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遺忘的英國繪畫大師 阿爾瑪-塔德瑪

被遺忘的英國繪畫大師 阿爾瑪-塔德瑪

國際藝術大觀

國際第一藝術微刊 · 最受歡迎美學公號

傳播: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打開音樂

體驗不一樣的觀賞感受!

。。。

阿爾瑪-塔德瑪

Alma-Tadema, Lawrence

1836~1912年

受封為勞倫斯爵士(Sir Lawrence)

荷 蘭 裔 英 國 畫 家

阿爾瑪-塔德瑪 作品賞析

《 期 待 》

木版油畫 1885年

一片蔚藍的大海,白浪,藍天,芬芳四溢的鮮花,然後加上一 位坐在大理石長凳上夢想其戀人的姑娘,這些就是阿爾瑪作品構成的基本原素。這是一位藝術評論家對阿爾瑪最後20多年作品的感受。 畫以灰亮的白色大理石為基調,襯以湛藍的天空和大海,大理石的質感畫的特別吸引人們的眼球。畫面那棵怒放著紫紅花的小樹,不僅打破了畫面的沉寂,還象徵著畫中少女強烈的懷春之情。

在1889年巴黎繪畫大展上,該畫以它那超群的寫實技巧和優美的畫面構成獨領風騷,打動了挑剔的觀眾和評委而獲金獎。

《羅馬角斗場》

TheColosseum,1896年,油畫112x73.6cm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Lawrence Alma-Tadema, 1836年1月8日—1912年6月25日)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畫家,原是荷蘭人,從小就顯示出超人的藝術天賦,16歲進入了安特衛普藝術學院,並在亨德里克·萊斯(Hendrik Leys)的畫室學習。他一生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造了400多幅傳世之作。

阿爾瑪-塔德瑪以及其精湛的繪畫技藝和優雅的畫風給人們極大的藝術享受,他的作品經歷了幾次從內容到風格的戲劇化的轉變,首先是歷史背景的不斷變換,從法國的梅羅文加王朝、埃及到義大利龐貝古城和古希臘、古羅馬的早期文明,題材內容上的擴展日益增多,大到歷史事件、宗教活動,小到愜意的家庭聚會……在他的作品中,令人難以置信的重現了古代的場景,以至於好萊塢的許多導演在拍攝類似題材的電影時,都會借鑒他的場景進行布置。

《徒勞的求愛》

Vain Courtship 1900

阿爾瑪-塔德瑪生前獲得了巨大的聲望、榮譽以及財富,1879年成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的會員,並於1899年封為爵士,六年後又獲榮譽勳章。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畫作和一間由大理石覆蓋的大型畫室給他的兩名女兒。但在他身後的幾十年中,由於現代藝術思潮的崛起,歐洲的藝術革命一波一波的洶湧而至,當時的英國也受到法國的影響,掀起了拉斐爾前派的藝術活動,從而改革了人們鑒賞藝術的品味,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風格被輕視,他的作品也變得不合時宜,在20世紀許多時候甚至被鄙視為頹廢的藝術而遭到忽略,直到20世紀末才又受到重視。

《便於觀看的地方》

A Coign of Vantage (1895)

表現了尋歡作樂的女孩在一個露台上觀看海面的船隻的情景。歷史記載,羅馬貴族有許多與船相關的娛樂,比如帆船競賽,舟上野餐等等。題材和風格的轉換,使富有的、在古董包圍的背景中的龐貝貴族讓位給在露台上遠望地中海的婦女。泰德馬作品中昏暗的內部環境,終於被陽光照耀的外部代替,古羅馬在他的畫筆下,永遠停留在一個陽光充沛的下午。羅馬生活中奢侈和閑暇的主題在泰德馬那裡從沒有改變過它絕對優勢的地位。

《便於觀看的地方》(局部)

阿爾瑪晚年愈加返樸歸真,將其藝術中的古代民俗規範轉變到以兩性關係為主的基本框架內,以揭示人類原始情感的細膩和微妙的變化。該畫以他的畫室作為其背景的參考,畫中的女人雙目凝視窗外,,似乎若有所思,她身旁的求愛者與她拉開一定距離,從其無可奈何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也許是一無所獲。

