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法官判案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打官司?明天再來吧!

古代法官判案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打官司?明天再來吧!


回復「

揭秘

」,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法官嚴格依法辦案、依法判決,是對法律威嚴的遵循和維護,可以起到震懾犯罪、懲惡揚善的作用,人們往往稱之為「鐵面無私」,本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如果在執法判案中,能夠靈活運用法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法律的框架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於穩定社會秩序,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作用不小,同時也是一種執法理念和斷案智慧的具體體現。




在古代就有一些官員在斷案過程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許對今天的執法判案有借鑒意義。


...........................................................................................................................


...........................................................................................................................







犯案戴頭巾,打官司明日再來




在古代的執法斷案實踐中,法官只要出於公心,堅持依法判案,執法為民,變通斷案手法,靈活運用法律槓桿,也不是不可以的嗎,這往往會別有一番效果,在這方面唐代的李封的確有一招。



李封在做延陵縣令時,他判案就另闢蹊徑,如果官吏或老百姓中有誰犯了罪,他不用板子打,也不讓進監牢,只是命令他們自己裹上碧色的頭巾,通告全縣以此作為恥辱的標記。要根據所犯罪的輕重,來確定裹碧色頭巾的天數,只有時間滿了以後,才能再去掉頭巾。帶了這種頭巾出入的人,大家一眼就看到了,十分醒目,人們都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以此來教孩子不要犯罪。而犯罪者戴了這樣的頭巾,都認為是莫大恥辱,因此他們都互相勸告、勉勵,不敢再犯罪了。都不犯罪了,豈不是化了了。同樣是執法,這樣不也達到了懲戒的目的嗎?李封開創性地執法,不一定都去效仿,但其敢於打破常規,勇於探索司法新境界的做法,令人稱讚!




「明日來!」明代趙豫和李封的創新可謂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任松江太守時,對基層群眾的行為習慣和法制意識,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摸索出自己的化事辦法。每當看到來衙門打官司的人告發的不是什麼急事,趙豫就對他說:「你明天再來。」來打官司的人氣哼哼地,一聽府台大人讓他回去明天再來,先是一愣,看府台大人不是開玩笑,就悻悻地回去了。開始時大家都笑話他,甚至還流傳著「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歌謠。可是百姓哪裡知道府台大人此招的好處呀。其實,每個來打官司的人,往往出於一時氣憤,回去後經過一晚上或者氣消了,或者被眾人所勸阻,慢慢地不再那麼氣怒找說法了,因而大多數的官司都自然平息了,比起那些接到報案後,反覆查問,尤其是要弄個一清二白,結果有的案子越問越複雜,甚至鬧得更大了。更何況,還有一些官員企圖得出一個自以為正確的結論,而為自己博取名聲,那更是不負責了。







同時代的塾師李若谷在教學中,教導他的學生要:「清、勤、和、緩。」學生說:「有『清、勤、和』三字就可以算懂得處理政事得分原則了,怎麼可以去奉行『緩』呢?」李若谷說:「天下什麼事不是在忙裡出錯的?『明日來』一句話不但自己不會出錯,而且還想著補救別人的過失。」李若谷一語中的,趙豫的「明日來」是一種執法自信和判案底氣的凸顯。




明代法官善於化解打鬥糾紛




對於一般性的鬥毆案件,人們往往是急於義憤,因小事而起,俗話說:打人無好拳,結果是兩敗俱傷,到了這時候都需要求助於法律來維權。顯然,法官需要對這樣的案件加以重視,妥善處理,避免二次傷害。如果處理不好雙方甚至會結下世代深仇。古代有些法官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會根據實際情況,善於做好安撫和調解工作,儘可能把案件化小化了,這也是出於對當事人雙方的關心和社會穩定的需要。這的確考驗法官的執法經驗和判案智慧。




明初,吳履做南康縣丞時,有個叫王瓊輝的百姓和里中富豪羅玉成結仇,抓住羅玉成的家人鞭打、侮辱了一頓。羅玉成的哥哥羅玉汝和他的兒子十分憤怒,集合了一千多人,包圍了王瓊輝家,奪回被抓走的家人,並將王瓊輝綁了,在路上用棍棒亂打一頓,打得奄奄一息,才將他放掉。王瓊輝和家人到縣衙告狀,恰巧縣令出發,吳履值班。他們在公堂上斷指出血,發誓要與羅玉成全家死在一起。具有愛民思想的吳履看到如果此案成立,將牽連上千人,形勢不好。吳履就召來王瓊輝,問:「只有羅氏一家人來包圍你們家嗎?」王瓊輝答:「有一千多人。」吳履又問:「那一千多人都侮辱了你嗎?」王回答:「幾個人罷了。」吳履再問:「你因為恨這幾個人,就連累一千多人嗎,好嗎?況且眾怒難犯,倘若這些人都不怕死,一怒之下把你全家都斬盡殺絕,雖然我可以把它們都抓起來伏法,但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至此,王瓊輝醒悟了,向吳履叩頭,表示聽從他的意見。吳履就將用棍棒打王瓊輝的那四個人抓來,當著王瓊輝的面,各打了幾十大板,打得他們皮開肉綻,血流到了腳後跟。又命羅玉成兄弟向王瓊輝下跪認罪,糾紛解決了,卻沒有抓人或者判刑,也算是保全了兩家人,沒陷囹圄。




