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得不說:我的中醫治癌見聞,兼談我對中醫的一些粗淺認識

不得不說:我的中醫治癌見聞,兼談我對中醫的一些粗淺認識

點擊貴平老師關注

貴平老師

1973年出生在內蒙古,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本公眾號,主要介紹貴平老師在哲學社科、大學教育、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寫作成果,也是作者的一個學習平台。在這裡,我們共同學習和成長!

1、本文緣起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題為《小心那些攻擊西醫的中醫生,他們是做生意的》的文章。我的本意,是通過對近代以來中醫存廢爭論的梳理,啟發讀者有所思考和收穫。同時,也想委婉地告誡讀者,注意中醫在治療中的某些假象而耽誤了病情,因為這的確是存在的問題。我在文末,對近代以來中醫存廢的論爭,進行了很客觀的評價,也積極維護了中醫的地位,我認為我對中醫的評價是誠懇和公正的。

一位中醫學的在讀大四學生,留言表達了自己很誠懇的看法。但有不少讀者留言,對這篇文章或者進行了攻擊。使我感覺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又好像摸了老虎的屁股。我甚至有一種感覺,這些留言的朋友,似乎是1912年「漏列中醫案」中的請願團的幽靈又找上門來。

實話實說,我對中醫持一定的保留態度,但我並不完全否定中醫,我只是對社會上某些中醫生乃至養生保健專家的套路看的很透徹,我不想看到大家走彎路。並不是中醫不好,而是許多中醫生做的不好。我生平最反對欺騙,不管是欺騙我還是欺騙別人,我都能瞬間汗毛根發炸,怒不可遏。我也最反對不從內心說話,我寫文章的時候,動了多少心思,你讀我的文章,草草瀏覽一下,就來跟我論爭。有人給我留言和評論,我從表達裡面就能看出到底什麼用意,人心要公道和善意!並且,我寫下的話,都有史實和文獻依據,我一直在學術的軌道和層面探討問題,何罪之有?

作為一本書的作者,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覺自己一直背負著某種社會責任感,我不能把話說死,我怕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傷害到我們古老的中醫。但你不能看到一個作者梳理了一些史實,就心裡不舒服,那個史實就在那裡擺著呢,誰也抹殺不了。你要與時俱進!

下文是《生命如此美麗》第一稿中,關於中醫部分的原稿。發表出來,進一步回答大家的疑問。

2、我的中醫見聞

見聞一:我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曾經和一位西醫大夫提起過,想請他為我推薦一家中醫院。那位西醫大夫立即對我說:不要相信中醫!並且告訴我,他的很多中醫同學或校友,私下裡也承認中醫在腫瘤治療方面沒有確切的作用。當然,這位西醫大夫對中醫所持有的觀點,可能只是他在當時的情景下,對我的一種很善意的隨口告誡。在中國的確有不少西醫大夫對中醫治療癌症持十分懷疑甚至激烈反對的態度,但他們很少說出來。中西醫的這種矛盾,可能是由於中醫和西醫在學醫的過程中,所接受的思維訓練、治學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的原因。

見聞二:我們省會腫瘤醫院的腫瘤內科,有一位腫瘤內科的主任醫師,現在已經退休了,我一直對這位醫生非常尊敬,因為就是他曾經在別的醫生都沒有重視的情況下,第一個提醒我要關注我妻子的肺部情況,後來證實我妻子的鼻咽癌確實發生了肺部轉移。這位大夫先前曾經搞過多年的中醫治療,後來才做的西醫腫瘤內科。我曾提起請他給上上中醫試試,他明確告訴我:以他個人幾十年行醫的經驗來說,中醫僅僅在肝癌晚期相比西醫有一點點優勢,在其他方面未發現有任何確切的醫療作用。

見聞三:2011年2-6月,妻子曾住院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中醫腫瘤內科,大夫是一位博士生導師,是在全國都很有名的中醫腫瘤專家。記得剛剛住進醫院的時候,妻子一直迫切地想找大夫給號號脈。當大夫去病房的時候,妻子趕快提出來請大夫給號脈,大夫悄悄地對我們說:不頂事,號不出什麼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麼有名的中醫大夫,當時的感覺,好的中醫差不多能起死回生,沒想到大夫給了我們這個答案。不管這位醫生說的對不對,至少他是真實的。但不得不告訴大家,我在門診親眼看到這位醫生給很多患者挨個號脈。

我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這些有關中醫的事情將給大家,其實是有很多顧慮的,我不希望讀者因此而全面否定中醫,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唯一初衷,就是嚴肅地對待學問和醫術。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對中醫中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和方法,進一步豐富發展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我個人感覺,我們現代的中醫生,還沒有古代的中醫生水平更高。為什麼?因為現代的中醫生,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認真鑽研了。