總之,阿爾瑪的繪畫是「重現的傳統」,我們不能強求每一個藝術家一定要留給我們什麼,或承擔什麼樣的歷史責任,只要他為世界增添一抹色彩,就是美好的,阿爾瑪留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種古典美的愉悅感受。

《最愛的詩人》

A Favourite Poet (1888)

可以看見海景的室內閱讀場景,泰德馬通常把一個女人的面部處理得模糊,而另一個清晰動人。坐在前方的女人閱讀的是羅馬詩人荷拉斯的詩作,這可以從她們身後的一塊銅題詞牌上讀出。荷拉斯是19世紀最受人們歡迎的古典詩人,也是泰德馬本人最愛的詩人之一。對畫家來說,荷拉斯的《頌歌》集中了常常含有愛情興趣的輕鬆無憂的城市生活,把它裡面奢華的羅馬或拿波裏海岸展現出來。而此畫也是把輕柔的色情感蘊含在博學典故的背景中的代表。

《鮮花市場》

The Flower Market (1868)

使用了許多龐貝古城的特徵標誌:長方形的鋪路石,可移動的爐子,遠處的建築風格,甚至牆上的題詞。據考證,這些題詞用了龐貝時代流行的拉長的紅色字體,是一張競選廣告,泰德馬選用了考古資料中提及的龐貝古人的名字。我們不能忘記渥特豪斯早年同樣畫過鮮花市場。這體現了唯美傾向的畫家共同青睞的主題:鮮花。而古代希臘羅馬曾出現過的這個歷史事實:鮮花市場,最完美地綜合了他們對古典世界和自然美的狂熱。

《荷里奧蓋巴留的玫瑰》

The Roses of Heliogabalus (1888)

荷里奧蓋巴留是一個統治極短的羅馬皇帝,被歷史記載為政治腐敗、殘忍、並窮奢極侈的昏君。泰德馬描繪的荷里奧蓋巴留的形象受到王爾德,戈蒂埃和於斯曼等唯美主義作家的影響,是一個大眼睛,蓄著輕須,優雅的年輕人,他靠在躺椅上,彷彿也染上了19世紀流行的「厭倦」症,而正期待用各式娛樂來驅散它。玫瑰在古代是帝王尊貴的象徵。19世紀花語中,玫瑰一般代表美和感性的愛,後來在文藝中還染上了「頹廢」的意味。當時的文藝多把基督徒劃為「好」的範疇,而將羅馬皇帝與之相對劃入「壞」的範疇。泰德馬堅決避免這種道德化,而只邀請觀眾欣賞場景本身的詩意。

《荷里奧蓋巴留的玫瑰》(局部)

《荷里奧蓋巴留的玫瑰》(局部)

《荷里奧蓋巴留的玫瑰》(局部)

《費迪皮迪茲向他的朋友們展示帕特農神廟前的中楣》

Phidias Showing the Frieze of Parthenon to his Friends (1868)

1862年,泰德馬第一次參觀了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在那裡,他看到了埃爾金大理石石雕。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一場有關古希臘藝術是否有它真正的地位和它是否值得當代雕塑家去仿效的爭辯在學術界和藝術界展開。泰德馬堅持他的個人觀點,他仔細研究了建於公元前430年的帕特農神廟的建築結構,並精確地將其多變的色彩和金碧輝煌的恢弘氣勢刻畫出來。泰德馬精心刻畫了雅典的地方長官伯里克利來視察神廟建設的情景。畫面表現了雅典人的顯赫:伯里克利和他的以美麗和智慧著稱的情婦阿斯帕齊婭站在一起仔細參觀;他的侄子阿爾卡德斯站在他們身後;而在用繩子圍成的柵欄後面,手拿圖紙的就是帕特農神廟的設計者費迪皮迪茲本人。

《約瑟,法老糧倉的預言者》

Joseph, Overseer of Pharaoh`s Graneries (1874)

這是泰德馬最後一幅埃及背景的畫,仍然表現《聖經》主題。《創世紀》的第41節描述約瑟為法老解夢,他夢見的七頭母牛和七支麥穗的故事,預言了埃及以七年為周期的豐年和災年,使埃及做好準備,迎接豐收免除災禍。圖中表現約瑟坐在寶座上發出預言,一個書記官在一旁記錄。圖中的背景細節顯示了畫家深厚的埃及考古學功底,但他的埃及作品獲得的名聲也大多是出於對他這種功底的尊敬而不是對其美學價值的熱衷。

