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雲棲大會英特爾展台

互聯網經濟被稱為虛擬經濟,因為其提供的大部分產品都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而近年持續火熱的雲計算在普通人眼中則更加虛無縹緲,「雲」這個名字對於真正理解這個行業也沒有太大的助益。

實際上,和其它互聯網產品一樣,用戶雖然看得見、摸不著,雲計算仍然還是要落到摸得著的硬體上。一名普通用戶可以在家裡搭建一台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屬存儲)伺服器,這就是一朵小小的私有雲;而當一家公司搭建了一處巨大的雲服務數據中心,並將其用於服務千百萬的用戶時,就成了一朵巨大的公有雲。

阿里雲就是中國最大的一朵公有雲,在 10 月 12 日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副總裁李津介紹,阿里雲在中國市場第一,2016 年佔據 40% 的市場份額,今年或許會達到 50%。

海量的雲服務對應的是龐大的基礎設施,對於一家雲服務廠商來說,實現軟體、服務與硬體基礎設施的完美整合,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關鍵點。在這方面,英特爾是阿里雲多年的合作夥伴,雙方通過緊密合作推動雲基礎設施的創新。

對於軟硬整合的問題,近年比較流行的一個答案是「軟體定義基礎設施」,意即根據軟體和服務的需求與發展來部署和優化硬體設施。

英特爾和阿里雲有著多年的戰略合作,英特爾創新的技術、產品是如何讓讓阿里雲得可靠、敏捷且性能強大的技術支撐?雲棲大會上,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數據中心戰略規劃總經理 Robert Hays 這樣介紹:


第一,英特爾提供了包括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產品在內的一些列創新技術和產品,這些不光給客戶帶來了性能上的提升,也豐富了客戶的產品服務種類和特點。與此同時,我們還為阿里雲提供定製化服務,以便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進一步一起降低總體運營成本。同時也可以更好的發揮定製化技術和功能對阿里雲服務的價值。


另外一方面,從軟體層面來講,英特爾跟阿里雲之間也有很好的合作關係包括在軟體的優化,定製化產品服務,以支持硬體新品特性等。

英特爾助力,阿里雲將 BigBench 規模全球首次拓展至 100TB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周靖人與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 Robert Hays

關於雙方合作的一個很好的案例是雲棲大會上發布的阿里雲在大數據計算能力上的新突破:將 BigBench數據規模擴展到 100T。

BigBench On MaxCompute+PAI 基於最新的 英特爾硬體產品,依靠雙方合作,全球首次將規模拓展到 100TB,達到 7000 QPM,也是首個基於公共雲服務的 Benchmark。

Robert Hays 接受包括雷鋒網在內媒體採訪時表示,英特爾在其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英特爾在 Big Bench 的形成過程中,是重要的貢獻者,參與了一起制定標準的過程。

第二,一起推動讓標準測試組織 TPC 認可測試基準,最後推成了一個 TPCx-BB,變成一個標準的測試基準了。

第三,在跟阿里雲的具體合作中,我們做了包括軟體優化、工具優化、體系結構優化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和阿里雲一起把這個結果呈現給客戶,實現最好的性能,同時能夠降低成本。

關於 BigBench 的意義,Hays 表示,「我們的用戶,像阿里雲,或者像阿里雲的用戶來說,他們都是希望找到一個比較好的雲服務的方式,能夠讓他們在大數據處理方面能夠獲得很好的性能,同時又能夠降低比較多的成本。所以,可以用這樣的基準數據值,來使這個服務的基礎結構包括上面的軟體棧或者上面的層級都能夠更好的服務於大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的應用。」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英特爾 SGX 技術在中國首度應用:「晶元級」雲上數據保護

雲棲大會的最後一天, 英特爾與阿里雲宣布達成技術合作,雙方聯合發布加密計算技術:以英特爾 SGX (Software Guard Extensions) 可信執行環境作為基礎,確保加密數據只在安全可信的環境中計算,將雲上數據保護做到「晶元級」。

相比傳統加密保護,阿里雲加密計算可提供更高等級的數據保護:

  • 加密計算的信任根基於處理器晶元,而非基於底層軟體,所有加密信息只能在可信執行環境中計算和運行;

  • 加密計算提供靈活的加密方案,用戶可自己掌控數據加密和密鑰保護的全部流程;

  • 加密計算最大限度復用了處理器計算能力,將加密計算的處理性能充分發揮。

英特爾公司軟體與服務事業部副總裁兼平台安全部總經理 Rick Echevarria 表示:「很高興英特爾公司與阿里巴巴在雲服務方面達成合作。我們非常興奮看到英特爾的SGX 技術應用在阿里雲上用來保護關鍵業務應用和數據。同時,我們期待與阿里巴巴後續的合作,提高阿里雲架構和服務的安全。」

