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至18日將上演「雙星伴月」 全國各地均可見
新華社天津10月15日電(記者周潤健)據天文專家介紹,10月17日至18日晨,天宇將出現「雙星伴月」的有趣天象——金星、火星和殘月近距離相聚。如果天色晴朗,全國各地在日出前30分鐘至60分鐘就可觀賞到,觀察方位在東方低空。
2017年1月31日傍晚在大連市拍攝的「雙星伴月」天象。當晚,金星、火星和月球同時出現在我國夜空中。彎月像一條小船漂蕩在西南方深藍色的天幕之上。中新社發 劉德斌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17日清晨5時左右,一彎殘月如窄窄的小船飄蕩在東方低空。仔細觀察會發現,在月亮的下方不遠處有兩顆明星相伴。紅色的是火星,亮度1.8等,銀白色的是金星,亮度-3.9等。金星和火星彷彿月亮船上拋灑下來的兩顆寶石,一亮一暗、一大一小、一白一紅,十分有趣。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星和殘月不斷升高,到了東方露出金色的霞光時,這一天象更顯妖嬈。
轉天的同一時刻,這一唯美畫面將發生變化。月亮船變得更加細窄,並且移動到了雙星的中間,略靠近金星。此時此刻,星月相伴,在蔚藍色天幕的映襯下,如水墨畫般,異常美麗。
2017年1月31日傍晚在大連市拍攝的「雙星伴月」天象。當晚,金星、火星和月球同時出現在我國夜空中。彎月像一條小船漂蕩在西南方深藍色的天幕之上。中新社發 劉德斌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金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太白金星,清晨在東方天空出現則被稱為啟明星,晚間在西方天空出現被稱為長庚星或昏星。由於皎潔、明亮,西方把金星稱作「維納斯」。火星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顏色呈紅色,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熒惑」,而在西方古羅馬神話中則被喻為「戰神」。
天文專家提醒說,公眾要想目睹「雙星伴月」的天象,一定要早起。觀測時要選擇空曠、視野開闊的場地,還要避開城市燈光,用普通的雙筒望遠鏡或肉眼均可。


※特朗普掏空「奧巴馬醫保」引不滿 18個州集體起訴
※《戰狼2》泰國首映禮在曼谷舉行
※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a命名「達摩院」 三年投入1000億
※摩拜和ofo否認合併 共享單車發展進入下半場
※上海桃花源別墅項目即將面市
TAG:中國經濟網M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