而同時代的葉南岩在做蒲州刺史時,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一夥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狀,其中有個人,血流滿面,受了重傷,頭上幾處開裂,生命危在旦夕。葉南岩看見這個情景十分同情,當時他家正有刀瘡葯,他立即起身進入府內,親自搗葯,命令手下人趕快將那人抬進州府,治療之後,將他委託給一個謹慎忠厚的看門人和一個州府的官員,並對兩個人說:「你們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傷了風。這個人如果死了,有你倆負責。」更奇怪的是,還不準這個傷員的家人靠近他。友人問葉南岩為什麼要這麼做?葉南岩說:「凡是打架鬥毆都沒有好氣,這個人若不立即搶救,就會死去,這個人死了,必然要有一人償命,就有兩家人的妻子守寡,孩子成為孤兒,而且還可能牽連旁人,那就不止一戶家破人亡。如果這個好了,那只是一樁鬥毆罪而已。加之當時人的心情,只想打贏官司,雖然犧牲了自家的骨肉,也心甘情願。所以我不准他的家人靠近他。」不久,受傷者康復,訴訟也就停止了,事情小而化之,皆大歡喜。






清代于成龍斷案小處著手




到了清代,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也是明察秋毫的斷案高手,尤其是能從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儘可能地化解難題,從而被百姓呼為「於青天」。




于成龍在廣西羅城任知縣時,就多次處理這樣的案件。城關村有個叫杜文雲的村民,他的兒子杜少雲,娶妻劉氏,十分潑悍,而杜少雲又是有名的妻管嚴,平日一見劉氏,雙腿就開始發抖,說話也有些不利索。一天,杜少雲從表姐家回來,表姐托他帶一雙繡花鞋給其表妹。不想劉氏一見,竟然懷疑杜少雲有外遇,這雙繡花鞋便是互贈的信物。於是,上前連扇了杜少雲三個耳光,再罰他勒起褲頭跪搓衣板,若再不從實招來,更有大刑伺候。杜文雲見兒子受到如此虐待,於心不忍,就走過來證明兒子的清白。那料想氣頭上的劉氏連公公的情面也不給,反說老子袒護兒子,居然還敢來作偽證。連罵帶鬧,眼淚鼻涕,全都抹在公公臉上不說,鬍鬚也被她揪去一把。杜文雲遭此羞辱氣憤至極,只好投訴到公堂,找清官大老爺于成龍判案,休了悍婦。于成龍經過細緻審問,認為這僅僅是家庭糾紛,不宜小題大做,小而化之。經過深思熟慮後,于成龍大筆一揮並沒有判杜少雲離婚,而是祭出一篇戲謔色彩很濃的判詞,勸誡他們各自檢討自己,修復自己的婚姻:




「劉氏得了狂犬病,亂咬亂吠;少雲患的妻管嚴,無恥無能。入門見妒,將丈夫痛毆;持家無妨,受妻子毒打。搓板尖尖,跪斷懦夫膝蓋;鬍鬚何辜,竟被悍婦揪去。信口雌黃,花鞋成了表記;無中生有,閨房成了公堂。軟弱無能,咎由自取;波及無辜,竟是長輩。少雲要服丈夫再造丸,重塑男人形象;劉氏宜泡醋缸三月久,恢復女性溫柔。本官開此藥方,你們回去服用。再要發此瘋病,份量加重一倍。此判。」



一篇如此幽默輕鬆的判詞,不僅讓圍觀的群眾鬨堂一笑,也使杜少雲夫婦臉紅,夫妻和好,公公有了笑顏,難題就這麼解決了。




同樣,于成龍在遇到沒有證據、難以釐清責任的案件時,也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另闢蹊徑,化解糾紛。羅成東街的錢氏,已過花甲之年,但人卻很精明。這天已是八月十四,第二天便是中秋節了,她去月中桂糕點鋪買月餅。月中桂的月餅在當地很有名氣,中秋前夕,買賣十分興隆。錢氏買了六十個月餅,每個五文共計三百文。不想忙亂中,雙方發生爭執,錢氏說已經付款,而店中夥計卻說沒有付款。鬧得不可開交,竟至發生扭揪。這時恰好於成龍路過此地,雙方攔住轎子喊冤。于成龍聽了雙方的供說,真是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就是旁人也是各執一詞。那時沒有攝像頭,無法調取證據,這也難不倒于成龍,當即判旁觀者每人出一文錢,代付店主。並判道:







「月餅六十,制錢三百。人多擁擠之時,必有錯誤;聲音嗷嘈之際,易至混淆。錢氏年至六旬,看似誠懇,決不是空手套白狼之人;糕店名馳通省,頗負信譽,也決不會訛詐老婦之事。就說夥計有詐,詐錢不能歸己;應是有機可乘,他人順手牽羊。若判錢氏再出三百,未免無辜受累;若判糕店已收三百,豈不糕店太冤?不如社會贊助,大家慷慨解囊。一人一文,並不傷和氣;你幫我助,息此無益之爭。為善莫過如此;決訟只為公平。此判。」




一場糾紛就此罷休,于成龍的判案智慧顯而見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沒有智慧衝鋒,神仙莫助!



*作者:劉永加,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文史學者,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很牛,被康熙帝喻為「所向無敵」的將軍,卻曾被當作海盜頭子關進大牢
高顏值的「禽獸王朝」:我們很帥但也很變態!
一代影后淪落「醜聞艷史」的主角,竟被昔日戀人逼死?
古代女性野蠻的避孕法——拿生命避孕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