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為什麼要殺那麼多開國功臣?

劉邦為什麼要殺那麼多開國功臣?

劉邦一個秦國最底層的人,趁著亂世,領著自己的一幫子難兄難弟打天下,老天眷顧,劉邦如願以償開創漢朝。

開國之君在制定製度等政事之前都要參考前幾個朝代。新建王朝,最怕的就是滅亡。所以,新君最想看的東西,自然是前幾個朝代滅亡的主要原因。於是,相關官員就會統計相關內容呈報給皇帝。

看了相關內容,劉邦就想,各個諸侯國不拿周天子當回事;秦始皇殘暴;秦二世昏庸;奸臣亂政;地方割據勢力威脅皇權等等。想來想去,他想到了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這些兄弟,有的是絕對忠誠;有的是一直都不拿自己當回事;有的是不服自己;有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他們重新獲得權力的台階等等。況且,這些兄弟們之間也是相互不服氣的,或積怨已久、或爭權奪利……。有的兄弟因為窮怕了,好不容易成了功臣,有地盤,有錢,於是開始驕傲自大,誰都不放在眼裡,攻擊同僚也是常有的事。

沒封王的兄弟們還好處理,最讓他如坐針氈的是他封的八個異姓王:齊(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衡山王吳芮、閩粵王無諸。這些王國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三四十縣,總面積比朝廷直轄郡縣還要多,而且各王都擁有兵眾,財政自專,名為漢臣,實為朝廷不能控制的獨立王國,對朝廷的威脅很大。

周天子時期諸侯王戰亂的事擺在眼前,劉邦不能裝糊塗看不見吧?於是,他將絕大部分精力用來對付這些異姓王。結果可想而知,燕王臧荼最先起兵;韓信、彭越被殺;韓王信、陳豨等敗後叛逃匈奴;英布起兵淮南;燕王盧綰逃入匈奴……

這些個異姓王不是早有異心就是怕被削弱,因此被劉邦殺掉也在情理之中。蕭何和呂后了解劉邦,所以幫劉邦殺掉韓信。至於樊噲,差點被殺,還好娶了呂后的妹妹。

就這樣,劉邦也落下了殺功臣的壞名聲。他的壞名聲主要是因為韓信的死。不過,明眼人一眼便知,韓信那是咎由自取。

假如劉邦不殺功臣呢?我想,會有以下幾種可能。

1:漢朝頃刻之間分崩離析,重回戰亂時代。

2:異姓王繼續強化自己的獨立王國,重現春秋戰國的戰亂。

3:異姓王做大,劉氏皇族與異姓王開戰,百姓受苦。

4:漢朝滅亡,統一的國家被分裂成幾個小國。

……可能性還有很多。

作為後世之人,完全沒有為劉邦等史上誅殺功臣的皇帝洗白的理由,就一兩個人也不可能幫他們洗白。只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既然自己當初選擇了,那就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最終,只有像張良那樣選擇及時歸隱,明哲保身,不相互攻伐,不參與黨爭的人,才會過的踏實。只是某些功臣身在其位的時候,明哲保身的道理都被拋去了九霄雲外。所以,前朝的教訓,被內心的慾望所掩蓋,這也難免出現宋朝、明朝等朝代有功之臣被殺的結局。

作為後世之人完全沒有必要去罵皇帝或某些有功之臣。凡事,有果必有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劉邦的軍事才能有沒有被低估?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會說「安劉者,必勃也」?
戚夫人受劉邦榮寵一時,為何命運卻慘淡收場?
項羽為什麼打不過劉邦?只因少活二十年!
鴻溝議和的真相:項羽敗於信守約定,劉邦勝於出爾反爾!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