3、脈疑

前面提到了切脈,下面我想順便談談我對切脈的粗淺看法。

我從小就覺得中醫把脈是很讓人尊敬和羨慕的技術。曾聽到說有的醫生能切出三千多種脈象,甚至能切出病人體內子宮肌瘤的大小。也曾看到過懸絲診脈的神奇故事。妻子生病以後,我也嘗試學習過一些切脈方面的書籍,但總感覺這些年來,妻子的脈就那麼一個樣。

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里提出15種脈象;晉代王叔和的《脈經》里提出24種脈象;明代李時珍的《頻湖脈學》中又增擴到27種脈象,後人又進一步增擴為28種脈象,即: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疾。

醫書里對脈象的描述和解釋,用詞晦澀模糊,人們有時很難理解和明確區分。例如《中醫名詞術語選釋》中對芤脈和革脈的解釋分別是,「芤脈,脈象的一種。芤,即蔥。脈來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捻蔥管。」;「革脈,脈象的一種。脈來弦大,按之中空。」[1]仔細體會,「按之中空」,其實是一種不實之詞,血液流過來,那有中空之理。即使我們把這裡的「中空」理解為一種虛空的感覺,那也是脈大必空,脈細必實。退一步說,即使我們斷定某人「脈沉」,也很難說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即使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他的脈也很可能和正常人的脈搏並無明顯區別。

脈,只是人體血液從心臟經由血管所產生的搏動,並且每個人的脈搏與其血管埋藏的深度、血管的粗細、心臟搏動的頻率等有關係。除了某些急重症,大多數疾病在脈象上難以作出明確區分。即使正常人,有的時候可能很容易就找到脈搏了,有的時候半天摸不到脈的明顯跳動。

[1] 廣東中醫學院、中醫研究院,《中醫名詞術語選釋》,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版,171頁。

4、中醫研究亟待規範

醫學研究工作者,應該注意區分清楚中醫和西醫在癌症治療中的具體作用,作出獨立而富有成果的研究結論。客觀地說,中醫在癌症治療中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發揮了多大的作用,目前比較缺乏實證性的數據資料。要通過科學研究,採取科學的態度,對中醫到底在什麼地方管用,管什麼用,有一個起碼的結論,不能弄成一筆糊塗賬。這樣做,反而有利於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也有利於造福患者。

我讀過很多中醫驗案,一般的寫法都是說:某某患者,什麼病,什麼癥狀,什麼時間用了什麼方子,後來好了,或者存活了多少年。寫在書上的這些驗案,大都不交代患者是否還在別的地方接受過其他治療,但事實是,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接受過很多西醫方面的治療,這就是一筆糊塗賬!到底是西醫發揮了作用,還是中醫發揮了作用,這是一個科學問題,不能這麼馬虎。很多出版社出的這類書籍,都有這個毛病。凡是這麼寫書出書的,真的不能去看。

對於中醫中藥在癌症治療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我們也不是沒有研究的手段,也完全可以讓這筆糊塗賬變成明白賬。我們最起碼可以很方便地開展臨床統計方面的研究。例如通過對癌症患者的分組治療,進行醫療效果的監測比較,一組設為單純西醫治療組,一組設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一組設為單純中醫治療組,這樣,通過一定規模和時間的臨床比較,能大致得出一個臨床統計的結果。然而,事實上,我們很少能見到這樣嚴謹可信的科學研究成果問世。或者雖然有一些這樣的論著,但在研究方法和數據資料方面難以取信讀者,不少是糊塗賬論文與糊塗賬著作。

西醫傳入中國以來,人們對待中醫的態度,在短短的一個半世紀以來,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醫的邊緣化已成定勢。其中一個原因是西方科學主義思潮的長期影響,使得人們更願意相信西醫是科學實驗的成果;另一個原因是,現代中醫在傳承創新方面做得不夠,表面文章做得多,實際上卻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在中醫的典籍中鑽研和做出真正的創新,這也致使人們對中醫越來越產生了較多的懷疑。

仔細審讀,現代人正式發表或出版的中醫腫瘤文獻,能經得起考驗的乏善可陳。大多數的中醫腫瘤文獻,在介紹成功驗案的時候,為了突出自己的藥方或者成藥,常常刻意地迴避患者是否採用了西醫等其他方面的治療,給讀者的感覺,好像完全是中醫中藥發揮了作用。還有的著作及論文,在隨訪率、生存率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數據來源不實,這是不能容忍的。我讀到過一些國家級出版社公開出版的名老中醫的著作,不止一次發現過數據不實。舉一例如下:

《江西中醫藥》1999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作者治療胃癌的方子和患者的情況,其提供的數據是:對40例胃癌患者的5年隨訪率為92.5%,其中1年以內生存率為75%(30/40),2年生存率為22.5%(9/40),3年、4年、5年生存率為2.5%(1/40)。這篇文章有明顯存疑的地方:40位患者,5年隨訪率92.5%,應該是隨訪了37個患者,就是說還有3位患者未進行5年隨訪,但後面交代1年內存活的有30人,2年內存活的有9人,3-5年內存活的有1人,正好是40人。也說明頭一年死亡了10人,第二年死亡了21人,第三到五年死亡了8人,超出5年還存活的有1人,也正好是40人,這說明隨訪率應該是100%,與前面的92.5%的隨訪率明顯矛盾。這表明數據來源存在人為的不實,也表明該文作者沒有採取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甚至存在學術造假的嫌疑。

