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真的很「弱」嗎?元朝蒙古鐵騎南下四十多年才滅掉宋朝

宋朝真的很「弱」嗎?元朝蒙古鐵騎南下四十多年才滅掉宋朝

關於宋朝,有一種民間很流行的說法,就是錢穆先生提出的「積貧積弱」。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和宋之前最鼎盛的唐朝相比,北宋以較小的國土容納了將近1億人口,而唐朝只有7700萬。實際上,北宋無論耕地面積、商品經濟、城市化比例、手工業水平和財政收入都遠勝唐朝。宋朝的人均收入為中國歷史最高,比以後的明清多出幾倍。何來「積貧」?

和之前的「強漢」、「盛唐」等大一統王朝相比,大宋的疆域面積最小。

五代後晉的開國君主石敬瑭為獲契丹幫助,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所謂「燕雲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16個州,都是地勢險要的戰略咽喉重地。

為獲得契丹力挺、扶植,石敬瑭甘認比自己年紀小許多的遼主耶律德光為父,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厚顏無恥的「兒皇帝」的由來。大宋建立以後,逐漸強盛起來的契丹改國號為大遼,一直覬覦垂涎大宋的土地、財富、人口,並連年興兵犯宋。這燕雲十六州成了趙宋王朝的一塊心病,燕雲十六州的割讓,帝國的東北部、北部的長城關隘、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戰略要衝喪失殆盡,北部邊境門戶無險可守,等於咽喉被掐,更無阻擋、迂迴、緩衝的屏障,遼國、金國騎兵隨時隨地都可以便捷順暢的衝殺進來,燒殺搶掠一番後又可大搖大擺滿載擄獲退回遼東老巢。

不論是面對遼國還是金國的入侵,宋軍無所依仗,無險可守,平坦無垠的中原大地直接暴露在這些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的鐵蹄下 ,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大宋都很為被動,可謂先輸一著。

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一直謀劃意圖收復失地,無奈天不假年,49歲的英年就不明不白的死去,留下「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讓後人扼腕長嘆。假若他再多活十年,憑他的才幹或許可以收回這淪落敵手的故地。繼位的宋太宗趙光義兩次率兵伐遼,也想奪回這襟山帶河的戰略要地,兩次北伐都以慘敗而告終,遂不了了之,實力有所不逮,只好默認現實。後來到了宋徽宗在位時,北宋聯金滅遼,金答應滅遼後歸還被遼侵佔已久的燕雲十六州,這不過是個順水人情,十六州旋即又被金霸佔。

宋朝其實很強

經濟:

宋朝很長一段歷史的GDP達到全球的80%。(財富集中於少數人的手裡)

廉政:

宋朝廢除登基建皇陵的制度,改成死後建。皇帝生活很節儉。

軍事:

負重超過美國特種兵,(不正規招募,都招募災區吃不上飯的人)

問題:

趙匡胤陳橋兵變,宋朝皇帝軍事上防範心稍強,多用文官帶兵。

宋徽宗超喜歡文人的東西(字詞書畫類)。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北宋無將,難收幽雲十六州;北宋無相,奸臣當道,難受失地)

北宋的破敗:

徽宗喜歡文人墨客,開始和蔡京(也就是書法家蔡襄)等人成天亂來,開始腐敗奢侈,隨意獎賞。運花石綱,宮廷中閑雲野鶴。

童貫為了封王,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帶兵打仗。奈何沒計謀,只會逃。此後各種亂來,直至靖康恥。

值得一提的是,征服者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滅國40餘,不論是西征中亞諸國、還是滅西夏、滅金,都只用了短短數年時間。偏偏是東征時面對柔弱不武的南宋,卻用了40幾年,付出極大代價、經歷過無數次血戰才大功告成。

看來漢人也不是天生疲弱,經濟社會大發展如何跟軍事強大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如何才能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國強民富方為人間正道,這也是值得研究和亟待吸取的歷史經驗教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唐朝的丹書鐵券在宋朝沒有用上,但在明朝發揮了作用,保住了性命
蒙古帝國九大征服世界之戰 最後一場讓中華文明斷層
唐朝居然不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發達的王朝 怎麼可能就輪到他了呢?
金滅北宋後,為何沒能徹底消滅宋朝?南宋中興四將下場又如何?
瓷器花道與酒:宋朝人教你如何雅緻的生活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