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張明奎博士:打好阿爾茨海默症這場「暮年戰爭」

張明奎博士:打好阿爾茨海默症這場「暮年戰爭」

張明奎博士:打好阿爾茨海默症這場「暮年戰爭」

張明奎是台灣人,大學就讀台灣大學化學系,1995年去美國留學。本應該繼續在化學領域深造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聽了一堂心理老師介紹的「神經與神經之間的交流機制、記憶是如何形成的」課程後,被這些內容深深地吸引,於是換了專業。

接著,張明奎在波斯頓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和腦神經系讀了PhD。又在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後,一直從事神經學的研究。畢業之後,先後在默克、GSK以及安德森癌症中心從事腦神經和阿爾茨海默症新葯開發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結識合作夥伴,創立新旭生技

在工作的過程中,張明奎結識了一位重要的合作夥伴——在日本國立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QST)一直從事腦部影像劑的開發工作的Makoto Higuchi教授。(註:通常在阿爾茨海默症病人的大腦里會有一些Tau蛋白等粘稠物,需要腦部影像劑來查看Tau蛋白的分布和變化。)

Makoto Higuchi教授的腦部影像劑技術當時已經非常成熟,但並沒有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2014年,張明奎決定將Makoto Higuchi教授的影像劑技術從科研界轉化到產業界,並在此技術的基礎上繼續開發新的技術,讓更多的患者受惠於此,這也是他成立新旭生技的初衷——這是一家專註於研發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其它 Tau 蛋白質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Tauopathies)的一流診斷技術和治療藥物的公司。目前在台灣台北、日本東京以及大陸蘇州都設有子公司。

心懷夢想,專註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發

眾所周知,阿爾茲海默症藥物研發是研發失敗率最高的疾病領域之一,但在這條路上,張明奎和他的新旭生技一直在前行。

採訪中,張明奎用一張影像圖片,直觀地向我們介紹了通過新旭開發的PET示蹤劑監測到大腦內Tau蛋白的分布與變化。「新旭的技術讓臨床醫生能夠準確監測阿爾茨海默氏病和其它 Tau 病變疾病的進展,以利於早期診斷並迅速治療疾病。」

張明奎博士:打好阿爾茨海默症這場「暮年戰爭」

張明奎介紹,當前新旭的研發管線上(Pipeline)有5個研發計劃,包括3個影像計劃和2個新葯開發計劃。其中APN-1607(Tau Imaging )已經在美國和日本開展臨床試驗,結果非常好。預計2017年底會在中國與上海華山醫院進行合作,開展臨床試驗。

張明奎博士:打好阿爾茨海默症這場「暮年戰爭」

新旭生技的研發管線

張明奎說道,通過新旭的影像技術,研發者可以準確評估每個藥物開發技術的藥效,對疾病針對性新藥物的開發能夠提供極大的幫助,從而降低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研發的風險;未來更能幫助醫生更精準地篩選病人並為病人挑選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生活質量和尊嚴至關重要,我們就是要專註於阿爾茨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發工作」,張明奎說,「新旭生技的最終願景就是構建一個沒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世界。」

來蘇發展,在這裡有家的感覺

2017年,張明奎在蘇州建立了新旭生技分公司,談及為何選址在蘇州,張明奎笑著說,「蘇州是我一來就決定要在這裡創業的地方。」此前在GSK任職期間,GSK的全球腦神經研發中心設立在上海和新加坡,也是在這個機緣下,張明奎在上海工作了2年,和蘇州也有了更多的接觸。「蘇州的環境我非常喜歡,很像家的感覺。原本我以為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可能不會被重視,我們來到這裡和園區只是房東和房客的關係。然而事實上,園區從上到下都是親力親為,為我們提供各方面的支持。BioBAY以及百拓眾創(BioTOP)更為我們提供硬體設備以及各方面的規劃,讓我們可以儘快地落地及開展研發工作。」

張明奎博士:打好阿爾茨海默症這場「暮年戰爭」

小編留意到,在張明奎的辦公桌上,擺放了一個很有趣的水果擺台,他解釋說,「這是新旭生技在園區開業的時候,百拓眾創(BioTOP)送的小禮物。柿子是我們台灣當地的特色水果,寓意著事事如意,園區很貼心,非常感謝他們。」

寄語

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預計2030年,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人數將增加至7000多萬。屆時,將不僅僅只是患者及其家庭的疼痛,還會給社會造成大量的醫療成本和負擔。我們期待新旭的影像技術能夠儘快地應用於臨床,讓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受益,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也祝願張明奎博士所希望的「一個沒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世界」能夠早日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綠茶對大腦有益?來看化學學科頂級雜誌揭秘
厲害了,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竟然能讓蛀牙再生!
大豆、堅果、葵花籽油……富含這一脂肪的食物能預防糖尿病
冷凍電鏡新晉諾獎,想進一步了解就來看這個專題
剖腹產更易肥胖!又是腸道菌群的錯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