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牢記教誨打造「築夢人」隊伍

牢記教誨打造「築夢人」隊伍

「見到你們,我就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2014年9月9日,在我國第三十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範大學視察,與師生交流時,提出希望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3年來,做「四有」好老師的囑託依然餘音繞梁。我們回到北京師範大學,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訪談與總書記座談的部分師生,重溫3年前的歷史記憶里的深刻細節,講述這3年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如何踐行「四有」好老師的囑託。

與總書記面對面

檸檬黃的西裝上衣,鮮艷明快,記者見到教育學部輔導員任雅才時,她特意穿上了3年前總書記視察時自己穿的這件衣服,她笑稱,這是一種「紀念」。

3年前,任雅才坐在總書記斜對面,從深度輔導、生涯輔導、實踐育人、自身專業化成長4個方面,向總書記彙報了輔導員工作的體會。在5分鐘的脫稿彙報中,「我發現,總書記有兩次會心的微笑」。

第一次是當她提到暑假與學生去貧困山區支教時,學生被蚊子咬得滿身是包,第二天仍然興緻勃勃地登上講台。「可能是因為總書記有基層生活的體驗,他感同身受。我後來注意到總書記講到自己的知青歲月,在延川農村插隊,過了『五關』的歷練,第一關就是跳蚤關。」第二次是當任雅才提到在所有榮譽中,她最珍視的是學生頒發給她的「最佳大夥伴獎」時,總書記又一次會心地微笑。

「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任雅才對總書記的這句話印象深刻。在彙報中,任雅才將輔導員的工作總結為「用心靈陪伴心靈,用青春點燃青春,用夢想照亮夢想的事業」。「恰好與總書記這句話不謀而合,也凸顯了輔導員工作的獨特性和重要性。」任雅才說。

同樣溫暖而珍貴的細節也留在當時代表教師發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師大化學學院院長方維海的記憶里。

當天,方維海的彙報從「老師應該怎樣教」以及「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做」兩個方面展開。幾十年的教學和科研經歷讓方維海對教書育人有深刻的理解。

他在發言中提到,教師不能只滿足於師生之間「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知識傳授關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他舉了個例子,一位來自南方農村的同學,在家裡晚上經常看到飛舞的螢火蟲,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於是他希望用化學原理來解釋為什麼螢火蟲能發光,「雖然經過一年的努力,也沒弄清真正的原因,但是探索的過程中,激發了他探索未知的興趣」。

方維海回憶說,總書記在講到「四有」好老師時,特意停頓了下來,說他很贊同方院士剛才提到的,並複述了方維海的話。「對於總書記提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性,我非常有共鳴。」方維海說。

黃俊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老師,是「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的一員,當天,總書記來到「國培」課堂與學員交流。直到今天,黃俊瓊依然記得總書記對辦好農村教育的囑託。

2015年8月底,貴州省「國培班」全體學員給總書記寫信,彙報了一年來的教學工作。9月9日,總書記發來了回信。

「真是沒想到,太高興了。」回憶起當天閱讀總書記回信的情形,黃俊瓊放慢了語速,重音落在「太」字上。在信中,總書記希望他們「牢記使命、不忘初衷,紮根西部、服務學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體悟「四有」,築夢教育

「山裡孩子非常淳樸,而且很聰明,眼睛尖。我帶孩子們去山裡採藥,往往隔幾米遠,僅僅憑藉葉子的形狀,他們就能發現長在深草叢裡的人蔘。」

雖然過去了四十年,這位院士還記得那些可愛的山裡孩子。1975年,高中畢業的方維海成為了家鄉的一名民辦教師。4年里,方維海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那時他就立志當一輩子教師。

「總書記『四有』好老師講話精練到位,不僅強調老師要有學識,還要有個人修養、情操,對待學生要有仁愛之心。」方維海說,「總書記以更全面和更高的要求對老師們提出了囑託,以這個標準衡量,我覺得自己做得還很不夠。」

