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會輸液,昏迷病人牙關緊閉不能喝葯怎麼辦?
古人不會輸液,昏迷病人牙關緊閉不能喝葯怎麼辦?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或者現實生活中看到:一個人重病昏迷,不能張口,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時可以輸液,把治療的藥物輸入血管,也可以從鼻子里插胃管進去,把米湯、牛奶、蔬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通過胃管注入。那麼,古人在沒有輸液、插胃管的技術的情況下,如果病人昏迷,口噤不開怎麼辦?
第一個辦法:應用藥物擦牙齒,病人開口,然後可以灌藥。
一、兩種廚房裡的調料合用擦牙。
如宋代亡國之君宋徽宗(名趙佶,音jí,岳飛傳里被金國擄走的徽、欽二帝之一),下令編纂的《聖濟總錄》卷第六,風口噤篇中有白礬散方,用到兩種廚房裡的材料,治療口噤不開。白礬散方:治一切急風,口噤不開,白礬半兩,鹽花一分,研細粉,以手點揩牙根下,更將半錢匕,以綿裹,安牙盡頭。白礬,又叫明礬,化學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就是食品店裡炸油條時放的添加劑,可以讓油條蓬鬆酥脆。中醫認為白礬有化痰、止血、止瀉的作用,鹽花就是我們做飯用的食鹽,可以涼血解毒,涌吐風痰,白礬散里白礬和鹽合用擦牙可以化痰開竅,鬆弛局部肌肉,治療口噤不開。
二、成語中的一味藥物擦牙。
《聖濟總錄》里有白神散方,用到一味中藥,就是望梅止渴里的梅子,白神散方:治中風或者吐瀉,牙關緊噤,下藥不能,白梅末,揩牙,蓋酸能收斂,自然齒骨易開也。梅花有觀賞梅花和果梅兩種,白梅就是梅花的果實,能止咳、止痛、生津,此處用來擦牙,有鬆弛局部肌肉的作用。
三、一種毒藥、一種樹脂合用擦牙。
《聖濟總錄》里還有一個方子,開關散方:方用生天南星、龍腦冰片各等分。就是用天南星和龍腦冰片研細粉,醫者用指頭蘸取細粉,在患者緊閉的牙齒上摩擦,患者牙齒張開,就可以灌服湯藥了。天南星性苦、溫,有毒,可以化痰、祛風、止痙,冰片為龍腦香科常綠喬木植物龍腦香樹脂加工品,可以開竅醒神,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認為冰片:此物大通利關隔熱塞,大人、小兒風涎閉塞,及暴得驚熱,甚為濟用。中醫認為中風牙關不開,是痰氣鬱結,閉塞清竅或夾風竄絡所致,天南星可以化痰、祛風,冰片辛散,可以通利壅塞,兩葯合用可以開口噤。
第二個辦法:應用中藥粉吹入鼻子取嚏,使得病人張口,然後將急救藥物灌入。
元代著名醫學家朱震亨所著《丹溪心法附余》卷一中有通關散:細辛、豬牙皂角等分磨粉,每用少許搐鼻,候噴嚏服藥,主治卒中風邪,昏悶不醒,牙關緊閉,湯水不下。就是用細辛和皂莢一起磨成細粉,用少量細粉吹入病人鼻子中,病人會打噴嚏,所以開口,此時可以用筷子支在上下牙之間,灌服湯藥急救。
第三個辦法:針灸。
很多人對中醫有一個認識,認為中醫是湯藥為主,針灸為輔助,針灸只能治療關節疼痛一類的疾病,其實是大錯特錯。針灸和湯藥一樣,也能急救,也能調理五臟六腑,氣血津液。比如急救,針灸其實比湯藥更快捷、更加立竿見影,對於昏迷口噤不開的病人,可以針刺人中、合谷、湧泉等穴位,人中穴在人體鼻唇溝的上1/3處,是任脈和督脈的交會穴,刺激人中可以使得陰陽交會,醒神開竅。常做足療的人都知道,湧泉穴在腳底,位於第2、3足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是腎經的起始穴位,每晚泡腳時揉搓湧泉,可以有強腎,延年益壽的作用,病人昏迷時針刺湧泉,能醒神回蘇,筆者曾經診治一例癲癇持續狀態的病人,在常規輸注鎮靜止痙藥物的同時,針刺強刺激湧泉穴,病人很快蘇醒。針灸醫師都知道,面口合谷收,就是面部和口的疾病可以針刺合谷。除了昏迷所致口噤不開,對於顳頜關節強直所致的口不能張,通過針刺太陽、翳風、下關、合谷、湧泉穴位,也有很好的效果[1],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不妨考慮針刺治療。
[1]王大生,針刺治療口噤不開.上海針灸雜誌,1988,04(12):19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陳燕清,副教授,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照顧一個90多歲的老人有多難?
※多年不懷孕如何選擇生殖中心?
※中年是人生最低潮,終極自救指南你得看看!
※榆林產婦跳樓,關鍵詞並不是剖與不剖
※我沒病,早點手術吧!然而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無奈暫停了手術
TAG:高芹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