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令人憧憬!來看看俄羅斯人眼中的中國小康之美

令人憧憬!來看看俄羅斯人眼中的中國小康之美

在海外感受自信中國

隨著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日益鞏固,俄羅斯人對中國的認知和好感度不斷增大加深。光明日報記者在莫斯科注意到,近幾年來,俄羅斯媒體特別關注「來自中國的新聞」,俄社會輿論也十分重視「發自北京的聲音」。

前些年,儘管俄羅斯社會各界一直視中國為友好鄰邦,但主流媒體和社會輿論對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卻不像現在這樣關心。自從「中國夢」「一帶一路」的聲音從東方傳來,俄羅斯電視新聞中有關中國的報道猛增,俄各大電視台國際時事類的熱播談話類節目越來越喜歡談論「北京的立場」「北京的實力」和「北京的聲音」。

「一帶一路」「中國夢」「中國速度」「中國激情」……這些有關中國的熱詞正在顛覆俄羅斯人對中國的傳統認知。剛剛從中國旅行歸來的莫斯科大學研究生季馬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對記者說:「不僅僅是上海和北京的繁華程度讓我吃驚,中國南方那些二線、三線城鎮更讓我震驚。中國的小康之富十分美好,令人感動和憧憬。『中國夢』不是蘇聯時期那種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一種中國式的進步、發展和繁榮。從三亞到黑河,中國式發展全面均衡,體現出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

中俄黑龍江大橋是中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橋,起點位於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終點位於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預計2019年通車。圖為施工中的中俄黑龍江大橋。

引領,中國有這樣的自信

《中國要做全球領袖》——俄羅斯知名大報《獨立報》上個月刊登的這篇文章受到俄社會各界的熱評。文章說,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用復興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為中國勾畫出到21世紀中葉的發展藍圖,也就是到2049年把中國變成強大繁榮的世界大國。習近平主席的思想理論,正在使中國成為全球引領者。「有可能在習近平的秘匣子里已經有各階段的實施計劃和具體發展方向。我們很快就會在今秋召開的十九大後知道這些秘密。」

俄《獨立報》社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與美國旗鼓相當。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遠遠高於美國。「很有可能,到2049年中國佔全球GDP份額將達到30%」。全球領導者的另一重要標誌就是強大的軟實力,2004年孔子學院開始建立,現在它們的數量已超過500所,遍布全球幾十個國家。據估計,到2020年其數量將達到1000所。至於意識形態問題,中國不把它強加於其他國家,中國不向外輸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專家亞歷山大·拉林表示,舉世矚目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表明:中國正在將自身巨大的經濟實力轉化為全球政治影響力。

在莫斯科革命廣場,「地壇廟會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活動上售賣的草編產品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全球化,中國是堅定支持者

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認為,中國願意為全球化保駕護航。習近平執政後一直致力於構建世界各國間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各國穩定的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世界不必將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政治化。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當然有理由加強自己在本地區及全球的地緣政治利益和戰略影響,但是,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國更關心地區各國共同發展的宏偉目標。

與俄羅斯專家的看法一致,波蘭《新東歐》雜誌也認為「中國願意扮演全球化堅定支持者的角色」。專家表示,西方國家對經濟全球化那種既渴望合作又心有餘悸的曖昧態度讓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增大。《新東歐》雜誌說:「習近平提出了支持全球化的行動措施。他在今年1月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講話時強調,不能把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全球化,並警告全球化進程已不可逆轉。同時,中國也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支持歐洲一體化。」文章說,中國近30年來從全球化中獲得了巨大發展,實現了巨大飛躍,因此成為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中國支持歐洲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實質上是支持歐盟的經濟全球化政策。歐盟也在向中國靠攏,一直努力在國際事務方面向中國提供活動空間,許多歐洲國家加入亞投行就能證明這一點。

在俄羅斯莫斯科,嘉賓在發布會上使用華為P9手機。

自信,源於中國國力增強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英國商業信息諮詢公司Timetric下屬的基礎設施情報中心的研究顯示,在2017年年初至今的全球基建投資中,中國佔比31%。根據研究結果,中國承包企業參與的基建項目佔世界基建項目總數的16%。中國參與的海外建設項目多達1034個,多數位於亞洲、中東和非洲,其中40%為鐵路基建項目。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國際建設項目發展的首要因素。該倡議框架下在建項目共111個,總額達6880億美元。中國參與及部分參與建造的亞洲項目共430個,總額達1.2萬億美元,其中多數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研究還指出,喀山高鐵是中俄參與建設的最大項目,總額達300億美元。

俄羅斯《消息報》日前報道說,中共十九大是近期中國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俄專家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令人關注,中國經濟體量的急劇增大有目共睹,完全可以實現自身發展目標。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引人注目,「中國自信」來源於中國國力的快速增長。俄《專家》雜誌日前報道說:「考慮到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人民幣期貨將成為交易的新標杆,儘管目前僅在亞洲範圍內進行。很多專家、包括美國的專家也都承認,全球能源市場的遊戲規則將發生變化。中國已經具備啟動本國期貨市場的必要基礎設施。」該雜誌還認為,中石化位居世界能源公司排名第五位。最近幾年中,中國獨立煉化廠也相當活躍。中國國內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已經形成了原油期貨合同所需要的環境。中國已經啟動本國的黃金期貨交易,上海黃金交易所自2016年4月開始運行。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還將在布達佩斯交易所啟動交易。在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和黃金兩大合同框架下,從實質來說,交易參與方可用黃金來支付石油款項,或者將人民幣兌換成黃金。中國為世界各國帶來了避免過度依賴美元結算的巨大機遇。

俄《獨立報》刊發的署名文章認為,僅僅查看某些經濟領域的統計圖表就可以證實中國國際地位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藉助於已經形成的工業潛力,在世界經濟鏈條中的地位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中國自主研發的品牌正在蓬勃發展,並開始佔領國際市場」。文章稱,中國正在起草一批國內外投資領域的新文件,希望外國夥伴不要對中國投資設置障礙。從這點來看,中國保護國外公司知識產權行動是相當及時的舉措。為落實此項計劃,需要建立符合世界規範的市場秩序。

在俄羅斯伊熱夫斯克,中俄最大合資在產油田項目UDM為中俄能源合作樹立了典範。

創新,中國邁開堅實步伐

俄媒認為,中國不僅在國民經濟發展上擁有一系列值得驕傲的數據,而且在技術創新方面也邁開了堅實的步伐。例如,中國利用人工技術影響天氣,在這方面已經躍居全球首位。在過去5年中,中國在氣候控制和降低大自然對居民生活影響方面投入了約90億元人民幣。據俄羅斯新聞網轉引國際媒體的報道,「通常情況下,『天氣管理』主要指的是通過向雲層發射專門的物質以影響天氣的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加下雨的概率,並降低下冰雹的可能性。在最近5年中,中國使用此項技術增加了2.335億立方米降水,相當於3個青海湖的容量。」

俄專家認為,在提高本國航天能力的過程中,中國啟動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創新計劃。2016年10月,中國成功發射了載有兩名宇航員的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所形成的組合體在軌道上飛行30天,創下了中國航天史上的紀錄。中國是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自己載人航天飛行計劃的國家。中國今年啟動了模擬月球長期逗留實驗,一組大學生將入駐一個特製的密封艙內,模擬在月球逗留生活200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伊拉克政府重申庫區必須維護國家主權與統一
因莫比萊雙響迪巴拉補時失點 尤文圖斯落敗拉齊奧
《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藝術鑒賞的重建與復興
文化溯源:善妒為什麼叫「吃醋」?
聆聽美麗中國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