上面這篇文章,是我閱讀後,無意中算了一下,才發現的。我們現在造假的很多,學術造假尤其多,越是高端的文章,造假越多。

5、中醫西醫化問題

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有任何一所中醫腫瘤醫院是純粹依靠中醫治療癌症的,它掛的牌子是中醫腫瘤醫院,對外宣傳也是主打中醫腫瘤治療的特色,但事實上患者去了醫院,一般是一邊開出湯藥和成藥,一邊進行放化療等西醫療法,最終搞不清楚到底中醫和西醫各自起了什麼作用。

我這麼說,讀者可能會以為我這個人太認真太苛刻了。尊敬的讀者,我在這裡討論的是科學研究和規範治療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很深,如果我們分不清楚或者明明知道而不予分清二者的關係,或者把西醫(中醫)的治療效果偷梁換柱般地移植到中醫(西醫)上來,那就是對國家財產人力和患者金錢的巨大浪費,而且還會導致人們盲目偏信。對癌症患者來說,偏信意味著死胡同!

《晉中日報》2011年8月15日,登載了一篇「把脈『中醫西醫化』現象」的報道。該文介紹,在2011年晉中市「兩會」上,無論是在政協醫藥界別的討論中,還是人大代表醫藥專家的提案中,「中醫西醫化」都是一個頻繁出現的辭彙。有的代表、委員指出,該市幾乎沒有一家是真正意義上的中醫醫院。該市一位鄉村醫生說:本村有一位患者,咳嗽兩個多月,由西醫轉為中醫診治,中醫專家開的方子,用的全是清熱葯和止咳藥,根本沒有按照中醫理論進行辨證施治,而是受了西醫理論的影響。這位鄉村醫生指出,現在中醫師不能掌握中醫理論和技能,西醫水平又無法和專業西醫醫師相比,所以中醫醫院已經淪落成「二流的西醫院」了。在這些中醫院中,查病主要靠西醫儀器來檢測與化驗;斷病主要靠化驗單數據來判定;處方主要按西醫思維與理論來開方治病;抓藥則是中藥西藥並用;驗效主要靠西醫儀器來檢驗治療效果。多數中醫已不會用「望、聞、問、切」辨證施治。[2]

有人強烈反對中醫西醫化,持有這種觀點的中醫生,一定是對中醫有著強烈的愛好和篤信,我個人認為反對中醫西醫化是對的,我堅決支持。中醫西醫化,中醫就不是中醫了,中醫有自己的理路和特色,中醫和西醫不是能夠人為調和在一起的,也沒有必要調和。它們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就像中國武術和西方拳擊一樣,不具有可比性。你即使不把中醫西醫化,中醫照樣開張。就是這麼多年的西醫化,把古老的中醫給弄成了廢人。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中醫西醫化和中西醫結合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消滅中醫,後者是取長補短,中西搭配。

[2] 李波,《把脈「中醫西醫化」現象》,《晉中日報》,2011年8月15日第003版。

6、中醫衰落,醫政有責

中醫在它的故鄉的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我們應當從中反思我們如何錯誤和不負責任地對待了中醫這一寶貴遺產。

當前,對中醫存在的一些懷疑性態度,主要是由於有關醫政部門一直試圖維持一種存而不論的立場所導致的。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到底中醫和西醫誰更有效,而是應有官方來指導人們如何正確地運用它們。有關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和中醫藥學界,要自覺地承擔起這個歷史性責任,努力推動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現代發展。

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中醫並非沒有自己的特色和療效。有不少西醫無法定名的病症,中醫給它一個病名,經過醫治,能夠很好地康復。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中醫肯定不是不管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國家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需要組織力量,對中醫的具體作用和適用性進行系統全面地研究和評估,把它當做一個系統性的科學攻關工程來做。此外,醫政部門也有責任對中醫的診斷、治療等進行規範,制定出更權威、更有可操作性的統一的行業規範,形成更加明確的規範性指導意見,對祖先遺留下來的這一寶貴遺產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現代改造,以使中醫方術切切實實地造福於民。

歡迎轉發!

貴平老師的《生命如此美麗---獻給所有與癌症抗爭的人們》已正式出版。該書由鍾南山、邱蔚六、樊代明3位醫學院士,以及我國知名腫瘤內科專家馮奉儀教授和著名作家關仁山老師分別撰寫序言。

目前,該書在全國省級新華書店,以及天貓、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上書店有售。敬請關注。

購書者,可以給貴平老師的公眾號留言,貴平老師親筆簽名後快遞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平老師 的精彩文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回鄉散記
回憶村裡的梁老師

TAG:貴平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