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的今天,公元690年十月16日,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

歷史上的今天,公元690年十月16日,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當時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為唐高宗。這一年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後唐高宗將她重新召回宮中封為昭儀。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也就是武則天重新入宮的第三年高宗不顧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對冊封武氏為皇后。之後武則天積極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后武則天來處理。因此唐朝經歷了一段雙懸日月照乾坤的時期,武則天逐漸掌握中央實權並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不久武則天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於公元690年,武則天廢睿宗稱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稱聖神皇帝。公元705年許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李顯複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同年,武則天病死享年八十二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令人在陵前豎起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任後人評說。

武則天足智多謀兼涉文史。在執政期間她繼續推行法治,開創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親自考試貢士;修姓氏錄列武氏為一等;重視農業抵抗吐蕃的攻擾。在位期間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但由於大修廟宇人民負擔有所加重。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家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 武瞾武照,本名不詳新唐書中記載為 武珝,但經現代部分學者考證亦可能為 武元華),通稱 武則天或 武后四川廣元利州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 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則天(3)「垂簾聽政」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來管理國家軍政要務。

垂簾聽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無法正常處理國事,太后代替皇帝處理政務,又因為太后必須在皇帝理政廳堂側面的房間里,在房間和廳堂之間掛一帘子,聽官員們與皇帝談論政務。於是,這種由母親幫助皇帝輔政的制度,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垂簾聽政」。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垂簾聽政,在於高宗體弱,由於信任武則天,逐步將處理軍政的權利交給武則天打理,這也為武則天順利殺害大唐重臣和奪取中央實權埋下伏筆。最終在皇帝病重的時候,代替高宗使皇權,行王事,成為執政者。

二聖臨朝

顯慶五

無字豐碑

無字碑位於武則天和高宗和葬於乾陵今陝西乾縣,整個陵園規制仿照唐京長安城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墓碑,上有武則天題詞:另一塊則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

一個迷信文字的女皇卻沒有刻一個字。其說法有幾種第一種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還有一種說法武則天的兒子恨透了自己的母親,她本寫好碑文卻被她的兒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塊無字碑。也有學者認為石碑原本計劃刻字,但武則天死後政局動蕩各派政治勢力,始終不能對武則天作出適當的評價因而便不了了之。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別人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沒有文字。

對於武則天曆來褒貶不一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人節 的精彩文章:

TAG:愚人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