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sychology:你是如何感受這個世界的?

Psychology:你是如何感受這個世界的?

Psychology:你是如何感受這個世界的?

文/譚煒鋒

這是小隻的第72篇文章

正如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心理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並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生物學在身旁雪中送炭。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中,生物層面的物質性事實是無法跨過的門檻,也就是說生物學已經成為了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之一併以生物心理學的名義獨立出另外的派別,如人體的生物結構等等都是心理學研究得以展開的必備工具。

但因為基礎的生物學內容早已見諸各大生物學教材,成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這裡也不再對生物學的內容進行展開,而直接過渡到人類經驗的基本生理要素上,如接下來要提到的人類感覺。

感覺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的結構——所產生的表示身體內外經驗的神經衝動的過程。

感覺有兩大功能:生存和耽於聲色。感覺有助於生存,例如對危險的聲音警示,對危難的迅速躲避等。感覺也同時會使你耽於聲色,耽於聲色是指追求對感覺的一種滿足感;它是對視、聽、觸、味和嗅等感覺的快樂體驗的追求。

人類對外部世界的經驗一定是相對準確和沒有錯誤的。否則,人類將無法生存。雖然人類通過感覺器官去滿足各種各樣的需要,發展出了多種獲取信息的器官機制,但人類並不擅長某一特定的感覺領域:我們沒有鷹的敏銳視覺、蝙蝠的聽覺等等,然而人類的感受機制使得我們能夠加工廣泛的複雜感覺輸入。

關於感覺的研究,最為古老的是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行為和體驗的關係,也被稱為心理物理學。歷史上關於這一領域最重要的人物便是德國物理學家費希納。他提出心理物理學的概念,並提出測量物理刺激強度和感覺體驗大小之間關係的方法:研究者確定閥限並建立感覺強度和刺激強度之間關係的心理量表。

感官能夠察覺到的最小、最弱的刺激能力被稱為刺激的絕對閥限。絕對閥限研究的結果總結為心理測量函數:表示每一種刺激強度下刺激被察覺到的百分數的曲線。但呈現這樣的曲線並不意味著從0%到100%的過渡是相當明確的,原因至少有兩個:觀察者在每次刺激察覺過程中會發生微小的變化(由於注意、疲勞等因素變化),而且觀察者有時沒有察覺到刺激也進行反應。因此心理測量曲線通常呈現S型,表示從無察覺到部分察覺到完全察覺的過渡。

因為刺激不能在任何強度下都被清楚地看到,所以絕對閥值的操作定義便是:有一半次數能夠察覺到感覺信號的刺激水平。

儘管能夠確定察覺的絕對閥限,但還要認識到感覺系統對感覺環境中的變化比對穩態更為敏感。系統的進化使得人類對新的環境輸入比較偏好,這主要是由於所謂的適應過程而導致的結果。感覺適應是指感覺系統對持續作用的刺激輸入的反應逐漸減弱的現象。例如你走進一個惡臭的房間,在呆了一段時間後,你不會那麼難受了,你事實上是適應了這種環境。它的意義在於提醒你:環境中通常是充滿了感覺刺激的無限變化的,適應機制使你更加快速地對新信息源挑戰產生注意和作出反應。

在目前的討論中,我們假設了所有的觀察者都是相同的。然而,閥限測量也受到反應偏差的影響,即由一些與刺激的感覺特徵無關的因素所引起的觀察者以特定方式進行反應而產生的系統趨勢。

信號檢測論是針對反應偏差問題的一種系統研究方法。它並不嚴格地關注感覺過程,而是強調刺激事件出現與否的決策判斷過程。儘管經典的心理物理學提出單一的絕對閥限的概念,但是信息監測則區分出感覺察覺的兩個獨立的過程:(1)最初的感覺過程,反應觀察者對刺激強度的感受性;(2)隨後獨立的決策過程,反映觀察者的反應偏差。

信號檢測論提供了同時評價感覺過程和決策過程的方法。日常的決策涉及到每一次正確擊中和和正確否定的獎勵,以及對每一個漏報和虛報的懲罰。

例如,如果你拒絕一次看電影的邀請,你將可能會避免一個無聊的晚上(正確否定),或者你將失去獲得終生愛情的機會(漏報)?對損益的預期很可能使你的決定產生偏差。我們把這種檢測矩陣稱為權衡矩陣。例如如果刺激出現時你說否(漏報)的代價高於刺激沒有出現時你說是(虛報)的代價,你將更多的採用的是策略。外科醫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他們不完全確定腫瘤是否為惡性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於採取手術方案,因此寧願冒虛報的風險,而不冒漏報惡性腫瘤的風險——沒能避免死亡。

通常,決策制定者必須考慮有用的證據,每一類錯誤的相對代價,和每一類正確決策的相對收益。

還有另外一個概念為差別閥限。差別閥限的操作定義為:有一半次數覺察到差異的刺激值。差別閥限值也被稱為最小可覺差。

1834年,韋伯開闢了對最小可覺差的研究。現在假設你要做標準刺激小棒的長度為10毫米的差別閥限實驗。為了完成這項實驗,你給被試一對小棒,一根的標準長度為10毫米,另一根是相差較小的小棒,被試判斷兩根小棒是否長度一致,最後發現差別閥值大約在1毫米左右——50%的實驗次數你覺察到10毫米與11毫小棒的差異。然而隨著標準的小棒長度增加,可察覺到的差異的長度差在不斷上升——20與23、40與45。而無論是對於長或短的小棒,產生最小可覺差的增加量的比例是相同的,如1mm/10mm=0.1,2mm/20mm=0.1。我們把這種關係稱為韋伯定律:刺激之間的最小可覺差與標準刺激強度比值是恆定的。因此,標準刺激越大或越強,達到最小可覺差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

這是所有感覺系統的普遍規律。

那麼我們或許會問:物理刺激是如何轉換為獨特的心理體驗?

在分析具體的感覺之前,需要向你呈現一個從物理事件——光波和聲波,混合的化學物質等——到心理事件——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的信息流概況。

感覺心理學研究物理事件到中樞神經的轉換機制。從一種物理能量形式到另一種形式的轉化稱為換能。

因為所有的感覺信息都要轉換為一定形式的神經衝動,大腦的不同皮層區域負責不同的感覺,因此大腦能夠區分不同的感覺。

感覺系統具有共同的信息傳遞過程。通過特異性的感受器覺察環境刺激,感受器把感覺信號的物理形式轉換為能夠被神經系統加工的細胞信號。這些細胞信號向更高水平的神經細胞提供信息,神經細胞通過不同的察覺器整合信息。在這個階段,神經細胞提取關於刺激的基本性質的信息,隨著信號傳入感覺系統的程度越深,信息就被整合為更加複雜的編碼,並上傳到大腦特定的感覺區和聯合皮質。

在開始介紹某種特定感覺之前,通過對物理世界——感覺世界之間關係的消化,或許會讓你對這一部分有一個輪廓性的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隻ing 的精彩文章:

貓咪為何如此討人喜愛?

TAG:小隻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