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三國兩則

評三國兩則

《董鄉文學》雜誌選稿平台第402 期

意氣用事誤蜀國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文學名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擁劉反曹的正統觀念,讓人們對生機勃勃的蜀國的最先敗亡而嗟嘆不已,縱觀魏、蜀、吳三國的時運走向,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到意氣用事殺劉封,再到不伐曹魏先伐吳,後到不用魏延用馬謖,最後是接班人連環鬥氣。可知是意氣用事誤西蜀!

首先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關雲長騎赤兔馬,橫青龍偃月刀,在呂布之後,天下無敵,然而民間有諺曰「好虎架不住群狼」,他獨自面對曹魏群雄時,蜀漢集團就應注意,更何況其背後還有一個貌合神離、虎視眈眈的野心東吳!與其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倒不說是劉備與諸葛亮大意失荊州,關羽至少還在荊州至襄陽、樊城的沿江戰線上設立了報警用的烽火台,為防範東吳背後偷襲做了一定的準備,反觀劉備、諸葛亮,難道只是在準備拍手叫好喝慶功酒嗎?三顧茅廬「隆中對」時,諸葛亮早有定論,要兵分兩路,雙拳出擊,方能擊敗曹魏,但此時,他們為何遠在都城觀山景,看關羽跳個人舞?五虎大將皆都在,勢力正當時,派馬超或趙雲前去助陣,當勝算更大,即使替關羽鎮守後方,也比粗通拳腳、只三腳貓功夫的糜芳、傅士仁強。即使關羽看不慣黃忠、馬超,派他的三弟張飛張翼德前往助陣,或派一向穩重的猛將趙雲前往,關雲長應該是十分歡迎啊。關羽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其沿江設烽火台時,劉備集團就應該明白是關羽前方兵力不足,才會從後方荊州抽兵,此時,劉備集團應立即派援軍順流東下才對,至少也應到達劉封的上庸位置,以備亮劍東吳。試想,若張飛或趙雲在荊州駐守,呂蒙若想白衣渡江,就需要再三掂量?因此說,不能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因為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江東一直在惦記荊州,劉備、諸葛亮作為主帥,對此大意,才會失去了荊州!

其次是,意氣用事殺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雖非一流戰將,但也功夫不錯,屢立戰功,並且劉封正當壯年,遠比摔成腦震蕩的劉禪要強,借口劉封不救關羽,而殺了劉封,其實還是想徹底保住劉禪的繼承人地位不動搖,沒有了性格較強的劉封,只有那暗弱的劉禪,蜀國已是前景無望,倘若有劉封在,有諸葛亮輔佐劉禪,劉禪有子相繼長大,形成第三梯隊,蜀漢會在諸葛亮「扶上馬送一程」的幫扶下,更有希望。桃園結義的故事劉封應該聽說,異姓兄弟尚且能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讓同姓的劉封輔佐義父之子劉禪,又有何不可?

再次是,不伐曹魏先伐吳。劉備在關羽死後,誓為關羽報仇雪恨,決計捨棄曹魏先伐東吳,這不是先賢藺相如所講的「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道理,而是把私仇放在了首要位置,加上張飛的衝動和張飛自身的酗酒鞭撻士卒致禍,導致蜀漢集團在喪失荊州之地和主將關羽後,又喪失了一員忠心耿耿的五虎大將。這使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深,出現了危亡之象,信封天命的劉備劉皇叔應該痛定思痛,先伐曹魏,才能調動起當時蜀漢集團對公認的國賊乃曹操的同仇敵愾氣勢。「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打敗曹魏之後再收拾東吳也不晚!

後來是,不用魏延用馬謖。眾所周知,魏延是蜀漢後期數一數二的中軍大將,其武功可敵曹魏集團的任何一員大將,既能斬殺魏將先鋒王雙,也能遏制曹魏號稱軍中韓信的名將張頜,其武功和軍旅經驗,在五虎大將之後,無出其右,遠比紙上談兵的馬謖強,諸葛亮意氣用事,不重用其認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而重用自己的親信馬謖,結果導致了街亭之敗,馬謖問責被斬,蜀漢損兵折將。魏延出子午谷襲取長安的奇謀未被採用,反而是曹魏的鄧艾、鄧忠父子險度陰平成功,攻取了成都。要說有險,偷渡陰平有沒有險?鄧艾能放手一搏,諸葛亮為何不放手魏延「循秦嶺,出子午谷」建不世之功?若讓王平為主將,當道紮營,街亭也不會失,更何況敢於橫刀立馬的大將魏延。諸葛亮偏用沒有亮劍精神的文人馬謖,才致街亭有失!

最後是,接班人連環鬥氣。長史楊儀不學古人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反而誅殺魏延,自毀棟樑,以至於姜維在接任中軍大將後,也忌憚被奸臣誅殺,姜維怕被宦官黃皓算計,意氣用事躲避在沓中屯田避禍,致使蜀國正氣不揚,結果是鍾會、鄧艾兩路進攻西蜀,姜維孤掌難鳴,被人搶佔先機,封鎖在死地,蜀國稍作抵抗就行滅亡。

綜上可見,桃園結義奠定了劉備成功的基礎,隆中對的決策昭示了三分天下的眉目,而意氣用事則是蜀漢集團從鼎盛走向失敗的主要因素。若荊州還在劉備一方,蜀國即能成功;若諸葛亮能重用魏延,蜀漢也能興盛。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倘有姜維,魏延同在,倘有馬謖謀劃軍中,蜀國何懼鍾會、鄧艾同來?蜀國定會襲取長安、逐鹿天下獲成功!

