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捕捉宇宙「脈衝星」
它時強時弱、若隱若現,彷彿穿越亘古蠻荒而來;它源自茫茫宇宙深處,是名副其實的「天籟之音」。它就是根據脈衝星信號振幅轉換為聲音後製作的一段音樂,蘊含著等待破解的宇宙之謎,深邃而神秘。這段神秘「天籟之音」只有短短30秒,卻是貴州平塘國際天文體驗館的「鎮館之寶」,而捕捉到脈衝星信號、探測其振幅的是「中國天眼」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它就坐落在平塘一個被稱作「大窩凼」的喀斯特地貌巨型窪坑中。
實現「零」的突破
FAST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2016年9月,FAST建成並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進入試運行、調試階段。一年來,FAST不知疲倦地掃描巡天,敏銳地捕捉各類信號,取得振奮人心的發現。10月10日,FAST團隊在京舉行發布會表示,「中國天眼」探測到優質脈衝星候選體達數十個,其中目前已通過系統認證的脈衝星達6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在發布會上公布了其中兩顆脈衝星的具體信息。一顆自轉周期為1.83秒,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另一顆自轉周期為0.59秒,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它們分別由FAST於今年8月22日、25日通過漂移掃描發現的。
FAST超乎尋常的表現一舉實現了中國在脈衝星發現領域「零的突破」,為世界射電天文學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界因此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正如國際知名的澳大利亞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科學主管喬治·霍布斯所說的那樣,「中國天眼」的調試以及逐漸產出成果是目前國際天文學界最激動人心的事件之一。
1967年,英國人喬斯琳·貝爾發現了新型天體脈衝星,該項發現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至今,被人類發現的脈衝星至少有2700顆。
研究表明,這類天體是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其密度極高,每立方厘米重達上億噸,一塊方糖大小就相當於地球上一萬艘萬噸巨輪的重量。原來宇宙這麼有意思!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解碼(kexuejiema)


※六頭殺人鯨圍攻小鬚鯨!場面血腥不忍直視!
※科學家成功測定中國古人類DNA 竟不是我們中國人祖先!
※這是詠春拳嗎?還是亂拳打死老師傅?
※這種在山路上運送大件的技術也是服了
※2億年前魚龍肚裡發現魷魚!
TAG:科學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