的中日大決戰主戰場,中日頻頻發起數以百萬人規模的大會戰。然而,漳河會戰和子洪口戰役卻被熟悉抗戰的戰史專家和朋友們看重。

其戰略價值,更為戰史行家們稱道。抗戰後,這兩次戰役,被認為是對抗戰進程影響極大的戰役。在軍事角度上,是「奠定中國最後勝利的兩大遠因」。

可惜,現在的朋友了解歷史多喜歡看電影。而在電影中,湯恩伯將軍和他的部隊多被描述為避而不戰。無良文人更是對湯恩伯將軍捕風捉影,一味抹黑。

在抗戰大戰略上,長江戰場固然是主戰場,多年以後,薛岳激戰長沙的抗日功勛終於為人們知曉。但是,居中河南的湯恩伯依然少有人明白他的貢獻。

而實際上,對日主戰場上,薛岳坐鎮兩湖,湯恩伯率部策應。兩位將軍很大程度上一直互為犄角,遙相呼應,堪稱抗戰前敵絕對的男一號和男二號主角。

湯恩伯部位於中原,在戰略上一直起著掣肘日軍的作用。是牽制日軍華北、華中幾支重兵集團,在整個抗戰中都是日軍焦急尋找,念念不忘夢想聚而殲之的最強國軍,是對日軍威脅最大的主力部隊。

在抗日戰場上,湯恩伯部如是孤獨遊俠。承擔的是抗日救火隊的任務,多數時候飄逸不定。

但是,每逢抗戰緊要關頭或者重要戰役,最後致命的鐵拳重擊,幾乎必得湯恩伯部遠距離馳騁而至完成。

這也是為什麼台兒庄戰役必得等湯部出擊,才能鎖定勝局的原因。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將軍蒙冤之一,抗戰鐵漢湯恩伯
朱德為什麼改名字改籍貫一心要去滇軍,策反結義兄弟楊森為何沒成功
大家好,向大家介紹《那年花開》里的幕後大反派,原型比劇中人還要壞
對於那場發生在我們房前屋後的戰爭,我們沒資格遺忘!發現衡陽保衛戰來雁塔陣地戰壕!
整編第21師的驚天大案,引發蔣經國上海「打老虎」,牽涉蔣宋孔杜四大家族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