關羽不大意也能失荊州

凡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故事,「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為其曲折悲愴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絕大多數讀者、觀眾皆為武聖人關雲長痛失荊州、敗走麥城而扼腕嘆息。實則,分析當時的歷史割據形勢而言,即使關羽不大意,也能失荊州。

首先,荊州為是非之地,東吳做夢也想取。荊州之地,位於魏蜀吳三國兵鋒交匯之處,是通衢大道,三戰之地。赤壁之戰前夕,被曹操追殺得疲於奔命的劉備落腳於公子劉琦的江夏之地,暫且棲身,惶恐不安殫精竭慮間,派出軍師諸葛亮渡江聯吳抗曹。因為擔心曹軍擊敗劉備後就會渡江作戰兼并江東,孫權才在周瑜、魯肅等主戰派將領的鼎力支持下,擯棄張昭、顧雍等謀士的投降建議,下定決心,聯合劉備共抗曹操。赤壁大戰一把火燒掉了曹軍戰船,孫劉聯軍取得了「抗擊侵略」的勝利。出力較大、人數較多的孫權一方只得了部分軍械器帳,而兵馬較少的劉備一方卻以無處棲身為由,佔據了荊州之地,取得了一方根據地。面對周瑜「荊州應歸東吳一方」的詰難,劉備答應攻下東川後就歸還荊州,結果在取得了東、西兩川之地後仍然不還荊州,這就引起了江東群雄的大不滿意。據此,為江東痛恨關羽而志在必得荊州埋下了伏筆。曹操赤壁雖敗,但擁有北方諸郡,實力仍不容小覷,此時若孫、劉兩家翻臉,必然會「親者痛仇者快」,讓共同的敵人——曹操滿意。所以,赤壁之戰結束時,江東人雖然不滿意劉備、關羽佔據荊州,但仍然向劉備示好,主動把郡主孫尚香嫁給劉備劉皇叔,結秦晉之好,以鞏固孫劉聯盟的友誼。但外敵曹操稍退不再虎視江東之後,荊州一帶的主要矛盾就由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矛盾演變為孫劉盟軍之間的矛盾分歧,而分歧的焦點就在於關羽應否交還荊州的問題。這正如國共兩黨在打敗日本後,必然要進行國內革命戰爭一樣,又到了同室操戈謀求解放的地步。

其次,關羽起兵攻曹仁,進取中原,未到諸葛亮「隆中對」里「天下有變」的有利時機。當於此時,劉備正與曹操爭奪漢中取得勝利,由老將黃忠出馬斬殺了曹操的親信大將夏侯淵,實現了東西兩川盡收囊中的全勝之局,在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封賞時「不肯與老卒為伍」的關羽不甘示弱於黃忠建功立業,主動出擊襄陽、樊城,挑戰曹軍大將曹仁,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迫使曹仁向許昌曹操告急。曹操為救中軍大將曹仁,全力以赴,先後派出兩批兵馬,一批以于禁、龐德為主,一批以徐晃、張遼為主,傾巢而出,迎戰關羽。而在此時,坐山觀虎鬥的江東呂蒙、陸遜等主要將領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公安和荊州,擒獲了守將糜芳和傅士仁,砍倒了關羽沿途遍設烽火台的「消息樹」。孫劉聯盟撕破了臉皮,下手都是非常狠地。即使呂蒙不以白衣渡江的方式而是強攻荊州,以當年周公瑾全力攻擊曹仁、夏侯惇等人的架勢拼力一搏,已經被曹軍主要將領牽制的關羽也很難再回身救援荊州這一老根據地。當然,關雲長若且戰且走,上庸的劉封、孟達又肯出10萬援兵相助,救出關羽、周倉、關平等將領的性命應該是沒有問題地。因為呂蒙、陸遜等人志在得荊州,而不是志在滅關羽,只要西蜀有兵來救,東吳還是肯給劉備集團一個大面子。

再者,劉備一方很難因「荊州之地」進行戰爭動員,興兵伐吳。在劉備一方,丟掉荊州將來可以再取,而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關羽只要不死,就可以不對江東大舉動武,因為久借荊州不還,自己先失了道義。若為救援關羽出動川中兵馬,與東吳大動干戈,就是自毀了孫劉聯盟的抗曹基礎。也就是說,孫權可以為「荊州之事」恨劉備,而劉備卻不可以因「荊州之地」恨東吳,但假如關羽死在呂蒙等人的手裡,那性質就會陡然改變,就有了讓劉備動員全軍對東吳痛下殺手的理由和口實。諸葛亮力勸劉備不要衝動的理由,也就是不要讓西蜀單挑聯手的曹魏與東吳。劉備聽諸葛亮說得有理,剛要採納,那邊猛張飛披麻戴孝地趕來要大哥起兵伐吳,以全「桃園三結義」的生死盟誓。已經坐擁兩川之地的劉備也想一試鋒芒,做一回「衝冠一怒為兄弟」的忠義皇帝。只可惜,張翼德出師未捷身先死,令劉備痛失了一個忠誠乾淨擔當的先鋒大將、好兄弟,否則,蜀軍很可能會哀兵必勝,一舉滅掉東吳,至少也會迎回孫尚香,討回荊襄九郡之地。

由上分析可知,魏蜀吳三國割據,猶如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關羽單獨挑戰吳、魏,即使不大意,也會失荊州。就像當年新四軍即使再謹慎,也會被國民黨頑固派圍追堵截出現皖南事變一樣的悲劇。因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不變的朋友,只有永遠不變的利益,荊州之地就是東吳孫權一方夢寐以求的最大利益,「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在這一點上,他牙根發癢,遲早會跟劉備集團豁出去。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韻鄉情 的精彩文章:

感懷舊物——?豬屋子
蘭若寺的桃花
愛再漂流遊歷記
雞舍軼事三題

TAG:鄉韻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