翻閱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的事迹,任雅才發現「愛」是一個高頻詞。「仁愛之心包含的內容很廣,尤其是師範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老師,更需要傳播愛、傳遞愛、傳承愛,一方面愛學生、愛崗位,另一方面愛所有美好的事物。懷有這樣美好的愛心,才能把輔導員工作做得更好。」她說。

在江古鎮中心小學,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黃俊瓊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們的「黃媽媽」,經常自己掏錢給學生買學慣用品。黃俊瓊始終認為,愛可以搭建與孩子們溝通的橋樑,孩子不僅感到溫暖,也受到愛的感召,變得愛交流、愛學習。

25年前,黃俊瓊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我知道家鄉的孩子多麼渴望教育,渴望飛出大山。教過的學生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是我最開心的時刻。」黃俊瓊道出了一名鄉村教師的願望。

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認為,教育就是一顆心靈去感動另一顆心靈,「總書記關於『四有』好老師的重要講話涵蓋了對教師的思想要求、品德要求、能力要求和人格要求,既有對師德傳統的繼承,又有時代的創新」。

踐行「四有」囑託,爭做好老師

3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親歷者在自己的崗位上,用不同的行動踐行「四有」好老師的囑託,向著「四有」好老師的目標靠攏、前進,把滿腔真情獻給衷情的教育事業,不斷創造著新業績。

作為學院的帶頭人,為了讓學院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方維海對一件事特別堅持:化學學院對老師的年度考核只考核教學,不考核科研。所有與教學相關的研究經費也都由學院支付。3年來,方維海感受最大的變化是「老師們對教學的投入更多了」。

「總書記講到『四有』好老師的那些話似乎一直在我耳邊。」方維海還是那麼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具體教學中,他認為「創新不是空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從基礎做起,把理論基礎打好,把實驗技術掌握牢固,才有創新的可能。在打好基礎的條件下,還應了解科學前沿和科學方法。學院每年都會請十幾位化學領域的大家為博士生現身說法,告訴學生如何做才能從浩瀚的前沿科學知識中發現新問題,凝練自己的觀點。

任雅才認為「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是輔導員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任雅才指導學生黨支部開展了包括微視頻、微黨課、微行動、微論壇、微傳播在內的「五微」活動,讓思想政治教育有內容、有抓手。

2012年剛開始當輔導員時,任雅才比學生大不了幾歲。為了更好地了解認識學生,入學前,她通過檔案了解學生,入校後,她以宿舍為單位與學生談心談話,以周為單位跟蹤記錄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問題,談話材料累計有十幾萬字。她以「給同學一封信」的形式,為學生成長答疑解惑。

「學生的成長發展不是在大學四年完成、戛然而止的。輔導員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是長期的,應該給予學生觀察世界、處理問題的正確角度和方法。」任雅才說,輔導員工作最大的價值是看到學生成長成才。

總書記視察時,當時還是免費師範生的大四學生古麗加汗·艾買提發言。2015年9月,古麗加汗·艾買提實現了自己的教師夢。她被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三中學錄取,成為一名歷史老師。一年後,她主動請纓,到距離烏魯木齊1500公里的喀什地區葉城縣一所雙語高中支教。

「我有時是他們的歷史老師,有時也是他們的漢語老師、心理老師,我通過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勉勵我的學生努力學習,實現夢想,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周圍的每一個老師,傳遞愛學生、愛職業、愛崗位的教育教學正能量。」古麗加汗·艾買提說。

為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北京師範大學今年設立了「『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四有』好老師金質獎章」,獎勵教書育人的「四有」好老師典範。學校把師德作為好老師培育的核心,專門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教育,強化教師發展中心職能,加強對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培訓,並明確划出師德失范紅線,對違反師德的教師加重處罰。「3年來,我們每一個師大人都沒有忘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我們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積極推動『四有』好老師隊伍建設。」董奇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6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打造水下「千里眼」和「順風耳」
科研創新促進隊伍建設
為了總書記的囑託
海峽兩岸教育合作十年成就展在福州舉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