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文/弓難張

善良的秉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要求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做善良的事,去除惡念,不做惡事,無論其大小。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愈小愈能彰顯人之高尚情操;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惡累積則會釀成惡果。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資料圖 圖源網路)

一、勿以善小而不為

春秋時楚國名相孫叔敖在小的時候,有一次在路上碰見了一條兩頭蛇,就把它殺了埋在道旁隱蔽處。回家後孫叔敖見到母親時傷心不已哭泣不止,母親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孫叔敖說:「我聽說見兩頭蛇者必死,今天我不巧在道上看到了一條兩頭蛇,估計我快要死了,想到再也見不到媽媽就傷心難過。」母親說:「蛇今安在?」孫叔敖說:「我怕其他人再看見它受到連累,所以就把蛇殺了埋在地里了。」母親欣慰地對孫叔敖說:「你這行為是積了陰德的好事,凡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你不要擔憂了。」長大後的孫叔敖幫助楚莊王富國強兵,成為一代名相。

孫叔敖在感覺自己大禍臨頭時,不是嚇得落荒而逃,而是首先想到不要讓這條「兩頭蛇」活在世上再禍及他人,毅然「殺而埋之。」此善之善者也。

孫叔敖殺蛇(資料圖 圖源網路)

蘇州人顧榮,祖父是東吳的丞相顧雍,他本人是西晉惠帝時期的散騎常侍,後來為琅琊王司馬睿所用。顧榮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首領,為人豁達飄逸,很有士人風範。

有一次顧榮設宴招待客人,他發現現場負責烤肉的那位廚師對自己烤制的肉流露出垂涎已久的表情,顧榮知道那人是想吃烤肉了,就割了一塊給廚師吃。當時顧榮的客人里有很多不理解他的行為,因為廚師和其他服務人員在他們眼裡都屬於「下里巴人」,是沒資格吃肉的。顧榮就耐心地解釋道:「廚師整天烤肉卻嘗不到肉的滋味,這太沒人性了,很值得同情,所以我就讓他嘗嘗肉的滋味以對得起他的職業。」

後來西晉遭遇八王之亂,顧榮因為是趙王司馬倫的長史而不幸被捕。在刑場上將要被殺時,之前那個烤肉的廚師正好是他的監斬官,為報答顧榮的「啖肉」之恩就偷偷把他給放了。

吃片肉對於富貴人家、士大夫們可能是平常小事,但對於普通老百姓則是難得之恩惠,所以廚師對於能吃一塊烤肉的恩德念念不忘,顧榮以自己的一個「小善」之舉換回了一條寶貴的生命。

顧榮像(資料圖 圖源網路)

二、勿以惡小而為之

《後漢書·烈女傳》記載: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樂羊子拾金不還,而是拿到自己家中據為己有,這頂多算是不當得利,屬於「小惡。」但其妻子卻義正辭嚴地告訴他,這種行為屬於污染志士和廉者節操的「惡行」,為君子所不齒,樂羊子從諫如流,臉紅棄金。

樂羊子妻(資料圖 圖源網路)

人們常常會因為「惡」小而放鬆對自己行為的約束,會寬慰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一樁嘛。但所謂積習難改,一旦小錯積累成大錯、小惡演變為大惡時,往往捶胸頓足悔之晚矣,這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一個微笑、一聲問候能夠給陌生之人帶來濃濃暖意,甚至會給身處絕境之人帶來生的希望,這就是「善」的力量。有時你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善舉必將積下善因帶來善果;相反,一個看來小小的「惡行」,比如隨意闖個紅燈、丟棄垃圾等,日積月累,就如同那可以毀掉千里之堤的「蟻穴」,這就是「惡」的代價。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儒學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綜合 的精彩文章:

明海法師:禪坐究竟在修什麼?
念誦之要 修行人實不可輕忽
智廣阿闍梨在日本種智院大學作專題演講《色即是空》
道教詩人們構築的理想境界

TAG:騰訊佛學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