阿里雲首席安全架構師李曉寧提到:「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是阿里雲的第一原則。阿里雲將繼續與英特爾展開深度技術研發,讓『晶元級』安全保護,成為雲的『基因』。」

混合雲的未來,有英特爾的身影

混合雲被認為是雲計算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根據 2017 年 5 月英特爾委託 Forrester Consulting 進行的一項調研,40% 的企業 IT 部門已部署混合雲環境;60% 的企業 IT 部門正在測試或計劃在兩年內實施混合雲戰略。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混合雲計算實際上真的是一種很重要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用戶,未來一定會走向混合雲的業務,在這個過程中,從英特爾來講,我們認為各種類型的應用、負載去支撐這些企業的業務過程中,隨著全球化的擴張或者地域性的擴張,對混合雲的需求會進一步加大。」Hays 說。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阿里雲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場盛宴,今年的雲棲大會上就有專門的混合雲分論壇。大會上,阿里雲正式推出混合雲存儲陣列,將雲存儲的高性價比和可擴展性與本地數據中心架構相結合;NetApp 也與阿里雲合作,發布一系列的混合雲產品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全球領先、面向未來的混合雲數據管理能力。

在明確混合雲這個發展趨勢後,英特爾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它的前進。這其中包括,跟業界一些領先的合作夥伴們,包括像開源社區裡面的 Openstack,Docker 等等都有很好的合作和支持。另一方面,與一些企業或者雲服務的供應商進行深入的合作,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去部署符合企業用戶需要的混合雲的服務。

產品上,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整合併擴展了至強處理器 E5 和 E7 家族最卓越的企業級特性,是理想的混合雲基礎。顧名思義,整合和擴展後將成為針對眾多工作負載優化的計算平台,從雙路擴展至八路或更多,具備更豐富的功能和軟體兼容性。

混合雲在本質上具有多應用、多租戶特徵,要求底層基礎設施提 供高度的敏捷性。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具備全新的微架構特性,內核數更多,內存帶寬更高,可為各種應用和工作負載 提供高性能環境。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此外,據雷鋒網了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家族在虛擬化功能方面也實現了顯著的性能提升,從而有效改進混合雲的敏捷性和效率。基於英特爾最新處理器的伺服器支持企業顯著增加每台伺服器上運 行的虛擬機(VM)數量。相比於使用 4-5 年的系統,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將每台伺服器運行的虛擬機數量增加了 4.2 倍,企業可因此運行更多的工作負載和應用,進而支持其不斷增長的混合雲戰略。

總結:英持爾攜手雲服務提供商,推動雲計算髮展

根據 IDC 的統計,2017 年,全球購買公有雲服務的支出預計將達到 1225 億美元,相比 2016 年增長 24.4%。到 2020 年,全球在這方面的支出將超過 2034 億美元。

對於這樣一個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的市場,各家公司都不想錯過。而英特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雲服務廠商直接面向客戶,各激烈的競爭下需要不斷在產品上推陳出新,降低成本,尋找細分市場和新的增長點。在軟體定義基礎設施的指導下,英特爾則通過雲計算硬體、軟體、基礎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滿足雲服務廠商和用戶的需求。

在雷鋒網看來,這次雲棲大會公布的各種新產品,正展現了英特爾與阿里雲在雲基礎設施領域創新合作所帶來的巨大效能。

前文所提到的軟硬體創新只英特爾產品線的一部分,英特爾的創新還包括存儲方面的 3D-Xpoint 技術,以及對開源社區所作巨大貢獻和支持,FPGA 產品,5G,等等。

推動雲基礎設施創新,英特爾與阿里雲的「軟硬合唱」

英特爾常年保持在 Linux 內核貢獻列表第一位

雲計算目前是英特爾最重要的投入領域之一,Hays 介紹,「我們已經從傳統的應用產業分類或者優先順序的排序,逐漸切入到目前的前三大最重要的投入領域」。


第一是雲計算,因為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是市場上產生非常大需求的領域。

第二是網路的轉型,包括5G,還包括其他的網路結構各種切換過程。


第三是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是關於大規模數據處理和分析來說需要滿足的。

可見,英特爾對自身在未來科技行業發展趨勢上有明確的定位,未來其將持續成為引領行業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同前進。

最後贈送一枚彩蛋:

此前馬雲演講中提到不清楚 英特爾名字的由來,英特爾是兩個詞的集合,Integrated Electronics,也就是集成電路的意思,同時也體現了Intelligence的含義。 謝謝。

—— Robert Hay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ARKit應用安裝量超300萬次,AR遊戲類應用最受歡迎
本周三場學術青年分享會來襲
華為宣布與法國創業公司 Chronnocam 簽訂 Face ID 技術合作
全球2000家客戶,這家公司推動林肯MKZ成為最流行的自動駕駛樣車
復旦大學Ph.D沈志強:用於目標檢測的DSOD模型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