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和劉邦一起創業的異姓小夥伴,創業成功後都被劉邦誅殺,或死或逃。

事實上,張良是唯一得以善終的「漢初三傑」:韓信被殺,誅滅三族;蕭何被治罪下獄;只有張良安然平安地度過一生。榮膺劉邦心中第一等的大功臣、大能臣,在兔死狗烹的環境中卻能安享晚年,堪稱奇蹟。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或許從一些小細節中可以看出些端倪。

隨著劉邦的皇位漸漸坐穩,張良逐漸把自己的定位從皇帝的老師放到皇帝的臣子上,遵循這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原則,小心翼翼的低調處事,並且在劉邦消滅異性王時也很少出謀劃策,也不參與皇室的明爭暗鬥。

劉邦分封功臣的時候,張良獲得的封賞是「自擇齊三萬戶」,然而出乎意料張良卻謝絕了,他只要了「留」這個地方,成為留侯。

劉邦開國後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

「留」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這是張良和劉邦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據說兩人一見如故,以前張良常與人解說兵法,沒人能懂,但對劉邦講的時候劉邦卻一點就通,並且樂於採用他的建議,張良覺得遇到了人生的伯樂,於是決定追隨劉邦。

張良「辭漢萬戶」最後只選擇留地,一則表明自己並不貪戀功名富貴;二則可能是暗示自己永懷知遇之恩,盡守君臣之道追隨劉邦之意,可謂大智慧。

張良一定深諳當時的形勢,洞悉劉邦的為人,於是他選擇功成不居,激流勇退。

所以張良才能最終安享晚年,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聊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功績不弱於岳飛的民族英雄,最後結局卻無比悲慘且少為人知
十個你不知道的漢朝冷知識,七國之亂的導火索原來是因為下棋
大多數王朝都完成不了的北伐,為什麼朱元璋能成功?
一位活過了整個三國的將軍,後世對其的評價卻讓人無比痛心
原來這才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沒演變成流血事件的真正原因

TAG:閑聊小百科 |