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能把注意力僅放在講故事上

不能把注意力僅放在講故事上

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作為「十月文學月」活動之一,「文學之聲:我們這一代的閱讀與寫作」文學講座10月14日在十月文學院舉辦,70後作家徐則臣身為主講人,對於作家的可持續創作深有感觸。他認為,好作家不僅僅依賴於講故事,更該有能力去感知和表達當下的微妙變化。

從事文學寫作以來,徐則臣已先後出版《午夜之門》《夜火車》《跑步穿過中關村》《如果大雪封門》《王城如海》等二十餘部作品。2014年,他推出長篇小說《耶路撒冷》,被譽為70後作家迄今最具雄心的長篇作品。2017年也是徐則臣從事文學創作的第二十個年頭。他說:「二十年來,我的寫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本的變化也許不在於故事換了一種講法,也不在於講出了完全區別於當初的新故事,而在於支持我把故事講下去的動力發生了變化。」他提及,最初的寫作完全是由澎湃的傾訴慾望、焦灼的自我表達需求和一點點美好的虛榮心所導引。而當寫作日久後,他發現驅使其寫作一部作品的原因越來越簡單,就是對某些問題感到好奇、想不明白,「它們對我造成了某種精神障礙,我必須通過寫作來探究和釐清這些問題,然後儘力找到答案。」

徐則臣直言,中國作家多半都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國外很多作家到了鬍子一大把的年紀,依然每年都能寫出好東西,像美國的菲利普·羅斯、唐·德里羅,加拿大的艾麗絲·門羅,德國的馬丁·瓦爾澤,全是老而彌堅,還有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直到60歲才成名,80多歲寫出來的東西依然硬邦邦的。「在才華、天分、智商上,中國作家真比他們差嗎?我一點都不相信。但在寫作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上,他們就是做得比我們好。」他認為,原因或許在於我們可能過度依賴於講故事,把作家狹隘地理解為一個說書人,「不能把注意力僅僅放在講故事上,因為小說往往是在故事停止之後才真正開始,這一段看不見摸不著的空間,才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去經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美蘭:古典文獻研究中的常用詞考察
陳建勛:上海如何抓住「新工業革命」機遇
拿世界盃足球賽換取外交轉機?卡達:沒得商量
王俊美:外來語發展與進化論理念相似
沖繩縣政府提出抗議 要求美軍停飛事故同類機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