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打仗有個習慣,秦始皇覺得肉痛,卻不得不支持
說起王翦,許多人都知道,名列戰國時期四大名將,秦國消滅的六國,其中五國是由王翦父子領兵的。但是數千年來,與白起相比,王翦沒有贏得世人的足夠尊重,主要因為秦國綜合實力太強,贏得戰爭勝利才是理所當然,連秦始皇也是這樣認為。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計劃發動滅楚之戰,想讓年邁有經驗的王翦挂帥,但是面對僅有20萬的楚軍,王翦卻伸手要60萬人馬。秦始皇很是鬱悶,於是將軍隊指揮權交給名將李信。李信領軍20萬,戰略方針也沒錯,從純軍事角度來看,李信很有機會滅掉楚國,可最後卻大敗給楚國名將項燕。
秦軍失敗後,秦始皇不得不再次找到王翦,答應領軍60萬軍隊的要求。剛開始王翦就猛攻項燕的20萬楚軍,楚國不得不再次緊急招募20萬人蔘軍,連後勤生產的婦女兒童也號召了,可這時候王翦卻不急了,與項燕玩起了對峙。項燕卻玩不起,不得不冒險出擊,最後中計,楚軍大敗。
同為戰國四名將,白起善於不斷的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在運動戰中擊敗對手,因此戰績數據非常漂亮。與之相比,王翦卻不一樣,他所指揮的戰爭中,風格老辣穩妥,部隊傷亡非常小,這也是秦國能以一國滅六國的主要原因,否則光是消耗的兵力,秦始皇也承受不起。
王翦帶兵在外,士兵一直嚴陣以待,從未被敵軍劫營,後勤補給從未出現漏洞。在偵查方面,比如敵軍的軍隊組成,後勤補給能力及其路線上,王翦投放了巨大人力和財力,因此能夠精準預測到敵軍的種種變化。所以,王翦的強大,不僅僅在戰場,儘管每次戰爭總會消耗秦國大量物資,讓秦始皇無比肉痛,卻不得不支持。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六個曾經的省會城市,如今失去地位,有兩個變成村莊
※你可知道,劉備與諸葛亮也有矛盾?三次險些打架
※《三國演義》中的六大衰人,魏延第四,劉備第二
※孫中山的愛情史,一生五個女人,最小年僅14歲
※120年前,如果清朝拒簽《馬關條約》,日本將成輸家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