《安東尼式的浴池》

The Baths of Caracalla (1899)

浴池是羅馬的最顯著象徵,也是表現奢侈的最好題材之一。因為泰德馬親自拍攝過羅馬浴池遺迹的照片,在想像中他並不難重現那些各色的大理石,異國情調的石頭裝飾,鋪在池底的馬賽克拼貼畫等細節。浴池一向是反應羅馬社會生活的最好場所。如圖所示:一般是在午餐後的幾個小時,人們在浴池中鍛煉,洗浴,社交。前景中的幾個女人完全沉浸在談話中。她們身後有男女在游泳,嬉戲,還有吹笛手在營造娛樂氣氛。泰德馬只是在反映羅馬奢侈生活的圖景,絲毫不含任何對道德不滿的意味。

《最愛的習俗》

A Favourite Custom (1909)

泰德馬的早期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羅馬浴池的刻畫,在這幅作品中,泰德馬又回到了他早年鍾愛的主題。畫面中有一些人正在浴池的台階上,池中有兩個戲水洗浴的羅馬女子。女子體態豐滿優雅,細膩光滑的肌膚在水中若隱若現。池中左側的女子似乎正在向右側用水撩她的女子求饒,又似乎正在躲閃飛濺來的水花。畫面中的浴池原型是古羅馬的龐貝遺址,後來人們在泰德馬相冊中發現了有龐貝浴場遺址的一張照片。畫面左側刻畫了一件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市的珠寶——一個嵌有凹凸圖案的裝飾罐。也是在1909年,泰德馬創作了一副與這件珠寶相關的作品《噴洒》。

《無意識的對手》

Unconscious Rivals (1893)

表現兩個女人,各自出神,閑呆在一個巨大的彩繪穹頂和白色大理石的背景中。這幅作品有某種暗戀,期待,或實際的感情事件的氣氛。泰德馬並不直接面對這類事件的戲劇性,而是通過背景中的符號來暗示。比如在陽台的柱上,坐著愛神丘比特,正在嘗試一個假髮面具,而牆上的面具裝飾一起象徵著偽裝,假象等意義。右邊坐著的角鬥士雕像是傳統中關於羅馬貴婦和角鬥士私情的暗示。

《安飛沙的女人們》

The Women of Amphissa (1897)

泰德馬的最後一個希臘主題,表現公元前4世紀,提亞德(Thyade)的女人們被酒神的神秘力量所控制,夜裡漫遊到她們敵國安飛沙(Amphissa)市場的情景。泰德馬想通過這一題材探索女性的神秘力量。和衣著整齊的當地婦女相比,著魔的女人們姿態自由優美,頭髮散亂,衣衫不整,或隨意躺卧或步伐不穩。畫面中的群像,通過睡眠和傾倒,表現出神秘的色情和宗教感。

《春》Spring1894

此畫所展示的是古羅馬人正在慶祝一個節日。該畫的構圖級盡繁複和精細之能事,其建築的台階、門廊、柱式以及三角楣集古羅馬建築精品之大成,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畫中人物眾多,人物姿態表情千變萬化,足見阿爾瑪的高超的繪畫能力和超凡獨運的匠心。他畫了4年時間才將其完成,4年中他熬更守夜,幾易其稿,塗塗改改,不厭其煩,受其感動,他的家人及親朋好友,包括同時代的幾個大藝術家都自告奮勇為他當模特兒。

-E N D-

【 國際藝術大觀 】

第1237期 ——被遺忘的英國繪畫大師 阿爾瑪-塔德瑪

法律顧問單位:

北京市傲雪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國際藝術大觀》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藝術大觀 的精彩文章:

藝術家 Michael Mckee 色彩斑斕的油畫世界
縱然殘缺,依舊美麗!智利藝術家 Livia Marin 的陶器作品
他筆下的女人,猶如春天的茉莉花,清香、嬌艷而不失典雅
人世間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當我老了,還有書畫
原來素描也可以畫得如此唯美、和諧與震撼!

TAG:國際藝術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