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都是碳酸飲料喝出來的?這5類人更容易得腎結石
作者:陳舟(腎內科醫師)
最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家長群里看到有人轉發分享關於喝碳酸飲料導致出現腎結石的文章,這些文章用觸目驚心的圖片展示出碳酸飲料的罪大惡極。
我們從小到大喝了這麼多年的碳酸飲料對腎結石的「貢獻」有多大?還有哪些因素會引起腎結石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腎結石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腎結石?
腎結石,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腎臟裡面長出了「石頭」。腎結石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有時候可能卡在排除的路徑上,阻塞尿液的排出,引發腎絞痛、腎積水,長時間嚴重的可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尿毒症。
圖片來自網路
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產生腎結石原因比較多,單讓碳酸飲料背腎結石的鍋是不對的,因為不同類型的腎結石有不同的發病機制,其可能與:高鈣尿症、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高動物蛋白飲食或過量補充維生素C或D,液體攝入量少)、遺傳環境以及特殊疾病等因素有關。
以最常見的草酸鈣結石為例,人體腎臟里之所以會形成結石,說的形象一點,需要具備三樣東西:1.發生地是腎臟;2.載體是尿液;3.必須有充足的形成原料:草酸和鈣。
草酸鈣腎結石形成的故事一般如下:在腎臟里,當尿液中草酸和鈣分別達到一定濃度,草酸與鈣就手拉著手形成了結晶沉澱,如果在腎臟里草酸鈣結晶尋找到可以沉著定植的地方,並且沒有被尿液沖刷帶走的話,可能就會慢慢聚集形成沉積,越積越大形成——腎結石,大到一定程度,結石可能會從定植的地方掉下來,卡在尿液流出的通道里,造成梗阻、損傷,嚴重導致腎積水(尿液排不出來)。
而經常喝碳酸飲料,飲料中的糖、聚磷酸鹽、咖啡因等成分會促進鈣的排泄,這些流失的鈣為腎結石的形成提供了原料。
圖片來自網路
哪些人更容易得腎結石呢?
有腎結石家族史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直系親屬里有人得腎結石,那麼你發生腎結石的風險也很大。
每天喝水很少的人:每天攝入水分不足會增加你罹患腎結石的風險。居住在熱帶氣候中的人和流汗較多的人發生腎結石的風險高於其他人。
口味重、喜歡吃肉的人:高蛋白、高鹽和高糖飲食可能會增加某些類型的腎結石的發生風險,尤其是高鹽飲食,因為飲食中鈉含量過多會增加腎臟內鈣的含量,所以說平時不要吃太咸。
肥胖的人:較高的體重指數(BMI)、大腰圍和體重增加與腎結石風險增加有關。
其它情況:包括患有腎小管酸中毒、胱氨酸尿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某些藥物和一些尿路感染的人,都會容易發生腎結石。
腎結石該如何預防呢?
由於內分泌等原因,男性在30歲前後是長結石的高峰期,特別是夏季炎熱,人們出汗多,喝水少,尿液中鈣濃度高,尿中晶體就容易沉積,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極容易產生結石。
圖片來自網路
還有就是有時去醫院檢查,報告提示有腎結晶,這屬於腎結石的先兆,必須積極預防了!
綜合國內外的一些研究,預防腎結石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建議每天飲白開水2000ml以上,橙汁和紅莓汁可以經常喝,咖啡和茶存在爭議,酒是要盡量避免的;
應該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過量吃肉及動物內臟(不是一點不吃);
可以適量食用植酸,比如:小麥麩皮、豆類種子和堅果植酸中含量都比較高。
控制鹽及高鹽腌製品的攝入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少喝含糖飲料(包括碳酸飲料和非碳酸飲料)及避免攝入過多甜食;
除非醫生建議,無需額外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D製劑;
建議適量攝入牛奶、酸奶等奶製品,推薦每天攝入300克左右即可。
題圖來源:123RF圖庫


※家長的哪些小毛病,容易慣出熊孩子?丨有請大醫生
※「營養」是水果的隱身衣!一旦吃錯,分分鐘得病
※這個時間段最易猝死,做好8點可預防!
※免洗洗手液值得買嗎?關於免洗洗手液的這3個事實你應該知道
※年紀輕輕就出現了魚尾紋?可能是這3個壞習慣造成的!
TAG:春雨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